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尋求制堿的歷史

尋求制堿的歷史

碳酸鈉被廣泛使用。雖然人們先後從鹽堿地和鹽湖中獲得了碳酸鈉,但仍不能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

1862年,比利時人索爾維(1838-1922)發明了用鹽、氨和二氧化碳制備碳酸鈉的索爾維堿法(又稱氨堿法)。此後,英、法、德、美等國相繼建立大規模工廠生產純堿,並組織蘇威行會對成員以外的國家實行技術封鎖。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和亞洲發生了交通堵塞。因為我們國家需要的純堿都是從英國進口的,壹時間純堿非常緊缺,壹些以純堿為原料的民族工業難以生存。1917年,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在天津塘沽創辦了李詠堿業公司,決心打破外國人的壟斷,從中國生產純堿。他聘請了正在美國學習的侯先生擔任總工程師。

1920,侯先生毅然回國任職。他全心全意致力於制堿工藝和設備的改進,最終摸清了蘇威法的全部生產技術。8月,1924塘沽堿廠正式投產。1926年,中國生產的“紅三角”牌汽水在美國費城世博會上榮獲金獎。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日本和東南亞。

為了解決食鹽利用率低、制堿成本高、汙染環境、廢液廢渣難處理等問題,侯先生在1943中經過上千次實驗,研究成功了聯合制堿法。該方法將合成氨和純堿結合起來,提高了鹽的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降低了純堿成本。聯合制堿法很快被世界所采用。

霍夫制堿法的原理是基於離子反應的原理,離子反應會降低離子濃度。也就是說很多初高中課本上說的復分解反應要有沈澱,有氣體,有難以電離的物質。他想制造純堿(Na2CO3),所以利用了NaHCO3在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特點,所以先制造了NaHCO3。然後碳酸氫鈉不穩定分解得到純堿。要制備碳酸氫鈉,必須有大量的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所以在飽和鹽水中通入氨氣,形成飽和氨鹽水,再通入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有大量的鈉離子、銨離子、氯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其中NaHCO3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沈澱出來,剩下的產物可以做肥料或處理後回收利用。

  • 上一篇:梅西已經是世界足球史上最好的球員了嗎?
  • 下一篇:鬥羅大陸:老虎是森林之王。為什麽星星森林裏的虎靈那麽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