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鹽城為什麽叫鹽城?

鹽城為什麽叫鹽城?

以鹽命名,歷史悠久。

自西漢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年)郾城設杜妍郡。當時到處都是煮鹽亭和鹽河,“瀆”就是運鹽的河。公元7年(公元411),東晉皇帝伊改稱郾城縣,因“鹽場繞城”而得名。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沈澱,鹽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氣息。古代以盛產“淮鹽”而聞名,古稱“懷壹之地”。早在戰國時期就有“烹海為鹽”之說,《史記》載“東海免海鹽”。秦漢時期,“煮海為利,過運河為運”,已成為漁鹽繁盛之地。唐代只有“東南富庶,半出邊陲”的淮南鹽場鹽城“鹽亭壹百二十三家”。在湯寶英統治期間,有海陵監和鹽城監,他們每年煮鹽超過壹百萬萬石。當時,鹽城已經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是名副其實的鹽都。在各地的地名中,還有壹些與鹽業生產經營有關的名稱,如團、竈、宗、土、倉等。“團”是鹽區生產組織和竈戶“采炒”的生產形式。每個鹽場有幾個團,每個團有幾個炊事員。舊時團多分布在古淮南鹽區的東臺、大豐等地,如南團、西團、邊團等。目前,大豐西團鎮仍保留著地名與“團”有關的18個村、48個自然村小組。“竈”是人們炒鹽的重要設施。中國有頭竈、三竈、四竈等六個鄉鎮,85個村、368個自然村小組也以“竈”命名。“將軍”是鹽場人民共同生活的單位。明初大規模“洪武放逐”,移民來到大漠海濱燒鹽。為了管理分散在沿海的炊事員,有若幹地方井然有序。清朝嘉慶年間,東臺福安鹽場共有30位總經理。時至今日,沿海鄉鎮名稱仍保留著“將軍”、“將軍”、“將軍”等名稱,全國有7個村、37個自然村小組以“將軍”命名。“倉”,即鹽倉,以死牡丹聞名的亭湖區便倉鎮,曾是鹽場臨時倉儲所在地。還有東臺的三倉鎮,以“倉”命名的11村和18自然村小組。“陀”是明末清初烹鹽的主要生產工具之壹。類似鐵鍋,比鍋略淺,直徑三尺,深3-4寸。中國以“托”命名的鄉鎮有東臺的草托鎮、大豐的盤陀鎮等。全市還有6個村、13個自然村小組以“陀”為地名。

  • 上一篇:2008年奧運會金牌榜
  • 下一篇:嘔血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