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史

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史

漢魏時期,日本多次派遣使節進貢,要求授予後漢《東夷傳》。漢光武帝建武中原二年(公元57年)“奴國進貢祝賀人,使人自稱大夫,也是日本之極南界。”光武給了它壹個封印。“這是《漢書》之後中日建交的最早記錄。1784年,在日本九州北部博多灣的誌賀島上發現了壹方題名為“韓偉努王”的金印,證明了中國文獻的真實性。南北朝:聯合日本的大和向中國進貢。大和從4世紀末到5世紀初基本統壹了日本。公元413年至公元502年,日本先後向東晉、宋朝、梁朝派遣使節進貢,請求封爵。中日關系開放後,日本文化不斷流入日本,對飛來中國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隋唐:日本派遣使節大規模研究中國文化。日本皇室為了學習隋唐的統治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文化,派遣使節到中國和唐朝進行修復。自蜀明帝二年(公元630年)至寬帝六年(公元894年),* * *向唐朝派駐使節19人,其中13人到達長安。宋元之間的經貿往來中斷了四年(公元1072)。成勛和他的七個弟子乘坐壹艘宋朝商船進入宋朝,參觀了天臺山的國會寺,還受到了宋神宗的接待。宗申委托成勛的弟子帶了壹封親筆信和許多禮物到日本宮廷,表達他們尋求睦鄰友好的意願。明代的復雜關系:“倭寇”與“探礦貿易”倭寇主要由鐮倉時代以來西方的壹些著名領主、莊官、以土地為核心的純海盜團夥、武裝商船集團和遊民組成。他們入侵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由西部豪族組織,以北九州的海嘯、義起、松浦和瀨戶內海為據點。從13世紀上半葉到16世紀中葉,活躍了300多年。明末清初:豐臣秀吉的兩次戰爭與“鎖國政策”1592和1598明軍在朝鮮兩次擊敗豐臣秀吉的軍隊,擊退了日本的侵略。後德川幕府要求明朝媾和,恢復吞並貿易,以結束自豐臣秀吉以來對中國和朝鮮的敵對狀態。明朝因為日本海盜和富臣的侵擾,對日本非常警惕,國內局勢不穩,所以執行海禁,拒絕了幕府的要求。但是民間貿易壹直在進行。鴉片戰爭和明治維新時期,中日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隨著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日本的國力日益強大。此時,由於腐敗和外患,清政府的國力日漸衰弱。在日本,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下層武士陷入困境,對政府不滿而造反。為了穩定內政,日本政府決定將內征改為外征,將士氣轉向國外。很自然地,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開始對中國實施侵略擴張政策。從甲午戰爭1894到二戰結束1945這50年,成為中日關系史上難以忘懷的歷史,給後來的中日關系發展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 上一篇:在應用程序中寫入歷史
  • 下一篇:歷史鍋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