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龍山街的歷史演變

龍山街的歷史演變

龍山歷史悠久,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當今重要的考古基地。東平陵老城區曾由濟南州縣管轄。中國城子崖遺址的發現和龍山文化的建立,是中國考古學史上的裏程碑。考古學家將這段距今4800年至4000年的歷史稱為龍山時代,是以黑陶為特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也稱“黑陶文化”。

1928年,考古學家在章丘龍山街道辦事處城子崖首次發現龍山黑陶,史稱“原始文化的瑰寶”。其中,蛋殼陶偉堪稱傑作,“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響如磬,薄如紙”,堪稱東方藝術瑰寶,世界陶瓷壹絕。在世界的陶器中,只有這裏燒制的陶器有光澤,是純黑色的。龍山文化陶器造型精美,形式多樣,氣勢雄偉,高度達50多厘米,為同類之冠。主要造型有碗、壺、盆、杯、壺、罐等。尤其是舉世聞名的薄胎陶高柄杯,薄如蛋殼,泥黑色,光滑細膩。碟口最薄處只有0.3 ~ 0.5毫米,部分情況下厚度可達0.2毫米。即使在較厚的手柄和底座處,厚度也不會超過1 ~ 2mm,整體重量也只有50 ~ 70 g左右,“如果是浮動的話,會敲。”

龍山文化高超的陶器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歷史遺產,是研究龍山文化自然、社會特征、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原始藝術的重要依據。很多現代設計師也從中汲取營養,服務於當今社會。位於城子崖遺址東北約兩公裏處,始於春秋,盛於漢代。它是濟南州和縣的所在地。歷經1500年滄桑,四壁依稀可見。東平陵,原名平陵,春秋時屬譚國。到了二年(公元前684年),譚為齊所滅,平陵城歸齊國。平陵壹詞最早見於西漢劉向的《說苑歸德》:“平陵桓公見其家老而自養”。受河道遷移影響,東平陵自春秋至唐代有三廢。縣治後,西遷黎城。東平陵城舊址呈正方形,邊長1900米,總面積360多萬平方米。城址周圍可見殘存的夯土墻,寬10 ~ 30m,高1 ~ 4m。墻頂寬2 ~ 7m,地下墻基礎寬40m,留有四座城門遺跡。這個城市的地形是南高北低。有兩條古河道從西墻沿中南部流向東北,沿西墻向北。遺址內隨處可見磚塊和陶片,城市中心向西300 ~ 400米範圍內殘留大量的鐵渣、礦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燒土,是壹處冶鐵遺址。南面是陶窯群,是手工業區。東面北面有大面積的夯土基址和磚石鋪面,為宮殿區,其余為居民區。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吳金鼎先生第壹次進行了調查。1975左右,山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對城址進行了詳細勘察和重點鉆探。1978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篇:鬼門關傳人全集txt
  • 下一篇:江西特產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