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大觀樓景區介紹

大觀樓景區介紹

大觀樓景點介紹:大觀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大觀路284號大觀公園內。它是壹個三重檐的琉璃木結構建築,面積超過400平方米,以其長長的對聯而聞名。

大觀樓是雲南傳統古建築,三重檐,金字塔形屋頂,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底層面積140平方米。周圍有平臺,南面有水。平臺東西寬21.30米,深度4.75米,平臺高度1米。平臺裝有石欄桿,通過七級臺階下降到地面,使得大觀樓的正面十分壯觀。

大觀樓平臺南北向長18.90米,北面平臺因西面回縮,寬18.60米,深2.40米。由於北面平臺的標高問題,平臺只有0.15米高。整個平臺四周都是石灰巖方石,上面鋪著石板,建築西面與長廊相連(長廊是後來修建的)。大觀樓布局簡單,正門南北向,東西向兩扇拱門。兩個樓梯在大樓的東、西兩側,從壹樓到二樓,穿過走廊再進房間。

大觀樓主體為三層全木結構,底層室內地坪標高為±0.00米,故二層地坪標高為5.45米,三層地坪標高為9.70米,屋頂標高(含保定)為17.30米。泰明為石砌,比城墻略寬,高0.51 m。方形布局的柱子分為檐柱和金柱。黃金柱由四根間距為5.2m、柱徑為0.4m、分數為0.7%的立柱組成,從底部直伸至三層樓頂,與梁架壹起構成支撐建築的主框架。

大觀樓的歷史介紹;

康熙二十年(1682),堪輿寺由湖北省甘陰縣花圃附近的僧人創建。康熙二十九年(1690),雲南巡撫王紀文視察此地,看中了這裏的湖光山色。他命令服部哲工程裝備部在花圃附近先後修建了毀耕亭、觀作物廳、牧夢亭、漏月亭、畢成廳、大觀亭,以裝飾湖光山色。亭子建好後,他發現站在樓上,壹眼望去,碧波蕩漾。

道光八年(1828),雲南省按察使翟廣金主持修繕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加為三層。當觀音寺僧人靜樂重建觀音寺時,他在寺廟後面嚴建華亭的五個房間的第三層,這比大觀樓的其他部分都高。純音樂好詩對聯,華嚴閣落成時,刻了壹副長聯,稱為“純音樂長聯”。鹹豐五年(1855),鹹豐帝向兵部侍郎、雲南晉寧人何詢問滇池湖情,何“大觀往昔”,於是鹹豐賜給他壹塊“拔浪千層”的匾額。

同治三年(1864),雲南巡撫馬如龍主持重建大觀樓,歷時兩年,並親筆書寫重建大觀樓手記。現存的大觀樓是同治三年(1864)重修的。清光緒二年(1876),花圃附近發洪水,既有回廊,又有斜樓。光緒九年(1883),巡撫岑於穎重修。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大觀樓。

  • 上一篇:重慶人文科技大學教學資源豐富嗎?
  • 下一篇:宣儀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