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季崢城鎮建制的演變

季崢城鎮建制的演變

根據秦泗水縣和隋彭城縣的版圖,季崢位於彭城縣和劉閑縣之間,靠近劉閑縣。

元末明初,季崢被稱為鄭家集,與周邊的王莊、周莊、羅莊、苗壯等自然村相連,屬於古延壽四鄉。原季崢古寺,據《老縣誌》記載,“季崢清泉寺建於元至正三年”;“法住廟堂,道光舊誌在四鄉,同治府誌在正甲集”。封建統治者和士兵以及土匪都在這裏修建防洪堤和堤防,是當地有影響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據《老縣誌》記載:“正基齋,城西北五十裏,建於鹹豐十年。隸屬四個鄉,轄84個村。”季崢古城用城墻圍起來,四周有四個城門和四座吊橋,四周有八個炮臺,墻外有護城河,城內有東、西門。這座城市很堅固,戒備森嚴。不到壹平方公裏的市集內,有廟,有廟,有廟,有廟,有廟,各有特色。有許多河流、橋梁和寺廟可以取勝。素有“四門八堡”、“九橋十八廟”之稱。在城市的最高點有壹棵古老的槐樹。據古書記載,相傳漢朝始祖劉邦把馬拴起來避雨。雖然它幹枯了,但它依然青翠欲滴,這是季崢歷史最早的見證。季崢是徐西北的宗教文化聖地,也是區域政治活動中心。曾是翟、魏、縣、區、鄉等歷代政權駐地。

清嘉慶十年(1805),季崢正處於西路汛期;鹹豐十年(1860),季崢建碼頭,後設集市;

民國九年(1920),改魏為鄉;民國十六年(1927),季崢設區公所;1949年2月,在季崢(歷山省藤縣區)成立通北縣政府。

1953年4月,撤銷通北縣政權,恢復通山縣建制。季崢為銅山縣二區,後改為季崢區(劃歸江蘇徐州地區,縣府遷至徐州奎山);1957,撤區並鄉後,季崢成為鄉;1958年8月,官社合壹,季崢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政治體制改革,季崢設鄉;1987年4月,季崢被省政府批準撤鄉建鎮。是銅山縣最早的兩個鎮之壹。

  • 上一篇: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可以嗎?
  • 下一篇:武則天和李世民都失寵了。壹個女人對她說了什麽?武則天聽了之後恍然大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