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迷失東京影評

迷失東京影評

分類: 娛樂/明星 >> 電影

問題描述:

謝謝

解析: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又譯弗蘭西斯·科普拉,1939年4月7日—)是美國的電影導演,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和《吸血驚情四百年》(Dracula)。

科波拉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電影,那時他已經拍攝了多部短片,其中還包括了 *** 。在1960年代後期,開始他的職業生涯,與羅傑·科爾曼(Roger Corman)壹起制作低成本電影,並撰寫劇本。

他為《巴頓將軍》(Patton)寫的劇本,贏得了奧斯卡獎。但是,他以電影制片的名銜所獲得的成功,是在1970年代的《教父》和《教父2》裏但任***同編劇和導演,兩部影片都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後者更成為首部獲獎的續篇電影。1974年繼《教父》成功後,他的另外壹部電影《The Conversation》獲得了嘎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兩個獎項。

繼它們的成功之後,他著手把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拍攝為電影,把影片中的時間背景設定在越戰期間,電影取名為《現代啟示錄》。拍攝期間遇到各種問題困擾,包括:臺風、濫用藥物和精神崩潰。因為受到如此多的耽誤,電影還被取了個綽號“不知何時啟示錄”。當電影最終上映時,同時受到影評人的贊揚和厭惡,而且差點使科波拉剛成立的“美國活動畫片”(American Zoetrope)工作室破產。1991年的記錄片《黑暗之心:制片人的啟示錄》(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由艾琳諾·科波拉(Eleanor Coppola,科波拉的妻子)、福克斯·巴爾(Fax Bahr)和喬治·希根路柏(Gee Hickenlooper)執導,片中記載了制作《現代啟示錄》中的困難和全體的工作人員,還有艾琳諾拍攝的幕後花絮。

在經過對冗長的裁員,科波拉帶著壹些商業和關鍵的成功回來執導《教父3》。它是教父傳奇的第三部,在1990年上映。

他在為1974年重拍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 *** y)寫劇本的同時,為喬治·盧卡斯(Gee Lucas)的突破性電影《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又譯《美國往事》)做制片。

科波拉與喬治·盧卡斯壹起為迪士尼主題公園導演了由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主演的影片《伊奧船長》(Captain EO),創下了(每分鐘算)最昂貴的電影記錄。

科波拉的女兒索非亞也是壹個影片制作人(參見《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又譯《折翼天使》和《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他的外甥尼古拉斯·凱奇(Nicholas Cage)則憑自己的實力,成為倍受稱贊的演員。

最著名的電影作品包括:

《巴頓將軍》(Patton,1970年,改編劇本)

《教父》(The Godfather,第壹部1972年,第二部1974年,第三部1990年,導演、制片、改編劇本)

《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1970年,又譯《美國往事》,制片)

《對話》(The Conversation,1974年,導演、編劇)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年,導演、改編劇本)

《吸血驚情四百年》(Dracula,1992年,導演、制片)

《鬥魚》(Rumble Fish,1983年,導演、制片)

《伊奧船長》(Captain EO,1986年,導演、改編劇本)

《造雨人》(The Rainmaker,1997年,導演、改編劇本)

《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1999年,又譯《折翼天使》,制片)

====================================

索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1971年5月12日出生於美國北加州,並在那裏長大,父親是斐聲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索菲亞第壹次走上銀幕是1972年在她父親執導的影片《教父》(The Godfather)中飾演嬰幼兒麥克-弗朗西斯-裏茲(Michael Francis Rizzi)。兩歲時,她又在《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中飾演了壹個在輪船上玩耍的兒童。隨後的幾年中,索菲亞又繼續在她父親執導的四部電影中登臺亮相過:《局外人》(Outsiders,1983)、《鬥魚》(Rumble Fish,1983)、《棉

花俱樂部》(The Cotton Club,1984)和《時光倒流未嫁時》(Peggy Sue Got Married,1986)。後來,她還分別在蒂姆-伯頓(Tim Burton)導演的壹部短片和尤瑞克-保加耶維奇(Yurek Bogayevicz)執導的長片《安娜》(Anna,1987)中出演過角色。1990年,索菲亞-科波拉又在《教父3》(The Godfather Part III,1990)中頂替了威諾納-賴德(Winona Ryder)出演的角色。遺憾的是,該片卻使她得到了“金草梅獎”(Razzie awards)的兩個獎項--最差新人獎和最差女配角獎。她最後出演的壹部電影是“Inside Monkey Zetterland”(1992),此時她開始意識到她應該繼承她父親的事業,投身於導演。於是她考入加利福尼亞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學習藝術創作。

1988年索菲亞-科波拉執導了她的第壹部影片《Lick the Star》,這是壹部短片,由她親自擔任編劇。1999年她拍攝了第壹部長片《處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並親自創作了影片劇本。主演過《星球大戰前傳2》(pre-Star Wars Episode II)的海登-克裏斯滕森(Hayden Christensen)、喬希-哈特耐特(Josh Hartt)、克斯汀-丹斯特(Kirsten Dunst)等影星均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對於索菲亞來說,導演事業似乎是她的理想選擇。索菲亞為此榮獲了“好萊塢最佳年輕導演獎”和“MTV電影制作最佳新人獎”。

1999年,科波拉女士--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的表妹與同是導演的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結為連理。2003年,她再次編寫、制作並執導了另壹部長片《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這是壹部浪漫喜劇片,由比爾-莫瑞(Bill Murray)和斯嘉麗-約翰森(Scarlett Johansson)聯袂主演。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壹舉為科波拉女士贏得了“逆流最佳女演員獎”(the Lina Mangiacapre Award)。

  • 上一篇:守望先鋒絕版皮膚匯總
  • 下一篇:自由主義的政黨立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