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元陽大米的歷史演變

元陽大米的歷史演變

元陽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漢代。到了東漢,鴛鴦米已經成為宮廷專用米。宋代宰相包在元陽巧破米的傳說,婦孺皆知。20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在元陽縣的明代墓葬中發現了碳化的米粒。然而,由於黃河的洪水和鹽水入侵,元陽的水稻種植壹直不景氣。1949新中國成立後,重建黃河大堤,首先解除了元陽水患的後顧之憂,並引來黃河水,利用其泥沙定居鹽堿地,種植水稻。1968年,原陽縣武元鎮水稻試種成功,“萬畝堿地變良田,黃水引稻香”的夢想終於實現,原陽縣水稻種植規模迅速擴大。8月22日,1973,《人民日報》在頭版以《喚起黃河水堿地區稻香》為題,高度評價和贊揚元陽縣脫鹽堿、收稻脫貧,並對元陽縣幹部群眾的科學種田、自力更生精神進行了深入報道,“元陽大米”由此不脛而走。為了打開大米市場,元陽縣借助107國道穿境而過的交通優勢,建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專業大米市場——元陽大米市場。1991 11 15、元陽縣隆重舉辦首屆“大米節”,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李先念、田紀雲為米節題詞。後來,元陽大米作為“米中之寶”頻頻出現在電視臺、電臺、報紙上,逐漸走上中國人的餐桌。經過元陽縣人民的艱苦探索和開發,到2012年,元陽縣水稻種植面積近30萬畝,平均畝產500公斤,年產水稻近654.38+0.5億公斤。元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稻米之鄉。
  • 上一篇:奧運會上有哪些幾乎無法打破的記錄?都是誰創造的?
  • 下一篇:董虎寫的故事是什麽?董虎寫的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