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問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

問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

唐至宋,縣域先後歸吐蕃、南詔、大理國管轄。元十四年(1277)設林西縣,為縣域之始。到了明代,林西縣的建設還在繼續。成化四年(1468)後的百年間,麗江穆氏土司為爭奪林西之戰與蠻族交戰,攻打林西縣,萬歷年間(1573 ~ 1620),全境收歸麗江軍政府管轄。清雍正五年(1727),改地為流,建未夕堂。其疆域東跨金沙江,北至西藏芒康縣,西至怒江,西北至獨龍江,包括未夕、德欽、公山、福貢四縣和香格裏拉縣的五個鄉鎮。未夕館最初屬鶴慶管轄,乾隆二十壹年(1756)改為漓江府。民國二年(1913),設立未夕縣,先後置德欽、福貢、公山。民國37年(1948),在縣城設立第十三行政督察署。1949,12年5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起義成功推翻了國民黨領導的未夕縣政府,建立了臨時人民政權。同年6月65438+10月1正式成立未夕縣人民政府,隸屬漓江區。1957劃歸迪慶藏族自治州。6月1985、1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未夕縣,成立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同年6月10+03日正式成立自治縣人民政府,仍屬迪慶州。1961吳涇區(鄉)劃歸中甸縣(今香格裏拉縣)。1965年2月8日,怒江州蘭坪縣第六區有10個公社,有***115個生產隊,1950戶,8071人,劃歸未夕。1997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轄1鎮9鄉:保和鎮面積14平方公裏,人口9000人。轄鄉街道2個村民委員會。永春鄉面積662平方公裏,人口2.2萬。下轄永春、臘八弟、高銓、羅馬、拉日、拉合珠、蘭雍、三村、拓治、苗青、鮑斯、廣美、居鄉6個村委會,共13個村委會。巴蒂鎮面積601平方公裏,人口7000人。轄巴蒂、結義、阿奇達嘎、洛依、鎮埔和蓬巴6個村民委員會。.....(此處部分信息缺失)* *以上目錄、面積、人口數據基於中國行政區大典,數據截至1997。註:部分數據需要整理補充。2000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轄1個鎮9個鄉:保和鎮、永春鄉、巴蒂鄉、鄧偉鄉、白吉勛鄉、塔城鄉、盤天閣鄉、中魯鄉、康普鄉、葉芝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146017。其中:保和鎮10703,永春鄉31731,盤天閣鄉14987,紫雞汛鄉22365,康普鄉10196,葉芝鄉108。2001年,全縣轄1個鎮9個鄉:保和鎮、葉芝鄉、塔城鄉、永春鄉、白吉勛鄉、巴蒂鄉、康普鄉、盤天閣鄉、中路鄉、鄧偉鄉。2002年,塔城鄉撤鄉建鎮(2002年7月18日省政府批準),葉芝鄉撤鄉建鎮(2002年7月23日省政府批準)。
  • 上一篇:泉州電力學校是中專還是大專?
  • 下一篇:白姓歷史名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