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陽新縣第壹高級中學的歷史

陽新縣第壹高級中學的歷史

長河原追縣令,興學為民,利後人。1904年,晚清詩人、陽信縣令苗潤龍毅然革新,創辦陽信官學。

苗潤龍(1851-1939),原名龍宇,滿族,正白旗人,漢軍,字林東,寒漁翁,沈陽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進士,被國子監授予編修。曾任戶部主任,1903(光緒二十九年)被授予山東省臨清縣(今臨清縣)直隸州候補知府、知府。苗潤龍出身書香門第,曾祖父是康乾年間盛京著名學者苗公恩,“多少留在京師,總讓公牽”。1904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棄私塾興學”,苗潤龍熱情鼓勵,在陽新縣永寧寺舊址建立“高中二等小學堂”,在河豆腐鋪狼丘建立“浪丘公學”,並為前者題寫石碑,保存至今。這兩所學校的性質不同於過去的“私塾”和“書院”,是官辦學校。特別是陽信官學,附設有“師範學院”,實行班級授課制,是陽信現代教育制度的雛形。此後的百年間,“陽信官學”逐漸演變為陽信壹中,誕生了博興師範學校(1951七月)、陽信實驗中學(1992九月)等兩所地方名校。

近百年來,陽信壹中與世紀同行壹道,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著名學府輸送了壹批又壹批優秀人才,先後有4萬多名畢業生離開學校,為爭取民族獨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上一篇:撲克牌中的K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歷史考研:那些歷史考研參考書比較好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