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兒歌的起源

兒歌的起源

兒歌的起源如下:

兒歌起源於民間,歷史悠久。童謠在各種文獻中也被稱為“兒歌”、“童謠”、“嬰童謠”、“童語”、“兒歌”。古代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姚隱姓埋名遊康渠,聞童謠。”(列子仲尼)因此,有研究者把童謠比作“會唱歌的百靈鳥,三千年來壹直在不知疲倦地歌唱”。

中國最早有記載的兒歌是《左傳》中的《蔔童謠》:“丙日,龍尾興奮點。舉郭之旗,鶉鳴滿懷。天道有計,火成軍,貌為公。”它反映了金亡郭的社會現實。

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也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輕視兒童教育,古籍中的童謠大多是反映當時政治變化的“預言”(即時政治歌曲)。人民群眾在教育後代的生活實踐中創造的兒歌很少流傳下來。古書上給孩子唱的童謠不多。

到了明代,社會對兒歌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壹些有識之士從兒歌代代相傳的實際出發,著手解讀兒歌的特點和作用,出現了呂坤收集的第壹部兒歌集。

呂坤強調,兒歌的內容要有趣生動,語言要通俗和諧,讓孩子願意接受。這表明,以呂坤為代表的明代知識分子在兒歌創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到了清代,兒歌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有了發展。江浙壹帶陸續出現了優秀的兒歌,如《天籟集》、《廣天籟集》,北方也出現了兒歌的匿名手稿。

清末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也看到了童謠的作用,創作了許多童謠來宣傳自己的觀點。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在蔡元培、沈、、劉半農等人的倡議下,成立了歌謠研究會。研究者也開始重視兒歌的收集和整理,拉開了現代兒歌史的序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兒童文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兒歌的收集整理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發展。

從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兒童歌曲的編曲和創作進入了繁榮階段。當時出版了大量的兒歌,如紅色兒歌、革命紅旗滿山頭、少年歌等。

這壹時期兒童歌曲的收集和創作,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超過了以前的水平。兒歌的創作也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隨著人們對兒歌功能認識的深入,兒歌的題材更加廣泛有趣,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風格更加新穎多樣,兒歌的藝術品位大大提高,更多的作家投身於兒歌創作,更多的兒歌作品出版發行。

古老的兒歌,承載著古老的美,碰撞著現代的文明,閃耀著智慧和趣味,展現著它的新風貌,陪伴著孩子走向未來。

  • 上一篇:Ota運營(優化旅遊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
  • 下一篇:吉利汽車的發展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