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農歷9月9~重陽節的來歷是?

農歷9月9~重陽節的來歷是?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壹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壹。

目錄

基本認識節日簡介

名稱釋義

歷史淵源起源考證

演變過程

傳統民俗神話傳說

民俗活動

各地習俗

重陽之鄉

國際風俗

重陽文學著名詩詞

民間歌謠

基本認識 節日簡介

名稱釋義

歷史淵源 起源考證

演變過程

傳統民俗 神話傳說

民俗活動

各地習俗

重陽之鄉

國際風俗

重陽文學 著名詩詞

民間歌謠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認識

節日簡介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

名稱釋義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起源考證

其壹: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註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詩《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 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把青春倒挽回。”鋪敘了老人節宴會、飲菊花酒、祝健等活動場景。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壹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壹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 重陽節

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壹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壹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竈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壹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麽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壹時季感受展開。

演變過程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壹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壹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誌。 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壹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壹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編輯本段傳統民俗

神話傳說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壹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後來在民間大致發展成若幹版本的傳說,其中壹種是這樣的: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壹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壹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壹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 重陽節

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壹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壹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壹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壹身非凡的武藝。 這壹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妳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壹包茱萸葉,壹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壹座山上,發給每人壹片茱萸葉,壹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壹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到1989年重陽節被立為老人節……

民俗活動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壹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壹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陽糕 與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賞菊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1]

各地習俗

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範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陜西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陜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壹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裏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壹種叫做“駱駝蹄”的面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紹興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古代江浙壹帶,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壹的規定,壹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糕

江西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裏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廣東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縣讀書人舊時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開封自1983年起,每年舉行壹次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

重陽之鄉

2005年12月4日,該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2006年3月,上蔡重陽習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

國際風俗

韓國 吃花煎、花菜玩花煎遊戲,放風箏。 日本 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

編輯本段重陽文學

著名詩詞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佚名) 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把青春倒挽回。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 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酌金花酒,萬裏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壹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沈醉東風·重九 (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禦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壹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重陽 (文天祥) 萬裏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九日渡江 (李東陽) 秋風江口聽鳴榔,遠客歸心正渺茫。 萬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 酬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火宿維揚。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壹涯。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裏訊,逐客已無家。 客中九日(王燦) 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 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 [3] 重陽節(張誌真) 酥糕美酒細品嘗,賞完桂花賞菊黃。 親友同登清涼閣,望斷晴空雁壹行。

民間歌謠

民間歌謠俗語中有很多是關於歲時節日的,重陽節也不例外。下面這幾則都是有關重陽節的歌謠俗語,體現出了重陽節飲菊酒、放風箏的風俗,以及在重陽這日占蔔天氣的風俗。 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菊花醉重陽。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 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仫佬族) 九月九風吹滿天哮。 重陽無雨壹冬晴。 重陽節,又試話登高。究竟年年如是,有乜功勞?雖則系如畫嘅秋山,遊嚇亦好,做乜偏要向往重陽個日,至曉得風騷。妳話敢樣就可以避災,亦何不大早。點解妳單身前往、又試剩落個的妻孥。開講話壹部通書,都唔睇得到老。況系個的區區陳跡,重駛乜咁心操。既系妳上日唔知,我亦唔怪得妳去做。唉!慳嚇腳步,何苦去尋煩惱。不若靜坐思量,想嚇邊壹樣可圖。 九月九,個個都去登高,妳睇個班嫩仔,走得氣嘈嘈。放起個只紙鷂在高處舞,扶漢聲聲(響弓聲),喚起個的懦夫,總系企在個處風頭,須要努力正好。雖有聲威,可惜妳未滿羽毛,怕只怕失足雲霄,個陣就遺恨萬古。咪估個條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個佬流災流難,邊處唔流到。唉!難把身世顧,只望得天憐憫,俾妳有點功勞。

  • 上一篇:求佳能500d各個檔位的名稱及功能
  • 下一篇:法學本科論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