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哈德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哈德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在黃仁宇哈得遜河邊談論中國的歷史

黃仁宇的閱讀引導我們從壹個新的角度回顧中國的歷史,這對我們這些深受國史教科書影響的人來說,無疑是旱地陣雨。至少把我們的歷史知識整理成“邏輯合理”的格式。

《哈德遜河邊談中國歷史》壹書列舉了春秋戰國至元順帝北撤約2000年歷史中的幾十位重要人物,詳細分析了中國歷史進程的前因後果。

黃的這些書都有壹個共同的風格。雖然分析透徹新穎,但透過這段文字,我們還是能聞到壹股濃濃的熟悉的氣息。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黃是壹個不折不扣的歷史唯物主義信徒:“經濟決定論”是貫穿其全部歷史著作的壹條主線。不同的是,黃並沒有把任何壹個農民起義軍領袖看作是歷史進程的推動者,而是把皇帝看作是真正的農民領袖,把皇朝看作是農民組織。

那些主張“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的推動力量”的人,總是避而不解釋:中國歷史上成功的農民起義的領導者,都當了皇帝,陳勝、劉邦、黃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如果說張三帝換成李四帝可以算是歷史進步的話,歷史就成了月卡,今天是昨天的革命,現在勢必改變剛才的生活。

黃的歷史觀突出了人的作用:重要人物對歷史的直接影響。它還強調了這些個人的人格和才能的完善與歷史進程的關系。突出表現就是王安石變法的遺憾。《萬歷十五年》指出王安石“有心無才”,這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之壹。黃認為,王安石變法在當時技術上還不成熟。本質上,如果社會能持續穩定100年,王安石的改革就成功了,沒有任何問題,但技術問題畢竟是小問題。但中國的地理歷史環境,容不得這個社會出現過多的波瀾。定居在長江、黃河沖擊平原上的農業文明與強大高原上的遊牧文明長期對峙,如果其力量平衡稍被打破,就會立即引發社會動蕩。壹個新的遊牧民族在白山和黑水之間虎視中原。此時的北宋,應該是全民皆兵的時代。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當萬艷的戰馬挺立在燕山關時,宋人還在傳唱他們的《清明上河圖》。大樓被掀翻,王的心血不可避免地付之壹炬,漢人的最後壹縷思想也隨之熄滅。

知識之美在於邏輯,尤其是歷史,但由於種種非歷史原因和歷史學家的個人色彩,許多史書難免前後矛盾,漏洞百出;讀起來讓人不舒服。黃仁宇的歷史題材書籍只是註重邏輯和分析,強調因果,很大程度上避免個人好惡。

《他》和《萬》無疑是善本!

  • 上一篇:史上最惡心的10個笑話
  • 下一篇:巴米揚古佛與中國的歷史淵源和品德如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