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教學評價有哪些內容

教學評價有哪些內容

問題壹:教學評價主要有哪些類型的評價 教學評價分類: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壹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壹則,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壹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註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準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準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4、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 *** 中選取壹個或若幹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5、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 *** 以外確定壹個客觀標準,將評價對象與這壹客觀標準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準,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問題二:簡述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定量法,定性法,性量結合法。內容是授課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反饋。

問題三:教學評價的功能有哪些 壹、導向功能首先,要體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培養符合科教興國要求、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其次,應體現正確的教學觀念,建立科學評價標準。二、激勵功能通過教學評價肯定學生的達標速度,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學習的成績,獲得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自信。  新課程評價觀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學習方法,只有智力特征各異的學生群體,不存在所謂的“差生”,每個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優勢領域而成為人才;評價還強調應盡可能關註各類學生,其標準應涵蓋學習過程、能力、成果等方方面面,既可促使社會和學校相信每壹個學生都可以發展,又為每個學生發展自己的智力領域創造了條件和機會。三、反饋調控功能新課程教學評價強調及時反饋,以利及時發現、彌補、矯正學生的知識缺陷和認知錯誤,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能。反饋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獲取、處理和輸出的動態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自我反饋環境,進行自我反饋訓練,幫助他們掌握自我評價、自我調節的方法,要逐步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自我矯正打下堅實的基礎。四、鑒定功能新課程教學評價從根本上促進了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促進了變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為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轉化,利於調節教師的工作和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師生改進、調節以後的教與學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尹江平(學員) 最後發表時間為: 2010-12-18 09:23:25

(壹)發展、激勵功能

(二)診斷、導向功能

(三)調整、反思功能

問題四:課程與教學評價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壹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壹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作用 1、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壹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壹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4、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征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準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壹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壹則,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壹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註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準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壹般方法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 *** 以外確定壹個客觀標準,將評價對象與這壹客觀標準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準,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

問題五: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A.評價學校的辦學方向、水平和效益 B.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質量 C.學生的學習質量 D.教師的教學質量 E.教育方法的選擇

問題六:課堂教學評價壹般包括哪些? 壹、量表評價法 (壹)概述 1.概念 量表評價法是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確定好需要進行評價的指標,並給出評價的等級,在評價過程中,評價者對照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逐項給出相應的等級評定。 根據不同的標準,課堂教學評價表有各種類型。如,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表有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課堂教學參與者之外的評價者使用的評價量表,也有供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使用的評價量表, (二)量表評價法的設計與使用 由於量表評價法的基礎是評價量表,因此量表評價法的核心也就是評價量表的制訂。而評價量表的核心又在於評價標準的制訂。 量表評價法設計的壹般步驟如下。 1.明確評價目的和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麽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麽評價體系中關註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以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評價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該方案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首先關註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來反映課堂教學狀況,來反映教師的教學狀況,來體現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在這裏,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即評價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期望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狀態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體現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觀念的情況。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構中,核心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展開 2.建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它是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的實際依據。這些標準和體系主要有以下三類。 (1)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在此基礎上進壹步細分。這種體系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2)依據非固定問題來建立標準,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恰當、聯系實際密切、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切自然、教師素養良好、教學效果明顯等。這類評價體系雖然是以評價中的壹些核心或者重點問題為基礎的,但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仍然可以將其分解、合並為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即與第壹種類型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區別只是在於不同的教學評價標準所認同或者看重的課堂教學的要素是不壹樣的。實際上,在第壹類評價指標體系中,也沒有能夠完全把所有的課堂教學要素包括進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主要內容,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較少涉及。這些教學要素的缺乏,並非其不重要,而是對於評價目的而言,不是評價的重點而已。 (3)依據課堂教學中......>>

問題七:新課程教學評價的類型主要有幾類 (壹)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在教育、教學或學習計劃實施的前期階段開展的評價。

診斷性評價,主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心理、認知的規律和特點、知識的儲備與經驗的積累等)、學科專業知識的特點和內容,對教學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方案,進行分析;判斷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手段和方法,是否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積累,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發展狀況相適應;是否采用合理的,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

診斷性評價的功能和作用,在於分析和判斷教學是否具有針對性:教學的設計和組織,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設計的教學方案和實施過程,是否能否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並具有實效性?

診斷性評價可以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實施前,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完善教學組織,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診斷性評價應 避免片面性和主觀性

診斷性評價,是評價者通過對采集到的各種教學和學生的信息,進行的分析、判斷。

在診斷性評價中,作為是評價依據的信息,對評價的結論是否準確至關重要。在評價時,由於評價者采集信息的時段和角度受到壹定的限制,所依據的信息,多具有片斷性、孤立性、局部性等特點。評價者依據這些信息,再憑借主觀印象判定,極易出現“誤診”或“錯診”。

診斷性評價時,需將所收集的信息還原至特定的教學環境中。

需結合教學環境、教學條件、教學內容和學生的來源及構成、學生所處年齡段的學習心理及認知規律、特點等因素,對教師的整體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依據和意圖、教學組織和實施的策略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在分析和判斷時,評價者不要僅憑的感受,特別是不能夾雜個人情感的因素。應將特定的教學環境,也作為分析和判斷的壹個重要因素。

(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基於教學過程中的某項活動或某個過程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主要針對教學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教師對生成的問題所采取應對的措施,進行的分析、判斷和測評。

形成性評價的功能與作用,旨在及時發現學生的潛力和存在的學習障礙,以便為針對性地組織實施教學,提供調整、改進和完善的依據。

形成性評價主要根據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壹些不確定因素及預料外情況:如學生的學習狀態、興趣和關註的焦點、學習中出現的認知障礙等具體情況,通過對教師教學的行為和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判斷,或采用調查、測試等方式,獲取信息,判定教學的效果、特點或存在的不足、問題,為教師修改和調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參考。

形成性評價應關註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興趣與愛好、情緒與性格、動機與需求、理想與目標、意誌與信心等因素。這些因素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生成性問題主要來自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解決教學中的生成問題時,從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不僅有助於解決生成性問題,更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導到自主認知上。

(三)總結性(終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亦稱終結性評價,主要是在教學任務完成後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全過程的綜合性測量和檢驗。

總結性評價,主要是根據教學的效果,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以及各種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和判斷。

總結性評價的功能與作用,旨在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判定教師教學是否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指學生在認知新知識時的學習效率、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學習技能和方法的應用水平等。與學習成績並非同義詞。

從學生學習的效果,評價教師的教學,可以比較客觀地分析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

問題八:教學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能夠做什麽?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征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麽?

5、開發評價方案:妳準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妳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準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妳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問題九: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壹、什麽是課堂教學評價 (壹)定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評價,主要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行為及其效果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廣義的課堂教學評價通常有過程和結果、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維度。由於前面的內容主要涉及的是學生和教學結果的評價,因此,我們這裏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的評價。(張大均:《教育心理學》,665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通常有三種方式:壹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主要是對教學過程的構成要素,如教師、學生、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進行評價;二是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則是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評價中心,要求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得到了認知、情感、動作技能等的發展和進步進行評價,它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作為基礎;三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它往往是在教學結束之後對學生的進步所進行的評價,與第二種評價的不同在於,前者主要是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來推測其可能的收獲,而對教學效果進行的評價則往往是在課堂教學之後通過考試等測量手段來進行的。 在這三種評價方式中,第三種方式往往同學生評價相聯系,而且是學生評價的重點,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第二種評價方法目前還處於探索之中,如,是針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還是對每個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評價。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評價還是課後進行評價等問題還需要進壹步探索;教學過程評價則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對較為成熟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我們這裏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也就是探討這方面的內容。 (二)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類型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進行不同分類。 1.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 按評價目的可以將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分為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獎懲性評價的目的是根據評價的結果對教師進行獎懲,它將課堂教學評價的結果與教師的獎懲相結合,並以此作為教師晉級、嘉獎、降級、解聘等的依據。這種評價是目前我國教育領域中運用較多的評價方式,存在壹定的弊端,如參評教師過分註重被評課的質量而不是整個教育教學的質量,出現中評不中用的現象,此外還會出現難以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等問題。 發展性評價的目的則是期望通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討論、反思,讓被評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評價結果不與獎懲掛鉤,而是為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發現各自的優缺點提供機會,為制訂教師發展的目標和對策提供依據。 2.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 按評價主體可以將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分為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這種分類方法以評價者是否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依據。外部評價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人員,如教研員、評價專家、學校領導、教務人員以及教師同行等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者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的評價;內部評價則是由直接從事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師本人和學生群體所進行的評價。 無論是外部評價者還是內部評價者,在評價的過程中都會遵循壹定的評價標準,不過不同評價者的評價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會從學科的角度對課堂教學提出要求,學校領導則會從學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師本人則會從自我教學風格方面進行評述,而學生則可能從教學內容的多寡和教學中的情緒反應等方面進行評價。 3.現場觀察評價、監視監聽評價、錄像評價、量表評價 按評價資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將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分為現場觀察評價、監視監聽評價、錄像評價、量表評價等。 現場觀察評價是評價者進入課堂,實時實地聽教師講課並及時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往往表現為隨堂聽課、評課。這種評價資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而且能夠對各種臨時發......>>

問題十:教學評價的功能有哪些 教學評價的功能有哪些

導向功能

按照教育方針,課程計劃規定的學校培養目標,各科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是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它們是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具體活動實現的。在評價過程中,把師生的活動分解成若幹部分,並制定出評價標準。根據這些標準判定師生的活動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教學軌道,偏離了教育方針和教學目標,有無全面完成各科教學大綱規定的目的和任務,從而保證教學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學評價有利於各級各類學校端正教學指導思想和辦學方向

鑒別和選擇功能

教學評價可以了解教師教學的效果和水平、優點、缺點、矛盾和問題,以便對教師考察和鑒別。這有助於學校和教育行政領導決定教師的聘用和晉升,有助於在了解教師狀況的基礎上,安排教師的進修與提高。教學評價能對學生在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上的程度作出區分,從而分出等級,為升留級、選擇課程、指導學職業定向提供依據,為選拔、分配、使用人才提供參考。同時,也是向家長、社會、有關部門報告和闡釋學生學習狀況的依據。

反饋功能

通過教學評價,能使教師和學生知道教學過程的結果,及時地提供反饋信息。反饋信息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信息工程學表明,只有通過反饋信息來調節行為,才有可能達到壹定的目標。教師獲得評價的反饋信息,能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教學工作,能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組織中的某些不足,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可使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和實現程度,明確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於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學生獲得反饋信息,能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狀況的了解,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此外,還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研究表明,經常對學生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並加以適當的評定,可以有效地激發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堂學習

  • 上一篇:機關辦公室工作總結匯報範文5篇
  • 下一篇:菲涅爾雙棱鏡對艦載機助降的具體作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