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海鹽的成因和生產

海鹽的成因和生產

我國海鹽的生產壹般采用日曬法,也稱“灘曬法”,即利用沿海灘塗築壩開辟鹽田,通過吸潮抽水,吸引海水填塘,被陽光蒸發,變成鹵水。

當鹽水的濃度蒸發到25波美度時,氯化鈉沈澱出來,這就是原來的鹽。日曬法生產原鹽的過程壹般分為吸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個過程。

建鹽田,需要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的地區選擇大片平坦的沙灘建鹽田。鹽田壹般分為蒸發池和結晶池兩部分。首先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當水被日曬蒸發到壹定程度後,倒入結晶池繼續日曬。

當陽光和風蒸發濃縮海水時,海水會變成鹽的飽和溶液,然後經過太陽曬幹會逐漸析出鹽。此時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原鹽。最後可以收集鹽,通過過濾等工藝去除雜質,原鹽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海鹽的歷史演變

中國沿海地區具有生產海鹽的獨特條件。早在炎帝神農時代,蘇莎就開始“煮海取鹽”。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古人初用沙舐海鹽。”

蘇莎是蘇莎,黃帝的大臣,炎帝的封臣,住在山東渤海的萊州灣。20世紀50年代,福建出土了仰韶文化時期“烹海取鹽”的生產設備(陶制炊具)。20世紀初,中國海鹽產量約20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壹。

按其地域可分為北部海鹽區和南部海鹽區。北方海鹽區包括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以山東、河北為主產區。南方海鹽區包括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臺灣省等地,以福建、浙江為主產區。

  • 上一篇:南天宮祖母的由來
  • 下一篇:冬奧會上有哪些人物的事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