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標準大氣壓的發展和演變

標準大氣壓的發展和演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標準大氣壓發生了幾次變化。最初規定晴天海平面0℃、緯度45°的大氣壓為標準大氣壓,約為760mm Hg高。後來發現這種條件下的氣壓值並不穩定,在風、溫度等條件的影響下發生變化。因此,760毫米汞柱的高度被定義為標準大氣壓值。但後來發現760mm Hg的壓力值也是不穩定的,水銀的密度受溫度的影響發生了變化。g的值也隨緯度而變化。

為保證標準大氣壓為定值,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稱標準大氣壓值為101.325kPa。

地球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種空氣叫做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壹樣自由流動,也受重力影響。所以空氣中各個方向都有壓力,這個壓力叫做大氣壓。1643年,意大利科學家托裏拆利將壹根80厘米長的細玻璃管裝滿水銀,並將其倒置在壹個裝滿水銀的水槽中。他發現玻璃管中的水銀下降了大約4厘米,然後停止下降。這個4厘米的空間裏沒有空氣,是真空。托裏拆利由此推斷出大氣的壓力等於水銀柱的長度。科學家根據壓強公式精確計算出標準狀態下大氣壓強為1.01× 10 5 Pa。為了證明大氣壓和真空的存在,格赫裏希於1654年在德國馬德堡做了著名的實驗,使人們對大氣壓有了深刻的認識。

大氣壓的變化與海拔高度有關。大氣壓力是由大氣中的重力作用產生的。地面越高,大氣越稀薄,大氣壓力應該越小。但是,因為與大氣層受到的重力有關的空氣密度隨高度不均勻地變化,所以大氣壓力隨高度不均勻地降低。

  • 上一篇:黃山簡介
  • 下一篇:學院南路小區在哪個城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