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鮑莉的歷史演變

鮑莉的歷史演變

作為長江三角洲的千年古鎮,鮑莉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被稱為“三賢之鄉”,是清末民初的鮑莉市場。蘇中“七戰七勝”的第四次戰役就是在這裏打響的。

鮑莉鎮在唐朝以前是壹片汪洋。唐朝初年,由於泥沙淤積,先於周圍浮出海面,形成沙洲,因土色較高而被稱為“紅岸”。後來因為泥沙不斷沈積,逐漸與大陸相連,成為黃海之濱的壹個河口。漁民和鹽民在這裏建造房屋居住,並逐漸成為壹個名為“赤岸村”的小村莊。日本高僧任遠於公元839年入唐,回國後寫了壹部《入唐求法記》,其中記載“我二十日到赤岸村。到了宋代,由於戶數增多,“赤岸村”由村升級為鄉,改稱“赤岸鄉”。宋廟程官之母李夫人於元豐六年九月初四葬於赤岸鄉。秦觀曾為她撰寫《李夫人墓誌銘》,收錄在他的《淮海集》中。包利在元代仍被稱為“赤岸之鄉”。元末明初,由於黃海沿岸地廣人稀,海盜興起。明朝萬歷十九年,日軍侵占蘇北沿海,掠奪百姓。沿海地區建造城堡來壯大自己,赤安的村民也建造土堡來擊退敵人。因為姓李的人多,所以叫“李家寶”。《十校錄》記載* * * *有九座城堡,李家寶為九座城堡之首。”《如臯縣誌》(包利曾屬如臯縣)說:“明萬歷三十五年,我守趙婷,上書海道長,送銀修堡,風雨過後,如初,趙倩申請詳磚裹未果。在查查、石崗、角斜和李家寶有土障。可見,李家寶是元末明初因修建城堡而得名的。而且當時還有壹座土制城堡,只是後來才倒掉的。明清時期,鮑莉被稱為“李家寶”,但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它曾被稱為“三賢鎮”,因為鮑莉有三位聖賢:遊、蔣、陀梵和尚。清末民初,“李家堡”改為“鮑莉鎮”。1913年,鮑莉駐鮑莉辦事處成立,“鮑莉鎮”升級為“鮑莉市”(草市),下轄22個鄉鎮。建市不久,又改回“鮑莉鎮”,直到解放後。雖然經過多次調整,但“鮑莉鎮”的稱號壹直保持不變,延續至今。

鮑莉是“全省百強名鎮”、“中國投資環境300佳鎮”之壹,江蘇省衛星城鎮之壹。

  • 上一篇:歷史上的金剛川戰役
  • 下一篇:瀝青和漆酚防腐塗料:各有千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