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涼州的歷史沿革

涼州的歷史沿革

西漢元壽二年(121年前),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開辟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元豐五年(前106),天下分為十三州,各有刺史,稱為“十三刺史”。在今天的甘肅省設立涼州刺史,涼州之名從此開始,意為“地處西部,常涼常涼”。轄隴西、天水、安定、北地、酒泉、張掖、敦煌、武威、晉城、西海六縣10,轄隴縣(今陜西隴縣),轄約甘肅、寧夏、西海。東漢時又增加了武都、永陽、南安、安定屬地、張掖屬地(以上三縣後被廢棄)和張掖居延屬地(即西海縣)。漢獻帝建安初年,在涼州河西的酒泉、張掖、敦煌、武威、張掖五縣設立永州刺史。建安十八年(213),涼州入永州,治古藏。

東漢十三州包括:泗州、禹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並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膠州。涼州下轄郡縣、十二國(隴西縣、漢陽縣、武都縣、晉城縣、安定縣、北地縣、武威縣、張掖縣、酒泉縣、敦煌縣、張掖縣、居延縣),九十八郡,轄古藏。

當時涼州的範圍是從陜西寶雞以西,包括整個甘肅,西部與西域接壤,北部包括寧夏的部分縣(市),南部沿祁連山南麓的青海部分縣(市)。到東漢靈帝時,涼州的管轄範圍已經擴大到長安以東的部分地區,涵蓋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國政初在隴縣(今陜西隴縣),後遷至季承(今甘谷縣),後遷回武威古藏。魏文帝黃初元年(220),永州河西地區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恢復為涼州。壹直到西晉,古藏郡(今甘肅武威縣)都是涼州統治,管轄範圍只有蘭州、河西走廊、青海北部、寧夏南部,比漢朝小了很多。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梁(張世)、西梁(李鬼)、後梁(呂光)、南梁(禿孤)、北梁(巨曲孟勛,曾稱段爺)、隋末唐初(李鬼)都在涼州建立政權。

由於地理因素,北魏時涼州改為敦煌鎮。太和十四年(490),恢復涼州。西魏時,涼州位於涼州西部。北周時,涼州總政設在這裏,是因為這裏處於西域的軍事要地。北周時期有無為縣、範河縣、光武縣、泉城縣四縣。隋文帝廢縣改涼州,楊迪時改武威縣。管轄範圍只是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的地區。唐天寶元年(742),改武威縣,甘源元年(758),復置涼州。北宋天盛六年(1028),改為西涼府。

永昌路始建於元代。明清兩朝稱涼州府。民國初年,設置河西路(後改稱甘良路)。

  • 上一篇:壹個社區網格員最多能工作幾年?
  • 下一篇:各種花的花語和背後的故事(最好每種花都帶圖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