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北鎮寺的歷史淵源和故事

北鎮寺的歷史淵源和故事

道觀。它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以西兩公裏處。始建於文帝十四年(公元594年),當時稱為醫巫閭山神社。它在金代、元朝、明朝和清朝進行了重建和擴建。北鎮寺是北鎮醫巫閭山的山寺。《李周誌方誌》雲:幽州在東北,其山城為醫巫閭丘。因此,醫巫閭山是中國北方的鎮山。歷朝歷代不斷的推崇和加封。醫巫閭山隋時名“廣寧公”,遼金時名“廣寧王”,元代名“真德廣寧王”,明初名“北鎮醫巫閭山神”。據歷史文獻記載,自隋朝以來,春秋時期各城鎮、各山鎮都在山上設祠、建廟、祭祀。北鎮寺是供奉醫巫閭山神靈的地方。自古以來,到廬山的遊客都要先去北鎮寺朝拜,所以有“先拜寺後遊山”的說法。現有建築保持明清風格。[1]?

北鎮寺是醫巫閭山的山寺。山腳下有壹座寺廟,建於晉代。據碑文記載,現存北鎮寺基本上是永樂十九年(1421)和弘治八年(1495)改建擴建的。北鎮寺規模宏大,東西寬109米,南北長240米。寺內建築從山腳到山頂層層排列。寺內主要建築有禦香殿、大雄寶殿、更衣殿、內香殿、寢殿,建在工字形高臺上。五大殿前有石牌坊、山門、神馬門、鐘鼓樓等建築,後有仙人巖、翠雲屏。皇家香堂有五個大廳,是提供陳方宮廷禦書和皇家祭祀用香蠟的地方。玉香寺後面是大雄寶殿,是寺內整個建築的對稱中心,也是寺內最大的建築。大殿寬23.4米,寬七間,深五間,是舉行祭掃儀式的場所。正殿為歇丘式木框架結構,殿墻青磚圍合,綠琉璃瓦頂,雕梁畫棟,柱檁皆紅;墻上繪有32幅漢代至明代著名文官、武將的畫像,每壹幅表情生動,至今仍色彩鮮艷。寺內有壹尊“北鎮山神”泥塑。大殿正中懸掛著清代乾隆皇帝題寫的“石幹·屈伸”銅匾。正殿後面有三個更衣廳,祖先在進入正殿朝拜前在此更衣。然後是三間內香廳,存放地方官的祭品和香火。最後壹間臥室是山神的內居,所以規模僅次於正殿。清朝康熙皇帝贈送的禦匾“於聰齊家”懸掛在殿眉正中,大殿四周有白石圍欄。寺內還有元、明、清三朝石碑56塊,其中元代大德、黃晴、鹽友、順治、鄭智祭祀封山石碑12塊,明代永樂、成化、弘治、鄭德、隆慶、萬歷修廟石碑16塊,清代康熙。

  • 上一篇:端午節後股市漲了多少?
  • 下一篇:李筆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