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形意拳譜

形意拳譜

形意拳術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與夫造化之原理,蓋天地之辟於壹無氣也,萬物之生於無知,形意之成本於無意。蓋無意極生有意,意誠心正乃至於靜,靜則察候六脈溶下二氣,靜極生動,動而震發四肢,貫通百骸,是謂先天存平靜,後天藏諸動也。故意為體而形為用,靜屬陰而動屬陽,體運動靜得陰陽消長生生之功,而真之壹氣生焉。孔子曰:冬至養其陽,夏至養其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此皆修養正氣之謂也。蓋形意拳之原理,則培養天壹之道,由後天而達於先天也。重陽不重陰,太剛必折;重陰不重陽,過柔不堅。剛柔相濟,乾坤之道乃成。古之傳斯術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記載,使後學者茫然不知途徑,須以涵養正氣為先,以為之序。蓋夫體育壹途,創自述摩老祖師,迨至宋朝嶽飛,又精研內經之意義,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為形意拳,總合五綱十二目,同壹全體功用。在內為意,在外為形,是術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見性還原之大道,攬陰陽之造化,轉乾坤之樞機,誠強身之捷徑也。

十二形實本天地萬物化生之理,取世間禽獸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時久,自能精神入體。形意拳術實與衛生關系至切,如能長習,則疾病能愈,弱者能強,男女老少皆能練習,既無折腰屈膝之痛苦,又無躍高縱險之危勞,鬥室席地,長衣緩帶也可演習,雖屬武術,跡近文雅。練習時,身分陰陽,以前心為陰,脊背為陽;手心為F月,手背為陽;大指朝上為陰陽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為陰陽身.拳虎口朝上為陰陽拳。練習拳術,不可自專自用而固執不通,若專求力則凝滯不靈,專求重則沈重不活,專求氣則拘泥不通,專求輕浮則神意渙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順者,無形中自增力氣;身內中和者,無形中自生靈氣。 如練至功深圓滿之時,凝神於丹田,則身重如山;化神成虛空,則身輕如鵝羽,所以練習不可固執壹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無形中而生,誠神氣矣。

練拳忌三害

初學武術,謹當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練之足以傷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壹拙力,二努氣,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練拙力,則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筋絡不能舒暢,全身發拘,手足亦不能活潑,身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生病。

練努氣時,太剛則易折,胸內氣滿,肺為氣所排擠,易生滿悶肺炸之諸疾。

挺胸拔腹,則氣逆上行,終不能歸於丹田,兩足似萍草無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則萬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練習之時,謹忌三害,用以力活氣順,虛心實腹,而道心生,練之設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練至化境也。

呼吸合道

天人以氣為本,以心為根,以息為元,以腎為蒂。天地相距八萬四千裏,人之心腎相離八寸四分,壹吸百脈皆開,壹呼百脈皆閉。

天地化功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且呼吸之法,分有三節道理:

初級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練拳術之準繩,呼吸任其自然,有形於外,謂之調息,亦謂練精化氣之功夫。

二節道理謂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於內,註意丹田,謂之息調,亦謂之練氣化神之功夫。

三節道理,乃是心腎相交之內呼吸,無形無象,綿綿若存,似有非有,無聲無息,謂之胎息,也就是化神還虛之功夫。

三步功夫

呼吸有三節道理,拳術有三步功夫,謂之明勁、暗勁、化勁也。

明勁者,拳內之法,伸縮開合之勢,有形於外。暗勁者,動轉神速,動則變,變則化,變化神奇,有形於內。化勁者,無形無象之手法,不見而章,不動而變化也。

此三步功夫,是練拳術之根本實際之道理,也謂之練術合道之真訣。知此道理,可謂之性命雙修也。

易骨者,明勁也。練時身體動轉必須順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發必須整齊,不可散亂,為之築基壯體,充足骨髓,堅如金石,而氣質形容,如山嶽之狀,謂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勁也。練時神氣圓滿,形式綿綿,舒展應用,活潑不滯,為之長筋騰膜,全身筋絡伸展,縱橫聯絡,而生無窮之力,此謂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勁也。練時周身運轉,起落進退,伸縮開合,不可用力,將神意蟄藏於祖竅之內,身體圓活無滯,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養其根,此謂之三步功夫。

七拳法

頭、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訣

斬——劈拳,截——鉆拳,裹——橫拳,跨——崩拳,挑——踐拳、燕形,頂——炮拳,雲——鼉形,領——蛇形。

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人體內有五臟,外有五官,皆與五行相配。

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此五行隱於內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腎,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於外者也。

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義: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變化無窮。五行相克,取其為破他人之手勢,蓋拳術取名之義基在此矣。取諸於身,則使五臟充實,而全體無虧。運用在外,能使體舒和暢;運用在內,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堅實其內,整飾其外,以為平時練習之規則。

整體合壹

易雲: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數,皆從太極分散而來。太極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發也。人為萬象之靈,能通感諸事之應,是以心在內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於心,是故心意誠於中,而萬物形於外,在內為意,在外為形,合於術數。近取諸身內為五行,遠取諸物外為十二形。內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則天地萬物形體合壹也,皆可默悟矣。

六合為壹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外三合也。內外如壹,謂之六合。

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胯與右肩相合,右者與左也然,以及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心與眼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皮合,腎與骨合。總而言之,壹合無壹不合,壹動無壹不動,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三節合壹

三節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頭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以頭言之,天庭為梢節,鼻為中節,地閣為根節;以身言之,胸為梢節,腹為中節,丹田為根節;以下部言之,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以手言之,指為梢節,掌為中節,腕為根節。換而言之,人之壹身,無處不有三節。三節之動,不外起、隨、催三字而已。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無有長短、曲直、參差、俯仰之病。三節之所以貴明,故分而有三,合而為壹也。

四梢三心歸壹

蓋人之壹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壹動,而能變化其常態。

發為血梢,屬心。心怒生氣,氣沖血動;血輪發轉,精神勇敢;毛發雖微,怒能沖冠;氣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為筋梢,屬肝。手足之動,手抓足蹬;氣力兼並,爪生奇功。

牙為骨梢,屬腎。化精填骨,骨實齒堅;保齒之道,最忌熱涼;冷冬炎夏,唇包齒藏;年邁老耄,上下成行。

舌為肉梢,屬脾。脾醒舌靈,胃健肉長;增田氣壯,肌肉成強;充實臟腑,剛柔悠揚。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懸,人心要靈。明乎四梢增神力,明乎三心生靈氣;四梢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氣浮心意隨時用,硬打硬碰無遮攔;遇敵要取勝,成功須放膽;四梢三心歸壹體,運用靈活壹混元。

步法手法及五惡

步法者,寸步、墊步、剪步、快步是也。壹尺遠近則用寸步;三五尺遠則用墊步;六七尺遠則用剪步;丈八尺遠則用快步。步法中為快步最難,是起前足,則後足平飛而去,如馬之奔、如虎之躍。

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義,是起落翻鉆,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陰,落鉆如石之沈水。夫足之進忌踢,進則用踩,踩者,如鷹之捉物也。

手法者,單手、雙手是也。單手起,往上長身而鉆,下落縮身而翻,形如鷂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飛。雙手上起,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舉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惡,即抓、撲、裹、抖、舒也。

拳經雲:抓為毒,撲如虎,形似貓撲鼠;裹為護,身不露;抖要絕,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總而言之,手不離足,足不離手,手足不能離身。分而言之則萬法,合而言之則乃歸壹氣。三回九轉是壹勢,正此之謂也。

上法以手足為妙,進步以手足為奇,以身為綱領,其運用進身而發勢。二三節要明,四梢要齊,內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隨,遠近因時而用,心壹動而即至,其理法行於外,發著於六合之遠,承上接下,勢如連珠箭,何慮他有邪術。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戰手要法

二人初見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氣,審查敵人五行之虛實(精神體格),註意敵人之動靜,站近敵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站左進右,上右進左;進步退身靈活要快,形似蛟龍翻浪;發拳要攥緊,拳緊增力氣;發掌要扣手心,掌扣氣力加;三節四梢要相齊,心要虛空而狠毒,不毒無名,俗雲:人無傷虎心,虎生食人意。

氣要上下、三田聯絡往返,精氣方能貫溉四肢;以心為主宰、以眼為統帥、以手足為先鋒,不貪,不謙,不歉,不即,不離;膽要大,心要細,面要善,心要毒。靜似書生,動似雷鳴。審查來人之形勢,彼剛我柔,彼柔我剛,剛柔相濟。進步發掌,先占中門。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束身而起,長身而落,隨高打高,隨低就低。遠發手足,近發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陰,左右兩肋在中心。發手莫有形,身動勿有勢。操演時,面前似有人;交手時,面前似無人。

拳經曰: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齊到方為真。身似蛟龍,拳打烈炮。起無形,落無蹤,手似毒箭,身如返弓。遇敵好似火燒身,消息全憑後足蹬,進退旋轉靈活妙,五行壹動如雷聲。風吹浮雲散,雨打塵灰凈,五行合壹處,放膽必成功。

形意要領

壹要塌腰,二要垂肩,三要扣胸,四要頂,五要提,六要橫順知情,七要起落鉆翻分明。

塌腰者,尾間上提,而陽氣上升督脈之理,又謂之開督。

垂肩者,肩垂則氣貫肘,肘垂則氣貫手,氣垂則氣貫丹田。

扣胸者,開胸順氣,而通任脈之良箋,能將精氣上通泥丸,中通心腎,下通氣海,而至於湧泉。

頂者,頭頂、舌頂、手頂是也,頭頂而氣沖冠,舌頂而吼獅吞象,手頂而力推山。

提者,谷道內提也。古仙雲:緊撮谷道內中提,明月輝輝頭上飛。而又謂之醍醐貫頂,欲得不老,還精補腦。

橫者起也,起者鉆也,起為鉆也,起為橫之始,鉆為橫之終。順者落也,落者翻也,落為翻也,落為順之始,翻為順之終。頭頂而鉆,頭縮而翻;手起而鉆,手落而翻;足起而鉆,足落而翻。腰亦然,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是真起落也。

無論如何,起鉆落翻,往來總要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身。手起如鋼銼,手落如鉤竿,起者進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墜字;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松;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營四梢要合全;氣浮心意隨時用,硬打硬碰無遮攔;打人如走路,視人如蒿草,膽上如風響,起落似鉆翻。進步不勝,必有怯敵之心。此是初步明勁,有形有象之用也。

至暗勁之時,用法更妙:起似蟄龍升天,落如霹雷擊地,起無形,落無蹤,去意好似龍卷風;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為高,高之中望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鉆,以寸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營四梢要合全;氣浮心意隨時用,打破身勢無遮攔。此是二步暗勁,有無窮之妙用也。

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隨時而發,壹言、壹默、壹舉、壹動、行止坐臥以至於飲食茶水之間皆有可能。或有人處,或無人處,無處不用,所以無入而不自得,無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無可無不可,此是三步化勁,神化之功用也。然而所用三步功夫,虛實、奇正也不可專用意於虛實,是在人之形勢感觸耳。奇正之理亦然,奇無不正,正無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變化,如循環之無端,所用無窮也。

拳經曰: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謂之此意也。學者深思格物此理,而要意得矣。

十六處練法

壹寸、二踐、三鉆、四就、五夾、六合、七疾、八正、九頸、十警、十壹起落、十二進退、十三陰陽、四五行、十五動靜、十六虛實。

寸,足步也。踐,腿也。鉆,身也。就,束身也。夾,如夾剪之疾也。合,內外六合。疾,疾毒內外合壹。正,是正直,看斜有正,看正有斜。頸,手摩內五行。警,警起四梢也,火機壹發,有物必落,磨頸磨脛,意氣響連聲。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成起落。進退、進步低、退步高,進退不知枉學藝。陰陽,看陰有陽,看陽有陰,天地相合能下雨,拳之陰陽相合能成壹氣,氣成始能打人成其壹塊,皆為陰陽之氣也。五行,內五行要動,外五行要隨。動靜,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言其靜,未露其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跡,動靜正在發而未發之間,謂之動靜也。虛實,虛是精也,實是靈也;精靈皆有,成其虛實。

拳經曰:精養靈根氣養神,養功養道見天真,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拳經歌

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門掄地位,就是神手也難防。

肩打壹陰返壹陽,兩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憑蓋勢取,束長二字壹命亡。

肘打去口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或往裏撥壹旁走,後手只在肋下藏。

把打起落手頭擋,降龍伏虎霹靂閃,天地交合雲遮月,武藝相戰蔽日光。

胯打中節並相連,陰陽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漁打挺,裏胯藏步變勢難。

尾打落意不見形,猛虎坐窩藏洞中,背尾全憑精靈氣,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幾處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籠,和身展轉不停勢,左右明撥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與人交手無計備,去意好似卷地風。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營四梢要合全,氣浮心意隨時用,硬打硬碰無遮攔。

腹打去意要占陰,好似返弓壹力精,丹田久練靈根本,五行合壹見奇能。

拳經

混元壹氣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莫外真精神,神藏氣內丹道成。

如問真形須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相合來有真訣,真訣合道得徹靈。

固靈根而動心者將敵也,養靈根而靜心者修道也。

武藝雖精竅不通,費盡心機枉勞神,祖師留下真妙術,知者傳授要擇人。

無極論

無極者,空空靜靜,若虛無壹物也。聖人自陰陽以說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無形則天地安足生,故日: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極之五太也。胎胞氣質形之本也,壹驚而生氣質形也,氣之輕清而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而下凝者為地。然太易者,末見其氣者;太初者,氣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太始者,氣形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尋生萬物也。如易仍無形,太極也不生氣,形質混淪而相離,虛無縹緲復而謂之無極也。

虛無無極含壹氣

虛無者,無形之勢也。無極者,含壹混沌不分之氣也。此氣乃是先天真壹之祖氣,氤氳無形,其中有壹點生機含藏,名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萬物之祖、陰陽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極之發源,而謂之無極也。

起勢

開勢先將身體立正,面向前,兩手下垂,兩足九十度之姿勢,心中要空空無物,此勢謂之順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謂之無極含壹氣之勢也,此勢乃為練拳之道要,形意拳之基礎也。

太極論

太極者,氣形質之本,無極而有極也,自無歸有,有必歸無,無能生有。有無相生,無有盡時。太極中於四象兩儀之母也,其性屬土,天地萬物皆以土為本,故萬物之旺,由土而生;萬物之衰,由土而歸也。在人五臟屬脾,脾旺則人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諸形意中為橫拳,內包四相,即劈、崩、鉆、炮之拳,***為五德,而又謂之五形。

太極勢

將無極之姿勢,半面向左轉,左足跟靠右足裏脛骨,為四十五度之姿勢。隨時再將身體下沈,腰塌勁,頭頂勁,目平視,內中神意抱元守壹和而不流,口似張非張,似合非合,舌頂上腭,谷道內提,此勢取名壹氣含四象,謂之攬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於後天之中,返先天之真相,退後天之純陰,復本來之真面目,歸自己之真性命,而謂之雙修也。故心以動而萬物生,其理流行於外,發著於六合之遠,無物不有,心似靜,其氣縮至於心中,退藏於密,無壹物之所存。故練拳以此開勢之法勢,心中要空空無物,此勢謂之順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謂之無極含壹氣之勢也。此勢乃為練拳之要道,形意拳之基礎也。

兩儀論

兩儀者,是太極流行綿綿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極左伸則為陽儀,太極右伸則為陰儀,所以陽極必生陰,陰極必生陽,陰陽相生,則生生不息。

天為之壹大天地,人為之壹小天地,天以陰陽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三才之相也。人以三才而生三身。三身者,上、中、下三丹田也。三田往返,陰陽相交,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也。拳術之理亦然,且拳術左分為陽儀,右分為陰儀,陰陽伸縮,生生流行,綿綿不息,即拳內動靜、起落、進退、伸縮、開合之玄妙也。所以數不離理,理不離數,數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體用壹源,動靜壹理,分而言之為萬法,合而言之仍歸太極之壹氣也。形名雖殊,其理則壹,正是此意義也。

太極

左足不動,右足向外斜橫進步,兩手攥上拳,左手陽拳,停在左胯,右手隨足進時向裏擰勁,擰成陰拳,如托物之勢。順胸上起,往前伸出,頭頂身拗,目視右掌大指根節,謂之雞骨妥、龍身、熊膀、虎抱頭。雞骨妥者,獨立之勢。龍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頂直立之勁。虎抱頭者,兩手相抱似猛虎離穴之意。總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謂也。

兩儀生三才

將太極之姿勢,右足不動,左足向前半步,左手同時進時,往前順右肱推出,至右手腕向下翻動,成半陰半陽掌,右手也同。左手向前推翻時,向裏擰勁,回拉至下丹田,成半陰半陽掌,兩手大指虎口圓開,兩肱曲伸,似直不直,似曲不曲,目視左手大指梢。兩肩松開沈勁,兩胯根塌勁,是肩與胯合;兩肘垂勁,兩膝合勁,是肘與膝合;兩足蹬勁,兩手五指伸勁,是謂手與足合。此謂之三合也。

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為壹,此時身勢不可前栽後仰,右斜左歪。正是斜,斜是正,陰是陽,陽是陰,陰陽相合,內外如壹,此謂之六合也。總而言之,六合是內外相合,內外相合是陰陽相合。陰陽相合,三才因斯而生焉。以後無論各拳,各形開勢,皆用三才勢為主,熟讀拳經,深默溫習,法無不中。

拳經雲:三才三身非無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元靈根能妙用,武術之中即超群。

劈拳

劈拳性屬金,是陰陽連環成壹氣之起落也,氣之壹靜,故形象太極。氣之壹動而生物,其名為橫,橫屬土,土生萬物,故內包四拳,其五行循環之理。土生金,故先練劈拳,上下運用,有劈物之意,其形像斧,故名劈拳。所諸身內則為肺,勁順則氣合,勁拗則肺氣乖。夫人以氣為主,氣合則體壯,氣乖則體弱,故學者不可大意也。上步初勢曰:兩手緊握,同變陰拳,左拳落出,肘順胸前,高不過肩,力垂左肩,右手靠臍,肘至肋邊,眼平舌卷,氣降丹田。

  • 上一篇:道理易知,踐行卻難——這個世界終究是知道易、行道難
  • 下一篇:暑假從成都到海南的火車票價和機票是多少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