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晉南威風鑼鼓的歷史淵源

晉南威風鑼鼓的歷史淵源

鑼鼓的雄壯表演始於堯舜時代。帝堯把他的兩個女兒和許配給舜為妻。從二女兒開始,他把福順所在的萬安村作為婆家,把父親姚所在的陽峪村作為娘家。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娥皇和女英回父母家,萬安村的族人敲鑼打鼓為他們送行,陽峪村的族人敲鑼打鼓迎接他們。千百年後,這壹儀式演變成了今天的雄壯鑼鼓。在臨汾地區,幾乎所有的大村都有威風鑼鼓隊,大鑼鼓隊有上百個。

臨汾市是杜堯和世界平陽的古都,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威風鑼鼓作為漢族鑼鼓藝術的壹個門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臨汾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威風鑼鼓最早的名字是“鑼鼓”,俗稱“夥計”。出生地為汾霍洪縣交界處的下團白村,主要分布在臨汾市和霍州、洪洞、汾西三縣。雄偉的鑼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同時代的藝術精華,使自己逐漸完善。威風鑼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鼓樂表演,平陽大部分地方都是鼓手拿著壹個圓鼓表演。另壹種表演形式是架子鼓,主要流行於浮山縣。演出時隊形變化不大,邊走邊打。由於傳承的變化和地域的差異,威風鑼鼓形成了河東和河西兩大流派。新中國成立後,雄壯的鑼鼓有了很大發展,表演者增加到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樂器的配置依然是鑼最多,鼓次之,鈸和鈸次之,鈸最少,大致是65,438+04,8,6,4。表演形式基本上是鑼、鈸、鈸的交替,從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表演時,各表演隊排成方形、圓形或梅花形陣列,鼓手提著壹面平鼓,兩只鼓槌的鼓頭上嵌著紅色綜片。在合頁的間隙,可以表演“單捧花”、“雙捧花”、“交替捧花”、“摔鼓槌”等特技。鑼手手持中間和兩端嵌有紅色綜毛的槌子,繞槌擊打或投擲鑼。高潮時,拍板者將鈸舉過頭頂,互擊後手腕翻轉45度,再翻轉手腕保持鈸轉動。鈸碗後面裝飾的紅黃綢緞不斷飄揚,十分壯觀,與紅纓鼓緊密呼應。穿的衣服不追求小裝飾,註重大色彩,形成整體團隊的街區組合。

1988霍縣(今霍州市)300人雄壯的鑼鼓隊為北京首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幕式獻上了精彩的表演。

65438至0989,臨汾威風凜凜的鑼鼓隊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40周年文藝匯演——中央電視臺組織的大型文藝節目《我愛妳,中國》的拍攝。

1990年,壹支由410人組成的雄壯鑼鼓隊在北京舉行的亞運會開幕式上首次亮相。陣容雄偉,隊列整齊,風大氣勢磅礴,展現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民族性格。

  • 上一篇:歐洲的那些巨頭都降級了。
  • 下一篇:黃忠是怎麽死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