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為什麽佛教在印度漫長的歷史中沒有興盛起來?

為什麽佛教在印度漫長的歷史中沒有興盛起來?

佛教起源於印度,但並沒有成為印度的主流信仰。原因很多:佛教在印度經歷了很多打擊,異教徒的清洗,印度自己的內戰等等。印度被異教徒入侵,後來又被英國人入侵並瓜分。印度的等級制度也是佛教不適合印度國情的事實。目前印度83%的人信仰印度教,11%的人信仰伊斯蘭教,2.6%的人信仰基督教,2%的人信仰錫克教,其余1.4%的人信仰其他宗教,包括佛教,或者不信教。現在印度信佛的人已經很少了。然而,多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印度是壹個佛教國家,史料中也有記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佛教。這是怎麽回事?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婆羅門教已經在古印度形成,當時婆羅門教是古印度非常強大的宗教。婆羅門教與當時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著密切的互補關系。佛教直到公元前6世紀才出現,並在印度次大陸迅速傳播。大約在公元前536年,古印度卡匹羅威王國(在今天的尼泊爾)的王子悉達多喬達摩創立了佛教。佛教和婆羅門教尖銳對立,特別是直接反對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公元3世紀,佛教因阿育王信仰而迅速發展,很快成為主導宗教,達到頂峰。這時,佛教不僅在古印度廣泛傳播,而且傳播到更遠的地區。佛教向國外傳播的路線主要有兩條:壹條是北道,經中亞進入中、朝、日三國;壹條是南路,從緬甸到中國,雲南,中南半島,南洋群島。佛教在這些地區發展良好,成為最重要的宗教,並延續至今。然而,在它的故鄉,佛教從9世紀開始逐漸衰落,到13世紀,幾乎銷聲匿跡。佛教在印度的衰落是由於婆羅門教的復興。公元8世紀,在被佛教壓倒的婆羅門教中,出現了壹批以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商羯羅為首的改革派。他們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壹些教義,對古代婆羅門教進行了改革,改名為印度教。新興的印度教主張善惡有因果,生命有輪回,個體精神與宇宙的統壹。因為,商羯羅的唯心主義理論,適應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心理需求,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印度教風起雲湧,很快就占領了幾乎整個印度。而佛教卻壹蹶不振,幾乎銷聲匿跡。當佛教在印度次大陸衰落的時候,當時屬於古印度的斯裏蘭卡(中國古代稱為獅國)成為了佛教的第二故鄉。時至今日,斯裏蘭卡仍然是壹個佛教徒占多數的國家。
  • 上一篇:海南中考時間2023
  • 下一篇:歷史上的明天是星期幾?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