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壯族三月三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農歷三月初三,又稱“三月歌會”或“三月歌會”,是壯族的傳統歌會。壯族每年有幾次固定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八月十五日等。,其中三月三日是最盛大的。壯族民間有許多關於葛衛節起源的美麗動人的傳說。

有人說,古時候有壹對戀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民謠來表達彼此的情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無法成婚,於是兩人都在絕望中死去。人們在三月三日唱歌紀念這對夫婦。也有人說,在唐朝,壯族有壹個叫“劉三姐”的歌仙。

她很聰明,經常用民謠贊美勞動和愛情,揭露富人的罪惡,富人對她又恨又怕。因此,有壹年的三月初三,當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富人派人砍斷了藤蔓,導致她掉下懸崖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歌手,後人在劉三姐去世的那天聚集起來唱歌。壹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這些傳說現在很難考證,但宋人寫的《太平宇宙》壹書中有記載:“壯士熟於谷,擇日祭神,男女會作歌於盛會。”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繁榮。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成為文化娛樂和男女浪漫的場所,並有拋繡球的遊戲。

女子將繡球拋給心愛的男子後,兩人雙雙退出歌壇,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朝,形成了千人參加的大型活動。目前,據初步統計,全區642個歌會中,以3月3日為歌會日的有96個,占14%。

分布在東蘭22處,武鳴縣20處,都安19處,忻城7處,馬山、龍州6處,巴馬5處。桂西很少,靖西縣只有兩個。

三月三傳統名歌會有楊納武鳴縣、寧武、盧曉,東蘭三卡坳,馬山永州,巴馬潘陽河,靖西花東,都安綿山、姬發,三月三融水三坊,新城三豐,宜山下澗,柳州玉峰山。

  • 上一篇:實現法律歷史類型更替的基本條件是
  • 下一篇:如何回憶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