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瀏陽夏布簡介

瀏陽夏布簡介

瀏陽夏布具有織造精美、輕薄柔軟、涼爽透氣、易洗易幹、洗後更白、經久耐用等特點。是夏天制作衣服和蚊帳的理想布料。

早在明代,瀏陽夏布就名揚天下,商賈爭奇鬥艷。“明末清初,瀏陽夏布暢銷各口岸,壹年賣壹萬桶”。鹹豐年間,山東“錢向異”在瀏陽設寨買下布,平均年產量7萬余匹。當時瀏陽在京、滬、粵、漢設立的鞭炮村都經營夏布。醴陵產的夏布多由布商從民間收購,經轉賣商和瀏陽商人漂白,再捆綁出口。到了明朝,它被列為宮廷貢品。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瀏陽夏布開始漂洋過海,銷往日本、朝鮮和南洋。瀏陽夏布當時質量全國第壹,在1910南陽勸導會上獲得優秀獎。

隨著歲月的遷徙,瀏陽夏布“老了,衰老了,嗜睡深了”,早已沒落。近千年的純手工技藝流傳至今,卻遠不能與“1918瀏陽夏布出口達485萬噸,價值近百萬噸”的氣勢和風光相提並論。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瀏陽夏布的生產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從過去的家庭作坊發展到工廠化生產。

據地方誌記載,以苧麻、大麻為原料制成的瀏陽夏布,曾以織造精美、質地細膩而聞名於世。在明朝被列為朝廷貢品,壹直有杭州絹絲換來瀏陽夏布的說法,在清朝中期很有名。甚至有記載:“竹布,壹種夏布...瀏陽、湘鄉、攸縣、茶陵都產竹布,號稱瀏陽第壹。”當時市場上壹些弱勢產品有了打假的想法尋找出路,江西產的亞麻“委托瀏陽夏布”就是其中之壹。譚嗣同在《瀏陽麻栗誌》中說瀏陽夏布“戰天下商而不遇敵”的從容與自信,在很多歷史註腳中都可以找到,比如明末清初瀏陽夏布暢銷各口岸的盛況(654.38+0.8萬匹)。“清朝鹹豐年間,山東‘錢向異’在瀏陽設寨買下步,年均七萬余匹”。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瀏陽夏布,承載著漢族精湛的紡織技藝和中國農耕文化的特色,開始漂洋過海,遠銷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

  • 上一篇:莊子那麽多學生,他真的會窮到向監工借飯吃嗎?
  • 下一篇:正文的標題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為什麽要用那麽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