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急求~!美學原理試題:結合優秀藝術作品談談妳對美的本質的理解..大約五百到壹千字..非常感謝啊....

急求~!美學原理試題:結合優秀藝術作品談談妳對美的本質的理解..大約五百到壹千字..非常感謝啊....

悲劇則是通過美好事物的毀滅去揭露醜惡。這是我們對悲劇最直接的壹個了解。但悲劇在美學中到底是壹個怎樣的本質?悲劇是美學基本範疇之壹,是與喜劇美相對的特殊表現形態。它是指現實生活或藝術反映中那些作為實踐主體的肯定性社會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會矛盾沖突中,遭到不應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難或毀滅,從而引發悲痛、同情和奮發感受的壹種審美形態及其特性。 悲劇從兩個方面揭示矛盾沖突:壹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毀滅中顯示其價值,在暫時失敗中預示著未來的勝利;另壹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暫時勝利中暴露了它的虛弱和必然滅亡。如果說真正的喜劇接近悲劇,那麽真正的悲劇則同時預言著舊事物最後喜劇的到來。

悲劇是崇高的集中形態,是壹種崇高美。悲劇是崇高特征,是通過社會上新舊力量的矛盾沖突,顯示力量與舊勢力的抗爭。他經常表現為在壹定的時期內,還具有強大的實際力量的舊勢力對新生力量暫時的壓倒,表現為帶有壹定歷史發展必然性的失敗和挫折,表現為正義的毀滅,英雄的犧牲,嚴重的災難、困苦……等等,在嚴重的實踐鬥爭中顯示出先進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偉大人格。悲劇中所體現的崇高,經常以其莊嚴的內容和粗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們的崇敬和自豪。它是對社會力量的實踐鬥爭的積極肯定。它與悲觀、悲慘、消沈等完全是不同的。

亞裏士多德在他的悲劇理論中提出:第壹,“悲劇是對於壹個嚴肅、完整、有壹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第二,悲劇有特定的對象,特定的人物。他說:“悲劇是對於比壹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劇總是模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壞的人,悲劇總是模仿比我們今天的人好的人”。第三,悲劇所引起的對人的恐懼與憐憫之情,在積極方面能起“陶冶”作用。他說:“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采用敘述法,借以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感情得到陶冶”。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時給人以審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亞裏士多德的悲劇理論在西方美學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劇的基礎。

亞裏士多德以後,在悲劇理論方面最值得註意的是黑格爾。他從矛盾沖突出發來研究悲劇,認為悲劇不是個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劇的根源和基礎是兩種實體性倫理力量的沖突。沖突雙方所代表的倫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時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壹方又都堅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損害對方的合理性。這裏兩種善的鬥爭就必然引起悲劇的沖突。

黑格爾的悲劇理雖有庸人主義的調和氣息,但值得註意:第壹,承認悲劇矛盾沖突的必然性。在黑格爾看來,悲劇是兩種合理觀念鬥爭的必然結果,肯定了悲劇矛盾的必然性。但悲劇的根源不是現實生活中各種物質力量或階級力量的矛盾沖突,而是兩種倫理觀念的沖突。第二,在黑格爾的悲劇矛盾沖突中,抹殺了正義和非正義的區別,在理論上混淆了現實中美醜、善惡的鬥爭,因而看不到悲劇沖突本身是反映著新舊兩種勢力的鬥爭。第三,黑格爾的悲劇觀還具有壹定的樂觀主義因素,他強調悲劇通過雙方的沖突,揚棄了各自的片面性,悲劇所毀滅的是雙方的片面性,肯定了雙方的合理性。例如在《安提戈尼》中兩種倫理力量互相沖突,在沖突中兩者的片面性被揚棄,國法和家法本身都得到了肯定,這就是所謂“永恒正義”得到了正義。

車爾尼雪夫斯基首先批判了黑格爾的悲劇觀,認為他不從生活出發,而從理念出發規定悲劇的本質,這實際上是宿命的觀點,企圖將悲劇的概念和命運的概念連接在壹起。他認為命運的概念是和科學的概念相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其次,他還認為悲劇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與艱苦鬥爭有聯系,但又不能等同。例如“航海者同海作鬥爭,同驚濤駭浪和暗礁作鬥爭;他的生活是艱苦的,可是難道這種生活必然是悲劇嗎?有壹只船遇著風暴給俺叫撞壞了,可是卻有幾百只船安全抵達港口。就假定鬥爭總是必要的吧,但鬥爭並不壹定都是不幸的。結局圓滿的鬥爭,不論他經過了怎樣的艱難,並不都是艱難,並不都是痛苦。而是愉快,不是悲劇的,而只是戲劇性的。”再次,他還批判了黑格爾認為悲劇中死者都有罪過的思想。最後,他還反對黑格爾的悲劇矛盾沖突的必然性的思想。車爾尼雪夫斯基給悲劇下的定義是:“悲劇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他說:“悲劇是人的苦難和死亡,這苦難或死亡即使不顯現出任何無限強大與不可戰勝的力量,也已經完全足夠使我們充滿恐怖和同情。無論人的苦難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還是必然,苦難和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但我們認為在生活中並不是任何苦難與死亡都是悲劇,正如生活中並不是任何可笑的事情都是喜劇壹樣。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悲劇理論,雖然強調了悲劇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卻否認悲劇矛盾的必然性,這恰好暴露了他的舊唯物主義的缺陷。

關於悲劇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出發,科學的研究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這個基礎上對悲劇的本質作了深刻的說明。恩格斯在評論拉薩爾的劇本《濟金跟》時曾說:悲劇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至今的悲劇性的沖突”。悲劇本質在於客觀現實中的矛盾沖突,這種沖突有其客觀的歷史必然性。

在人類歷史上,那些體現著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社會力量,與反動社會力量所進行的鬥爭,都是“歷史的必然要求”。歷史的進步從來都是艱難曲折的。新生力量的代表人物為了推動社會的進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在維護傳統制度的舊勢力面前,新生力量總是顯得薄弱,加之對自身認識的不足,在善與惡的殊死較量中,往往是新生力量的失敗和毀滅。“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正義受挫,革命失敗,善良遭毀,英雄蒙難,愈能暴露現實存在的不合理及其必然滅亡的趨勢,愈加充分顯示出實踐主體的合理要求和必然勝利的曙光。這樣的悲劇作為壹種崇高悲壯的美,必定使人在悲傷中深思警醒,在憤怒中激勵鬥誌,在驚嘆中鼓舞信念,在感奮中增添追求真理的勇氣,悲慘的結局卻能產生震撼激蕩的特殊美感。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這裏所說的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是指那些合乎歷史必然性的人類進步要求和美好品質。這裏所說的“毀滅”是指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所遭受到的挫折、失敗和犧牲。在毀滅中表現正面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老舍曾說:“悲劇是描寫在生死關頭的矛盾和沖突,它關心人的命運。它鄭重嚴肅,要求自己具有驚心動魄的感動力量”。 所謂“歷史的必然要求”,正是“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就是正義的實踐暫時被否定而終將被肯定,體現出矛盾鬥爭的復雜性、歷史進步的艱巨性和最後勝利的必然性。因此,悲劇對象的本質是正面的、積極的,具有壹種崇高的美。時代在進步,歷史在發展,新生力量新生事物總會在鬥爭、失敗、再鬥爭中取得最後勝利。悲劇的美學意義就在於通過悲傷痛苦喚起同情與憐憫之情,啟人深思,激勵鬥誌,奮發向上,增強信念,勇敢地為爭取勝利而鬥爭。

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悲劇的矛盾雖然仍然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但是與舊社會有很大的不同。在舊社會剝削階級占了統治地位,特別是在他們日趨沒落的時候,他們的階級本性就是壓制新生力量,與歷史的必然要求相對立。這時的悲劇就不是暫時的局部的,而是普遍的必然的。這個矛盾,只有推翻了統治階級之後才能解決。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消滅了剝削階級,有了***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從總的情況看歷史的發展與必然要求是壹致的。悲劇在社會主義社會裏,也是暫時的,局部的。悲劇的矛盾在***產黨的領導下也是可以解決的。

悲劇在毀滅的形式中肯定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也是對醜惡事物的揭露。這種揭露和喜劇中對醜惡事物的揭露有不同的特點。喜劇中是撕掉“美”的外衣揭露醜的本質,引起人們的笑聲;悲劇則是通過美好事物的毀滅去揭露醜惡。在悲劇中醜惡的事物是作為美好事物的敵對力量。

這悲中含有壹份驚喜,壹份震撼,壹份壯烈,壹份升華。我們在欣賞悲時,也和這生命、創造以至這拼搏精神壹起,進到崇高壯美的境界。傷感是對價值、力量、性格、生命諸有被否定被毀滅的痛楚、困惑、惋惜和不平,是對在對抗中所表現的生機勃勃、英勇頑強的性格的景仰和敬畏。在悲恐哀號中,壹種誓不低頭的精神、前仆後繼的精神、追根溯源的精神、慷慨激昂和莊嚴雄偉的精神便油然而生,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向上、向前、向完美。

  • 上一篇:韓語TOPIK考試基本情況介紹
  • 下一篇:超強第六感,射手座謀略有多強,妳知道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