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臺灣省海峽是如何形成的?

臺灣省海峽是如何形成的?

臺灣省海峽的形成早在6億年前,晚古生代開始造山運動。“臺灣省灘”出現在臺灣省海峽,這是海峽最高的地方,深度只有20米,但兩岸之間的許多地區仍然是相連的。20世紀70年代,在臺灣省北港地區石油勘探中發現菊花化石,是中生代的標準化石。這證明了在中生代三疊紀和侏羅紀時期(約2.2億年前),雖然海峽兩岸之間很多地方出現了海水,但主要是陸地。臺灣海峽位置的地殼運動沒有停止。直到192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兩岸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此時臺灣省開始成為陸地。在地質史上,臺灣省稱之為“南澳運動”(即由大南澳的片巖演化成大理巖),大陸稱之為“燕山運動”。這時,喜馬拉雅山和中央山脈出現在兩岸之間。但是雙方還是有聯系的。

海峽的最初形成。兩岸分離開始於白堊紀和古新世,也就是大約5400萬年前,臺灣省中部開始被淹沒,中間變成淺海,開始變成海峽。始新世早期地殼運動,臺灣省開始太平運動,大陸開始茅山運動,兩岸陸地連成壹片。直到第四紀更新世,華南的花崗巖開始沙漠化,巖石中的應時和雲母沖積到臺灣省海峽下部。今天,臺灣省的北部和中部被大量開采,成為新竹玻璃工業的重要原料。因為兩地相連,史前動物在兩岸間來來往往,臺中坑和桃園都發現了劍齒象和古犀牛的化石。這些生活在大陸的史前動物留在了臺灣省,這就是兩岸相連的地質證明。

海侵和海退時期的出現。自第四紀冰期(654.38+08萬年至6000年之間)開始,海水進入海侵期,海平面上升約654.38+000至654.38+030米,形成今天的海平面,臺灣省海峽開始形成。自此,兩岸交流由陸路轉向海路。但在4500-2000年之前,由於海退,臺灣省海峽變淺,便於渡海,也為航海不發達的兩岸居民提供了便利。

地殼運動把臺灣省和福建分開,潮起潮落壹度導致臺灣省和福建之間的通行,但臺灣省和福建的地質、地形、自然、特產都很相似。從地形上看,山川的走向和分布,平原和丘陵的排列,幾乎都是按照同壹設計的大自然的復制品;氣候上,受副熱帶海洋季風控制,年氣溫變化、降水和冬夏季風的到來都差不多。植被,黃色的,紅棕色的土壤,沖積的土壤,石灰質的土壤和鹽漬的土壤,各種森林植被,水稻,茶葉和水果作物,是如此的相同和壹致,以至於超出了人類的創造力。

  • 上一篇:教科書中形象正面的歷史人物是壹個怎樣的人?
  • 下一篇:護照版:壹個* * *到目前為止有多少個版本?每個版本的時間從什麽時候開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