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數學教學

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件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註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註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壹、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壹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壹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壹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松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壹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制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壹是低年級段(壹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制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壹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壹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壹合”與“分壹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麽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註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借助硬幣、鐘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壹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準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壹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鐘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註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註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準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準》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壹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借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壹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壹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口算多數情況下是心算筆記的壹種計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速度和正確性。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要口算練習的設計上主要有以下這些形式:

第壹,用幻燈片(PPT)靜態呈現口算內容,讓學生看著大屏幕進行口算。好處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制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燈片(PPT)動態呈現口算內容,學生精力集中,讀取動態出現的題目並心算出結果再記下來。這種PPT動畫制作難度不大,動態形式多樣,在自定義動畫的添加效果裏,有許多方式供大家選擇。好處是可以集中學生註意力,提高學生口算興趣。

第三,用錄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內容。

前兩種口算都屬於“視算”的範疇,口算練習還有壹種那就是“聽算”,聽算比視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學生集中註意力才能保證聽清題目,聽覺的刺激有時比視覺更強烈,對學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練習效果會更好。

多媒體可供錄音的器材很多,磁帶、電腦都可以錄制,現在學生用的英語“點讀筆”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來口算教學上面來,而且“點讀筆”的錄制方式很簡單,只要利用“點讀筆”自帶的“錄音標簽”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內容錄好,錄好後,與標簽匹配上,上課時,再用“點讀筆”輕輕壹點錄音標簽,就可以播放口算內容了。學生聽算式,寫得數。如果壹遍不行,可以聽兩遍,聽完後,還可以再聽壹次核對得數。老師在學生聽算、核對時,可以通過巡視了解學生聽算情況。這種練習操作簡便,練習效果好。

(3)PPT中“觸發器”功能可以豐富練習內容或答案的出現形式。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學生回答後,需要把答案呈現在大屏幕上。這時,利用不同的動畫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題目的順序出示。如口算練習後,按題目順序壹壹出示答案,可以用“飛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聲音,如掌聲、鈴聲等,表示肯定、贊揚或,可以用圖形表示錯誤,如“哭臉”等。不足是,學生只能按順序回答,有點呆板,學生知道下面要做什麽,有的學生會出現視覺疲勞,走神或不去傾聽同學的發言。

其次,還可以用“觸發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實現隨機出示效果,學生想說哪題就點擊出示哪題答案,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如乘法估算教學中,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如估算或準確計算,估算的方式也不壹樣。老師在備課時,作好預設,把各種方法都按順序做好,記在心中,學生說到哪壹種方法就點擊出示哪種,這種呈現方式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按壹定的設計順序出現練習內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師牽著學生思路走,把“人灌”變成“機灌”。

(4)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這可以說是大部分老師願意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在理解上有壹定的 困難,如果老師能夠設計壹些巧妙的動畫,學生就能夠很容易理解所學內容了。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與除法的“商不變性質”的關系,利用“動作路徑”等方法,把4/12變化成4÷12,壹個小小的動畫,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形象再現,學生對兩者性質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認識分數後的壹個提高練習: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就很難理解為陰影部分為什麽是四分之壹,這時,PPT通過旋轉後,把分散的陰影組合在壹起,學生就壹目了然了。

2、圖形與幾何

新課標指出:在“ 圖形與幾何” 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 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根據語言描述或通過想象畫出圖形等。

“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操作非常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條件操作的決不要演示,沒有條件讓學生親手操作的,就盡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體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這兒把多媒體放在第三位,不是輕視多媒體的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功能,而是凸顯其價值所在。

(1)創設問題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好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年級數學教材圖文並茂,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要有興趣,但歸根結底,這些圖片都是靜態的,不同的學生對圖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壹樣。那麽,如何把教材中靜止的畫面轉化成形像生動、讓學生感興趣呢?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是壹段動畫、可以是壹段錄像,可謂“有聲有色”。這樣的情景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自然高漲。例如,《圓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馬兒的困惑”這個情景。通過對馬的活動範圍的討論引入圓的面積計算的需要,即有知識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學《體積》時,教材出現的是“烏鴉喝水”情景。老師可以把靜態的圖片制成動畫,讓學生壹邊看,壹邊思考。學生是最喜歡動畫片的,他們在看動畫的同時,儲存在腦子裏的生活經驗也被充分調動,當教師問“烏鴉為什麽能喝到水了?”時,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經驗說出:因為石子占有空間,把水“擠”上來了,初步感知到體積的意義。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對動態的情景更感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欲望,這充分體現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2)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幾何教學的重點內容,那麽,哪些空間觀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體的支持呢?我覺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如,長方體表面展開圖、圓柱表面展開圖、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後形成的空間圖形等。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中,用到壹些簡單的“自定義動畫方法”,如,圖片“進入”時用到“出現”,圖片“退出”時用到“漸變”,根據長方體表面展開不同階段看到不同形狀,運用壹進壹退,把整個展開過程表現出來,形象生動,

直觀有趣。

當然,也要以把這個過程圖做成多張PPt,通過播放獲得動畫效果。如圓柱側面展開圖。

把長方形旋轉後,得到什麽圖形?這是六年級學生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用手捏著壹個長方形紙片,以長為軸旋轉,可是,由於旋轉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轉後的情形,只能借助想象去體會旋轉後形成圓柱形狀,但有的學生就是難以想象出來。這時,如果能夠做壹張PPT,把旋轉的過程展現出來,就能夠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旋轉後形成的形狀了。

(3)有助於體積計算公式推導

這是幾何教學中,PPT運用最充分的壹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壹部分,值得大家重視。有些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不容易通過實物操作實現,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把壹個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過實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壹些,教具操作比較麻煩,更關鍵的是,要把拼成的圖形看成長方形學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師壹廂情願地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分的多

了,就接近長方形了,學生看不到,自然也不壹定能想到。通過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把這種極限思想讓學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撐,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礎。

同樣,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到“圓柱的體積”的推導上去。(演示)但是,“圓錐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還是讓學生實際操作好,課件也可以,但課件的效果不壹定有很大的說服力。“圓的周長”教學過程中,課件的演示效果要強於動手操作。通過實踐發現,學生要課堂中通過滾動硬幣等測量周長比較困難,占用很多時間,而這個時間花的不見得就是必須的,這時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節省時間,效果也比較好。

3、統計和概率、綜合實踐

新課標指出,統計和概率在低年級只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到了高年級,則需要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壹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簡單的計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體在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創設情景、呈現數據、出示活動要求、豐富練習形式等。具體來說,我覺得,能夠體現多媒體優勢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如:統計圖的畫法,特別是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畫法”時,通過動態的“描點”(甚至可以配上聲音)、連線(運用擦除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感受折線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演示)另外,教學統計知識時,需要給學生提供壹些課本上沒有信息,多媒體的作用就體現的更加充分了。

“綜合與實踐”在每冊教材中分散出現,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老師們對這部分內容重視的不夠,問題就是其教學內容不容易把握。新課標指出,這部分內容,“是以壹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從這句話中不難體會,課程標準對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目標,老師的準備工作就壹定要充分,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幫助老師把收集、整理的學科知識有序地、多種方式地呈現給學生,指導學生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內容。如,《神奇的莫比烏斯帶》壹課,老師在開展豐富活動後,利用聲音、圖片把更多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豐富數學遊戲的內涵,實現教學目標要求。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作為常規教學手段的補充與拓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也不能無原則的使用或低層次的使用(僅起到掛圖或小黑板作用),揚其所長,克其所短,力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 上一篇:求香港影星鄭裕玲的所有電影名字 記住是所有啊 謝謝謝謝!!!
  • 下一篇:鉆研沙子終成創業者中的百億富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