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民國四大劇種

民國四大劇種

四大劇種是京劇、黃梅戲、越劇和豫劇。

京劇,被稱為“國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壹,也被稱為“皮黃”。它的音樂材料由“Xi皮”和“黃兒”兩個基本音調組成,它還唱壹些地方曲調(如劉孜戲和吹腔)和昆曲。因在北京形成而得名,在1840左右。流行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被稱為“國劇”。是壹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劇。它是中國現代戲曲的代表,業務全面,表演成熟,氣勢恢宏。這是中國的國粹。

黃梅戲,中國五大劇種之壹,發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於安徽安慶。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采茶調,清中葉以後形成了壹種民間戲曲叫“黃梅調”,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徽劇日臻成熟,發展成為安徽地方劇種。名劇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徐》等。旋律悠揚委婉,優美動人,帶著芬芳的泥土氣息,深受各地人民的喜愛。

越劇是中國公認的第二大地方戲,被稱為第二國劇。在國外被稱為“中戲”。被譽為“流傳最廣的地方戲”。它是中國五大戲劇之壹。有人認為它是“最大的地方戲”。發源於浙江嵊州,發源於上海,興於全國,傳於世界。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的成果,經歷了從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的歷史演變,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東南亞等粵語地區。形成於清初,由外地傳入的高腔、昆曲、皮黃、梆子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成。音樂既是板腔體,也是音樂風格。劇有《搜索學院》《關漢卿》。原名大戲或廣東大戲,源於南戲,1522年至1566年(明嘉靖年間)開始在兩廣出現。是揉合合唱、樂手演奏音樂、舞臺服裝、抽象形式等的表演藝術。粵劇的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最初表演的語言是中原音韻,也稱為歌劇院普通話。到了清末,知識分子為了宣傳革命,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讓廣東人更容易聽懂。粵劇被列入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壹批518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30日,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

  • 上一篇:數據中心主要實現哪些功能?
  • 下一篇:《出埃及記》的歷史真相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