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吳縣的鹽的傳說

吳縣的鹽的傳說

三峽地區最早關於鹽的傳說,可能要從壹個叫吳縣的國家說起。在史料中,吳縣王國是人間天堂。據《山海經》記載,吳縣國的首領是舜帝的兒子,這裏的人姓月粉(像音),“人黃”,能“彎弓射蛇”。奇怪的是,他們不種地,不紡織,卻衣食無憂;不打獵,但不缺肉。山谷裏到處是茂密的森林,鳥獸成群,人們載歌載舞。

我們的問題從《山海經》開始。在古代,沒有農耕和狩獵,妳們在哪裏生活得如此幸福?如果不是作者憑空想象,這個叫巫仙的部落應該是壹群不需要從事農耕的人。學者任乃強認為,這是壹個以鹽為生的古老部落。

給吳縣鄉村帶來生機的不是耕地,而是鹽。吳縣人在壹座寶源山上發現,白花花的鹽居然從地下溢出來了。這種地下鹽巖層溶於水,地面冒出的鹽被稱為春鹽,只產於我國西南地區。吳縣人就地取鹽;後來發現,把這裏的泉水煮沸也可以得到鹽。壹時間,食鹽產量大增,堆積如山。

聽說這裏產鹽,成都平原、湖北盆地、漢中盆地的商人不顧三峽水路的危險,帶著自己的糧食、獸皮、水果來到這裏,與吳縣人交換鹽。這樣,吳縣人足不出戶就能獲得足夠的糧食和肉類。對於那些來交換鹽的外族人來說,鹽是部落延續的基礎,鹽給他們帶來了體力和生命。沒有鹽,任何民族都會失去競爭力,甚至無法生存。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的軍隊是壹支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之師,所向披靡。羅馬士兵在世界各地攜帶匕首、長矛和盾牌。當時他們還隨身帶著壹個皮包,裏面裝著羅馬帝國發放的薪水——鹽。這種簡單的食物可以讓他們有足夠的體力投擲長矛,揮舞匕首,以擺脫死亡的陰影。

由於運鹽的需要,無錫地區雖然水流湍急,但早已通船。吳獻王為了發展鹽業,在無錫附近擴建了幾個商業據點,推廣巫鹽。許多吳縣人移民到這裏,死後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們被埋在無錫兩岸的高山裏,以便每天能看到鹽船穿梭般的流動。無錫太小,大船無法滿足鹽商的需求,於是就地籌款,盡力疏浚河道,讓無錫可以通過大船。這個項目大概包含了古人最早追求財富的夢想。

  • 上一篇:陜西寶雞有哪些名勝古跡?
  • 下一篇:妳有壹個好計劃。我有壹個墻梯。出自什麽典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