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古人是怎麽制鹽的?

古人是怎麽制鹽的?

人類首先采集自然界存在的鹵水和鹽,包括地表的天然鹵水和巖鹽,以及沿海窪地自然結晶的鹽供食用。5000多年前,中國就開始刮濱海鹽土,淋上鹵水,炒鹽。在有天然鹵水的地區,采用“先燒炭,用鹽井水潑,刮鹽”的生產方法。

戰國末期,四川開始挖井、取鹵、炒鹽。齊冠中實行“官山海”政策,即鹽為官民所制,所有產品均由政府運銷。

從漢朝到明朝,除隋文帝開皇三年,唐玄宗開壹世紀十年外,全國各地都開了灘、鹽井、鹽湖。隋唐時期的山西湖鹽生產雖然形成了“耕邊澆曬”的新工藝,宋元時期的福建省鹽生產也部分采用了曬鹽法,但生產規模較小,工具設備簡陋,生產者之間只有簡單的協作,仍停留在壹家壹戶的小生產狀態。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自貢鹽業已進入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1835後,黑鹵井、巖鹽井、深層天然氣井相繼開鑿,為鹽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能源。巖鹽井的自然淋濾導致了溶洞,壹井註水,多井采鹵,促進了相關井的聯合,極大地促進了鹽區手工業的發展。

19世紀中葉以後,壹些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相繼采用機械設備進行井礦鹽的鑿井、取鹵、制鹽,海鹽的吸潮、制鹵、結晶、收鹽、運鹽,以及湖鹽、礦鹽的開采,生產規模日益擴大。

1912在天津漢沽鹽場用蒸汽機車抽鹵水,1925用柴油機抽水。其他海鹽地區也逐漸開始使用機械,但發展緩慢。

擴展數據:

制鹽工業原料

1,海水

海洋面積占地球總表面積的70.8%,海洋平均深度約3800m·m,已發現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形成多種溶解鹽,總含鹽量約為3.5%。其中氯化鈉的含量約為2.7%,是制鹽的重要原料。

2.巖鹽

地殼中氯化鈉的固體沈積物。它是在有利的地質構造和幹旱的氣候條件下,在壹個封閉、半封閉的沈積盆地中,由富含鹽分的水逐漸蒸發、濃縮、沈積而成。

3.鹽湖

第四紀以來形成的巖鹽和鹵水礦床分布在世界幹旱內陸閉流區,分為南北半球兩個鹽湖帶和赤道鹽湖帶,以北半球鹽湖帶為主。壹般有固相和液相,但也有鹵水湖和幹鹽湖。

4.地下天然鹵水

沈積巖形成時,封存在礦物或巖石的縫隙和裂縫中的海水,地下鹽泥冷卻時凝結的鹵水,或鹽類礦物地下淋濾形成的鹵水。

百度百科-制鹽

  • 上一篇:鋼鋸嶺是真實改編的嗎?
  • 下一篇:歷史高考書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