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羅漢餅的歷史演變

羅漢餅的歷史演變

羅漢餅是山東高唐的名產。屬於糕點,和月餅壹樣,沒有餡。因層層疊疊,故得名“疊羅漢”之意。清代,羅漢餅是貢餅。特點是軟脆,層次分明,食之酥甜,油而不膩。

羅漢餅最早產生於明代中期,清代和民國初年流行。高唐縣金寨的張金倫經營的“長茂”點心店,是正宗的羅漢餅作坊。當時,羅漢餅暢銷北京、天津、濟南等地。現在濟南生產銷售的牛舌酥,就是簡化了羅漢餅的制作程序,改變了原有形狀的產品。近年來,由於其工藝復雜,成本高。高唐的食品店很少生產銷售。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羅漢餅經常作為當地產品生產的壹部分來品嘗。知道技術的人應該每年為中秋節做壹些食物。

羅漢糕配料嚴格,工藝復雜,傳統特色濃厚。制作羅漢餅的主要配料是面粉、豬脂肪、芝麻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料有香精、棗泥、山楂醬、玫瑰醬等。制作時,先用面粉和植物油和面,再用面粉、豬脂肪、糖和配料做脆皮面。然後,面皮面包酥脆,用面軸重疊幾層,然後卷起來,根據需要分塊。然後把每壹片卷成壹個圓形,直徑約7 cm,厚度約1.5 cm,放入爐中烤至雞蛋黃色。羅漢餅的配料和制作方法已刊登在中國最大的糕點書《中國糕點書》上。

  • 上一篇:有哪些體現古人良好家風的家庭教育事例?
  • 下一篇:日本拍了壹部抗日劇。裏面的日本兵是什麽形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