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項羽之死的啟示

項羽之死的啟示

中國的歷史觀向來習慣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殘暴剛愎自用,但人們往往容忍項羽。雖然有“這很難”“這太難了”甚至“這是不對的”之類的責備之詞,但在項羽身上比道德和政治更高尚的,是生命的自由精神、激情和尊嚴。項羽最後壹次對生命激情的爆發,展現了最高貴的人格魅力和巨大的審美價值。

擴展數據

項羽最後自殺了。他站著死去。劉、項,還有蕭、曹,兩千年過去了,也沒有給我們留下好印象。但當我們讀完《項羽本紀》,尤其是項羽死時的最後壹幕,不禁唏噓,坐起身來,可見司馬遷傳記的藝術魅力。

在這最後壹場,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場景之間的節奏變化,跌宕起伏,張弛有度,壓制了姬旭。第壹場以抒情為主,節奏緩慢,情感如悲笛,與變聲形成嗚咽的深沈境界。第二場以敘事為主,都是短節奏,速度,鐵馬,刺激。

第三次河畔演講,羽音慷慨。“縱算江東父老和王憐我,何如我見!什麽都不說,壹個人就值了!”用兩個修辭的句子,抑揚頓挫,壹口氣唱完。此外,還運用了許多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細節,其中許多都是基於傳聞和猜測,但都讓人感到可信和合理。

清代劉熙載《藝綱》中,所謂“太史公有河漢之言,而意縝密”;錢鐘書《管錐編》中所謂的“馬(司馬遷)擺正位置,充當傳聲筒”,無不稱贊其設計的細節,既合理又精彩。於吉的挽歌、吳江的拒渡、馬謖的首級禮物,壹波三折,都是通過細節來傳神的,使整個文本達到了壹種瑰麗悲壯的審美境界,讀來令人心酸。在傳記文學中,這是史無前例的。

百度百科-項羽之死

  • 上一篇:渠縣歷史文化遺址
  • 下一篇:星黃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