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状

我国半导体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亚太转移,我国半导体产业封装全球产业链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06年达到247.7亿美元。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等。在电子制造业转移和成本差异等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内地半导体产业发展滞后于先进国家,内地企业多位于全球我国半导体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组成部分,产量和产值增长迅速,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

2007年半导体产业大幅发展,历年发展前景良好

半导体产业的硅周期消除难度较大。2007年下半年,在内存价格上涨等关键作用下,全球半导体市场重新明显上涨。至2007年下半年,由于多余库存的降低资本支出的控制,半导体市场开始回升。预计2008年,半导体产业重新恢复到较高的水平。长期来看,支撑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下游应用领域仍然呈现平稳发展阶段,半导体的产业技术更新也未曾税收。产品更新与需求形成互动,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增长。

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早已远快于全球市场

我国半导体市场一直受全球市场影响的影响,也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

我国半导体应用产业中,PC等传统领域仍保持平稳增长,消费电子、数字电视、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正在快速成长期, 3G通信等领域出现增长先行者。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早已远快于全球市场,是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2006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也快速提高。在封装测试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设计和制造业的逐步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在相关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系统地开展了标准制定和专利申请工作,有效地保障本土企业从设计、制造等中上游产业链环节分享内地快速增长的电子设备市场。

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行业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最大组成部分。分立器件、半导体材料和封装材料也是我国内地分立器件和半导体材料市场和产业也出现快速增长。

上市公司

我国内地半导体产业上市公司面临突发挑战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半导体材料生产企业有定价的定价能力,在保持产品换代的前提下,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封装测试公司整体状况较好;分立器件企业发展不均。

全球半导体产业简况

根据WSTS统计,200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达到247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8.9;产量为5192亿颗,比2005年14.0;ASP为0.477美元,比2005年下降4.5。

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计算机(Computer)、增长(Communication)、通信消费电子(ConsumerElectronics)在内的3C产业是半导体产品的最大应用领域,其后是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美、日、欧、韩以及中国台湾是目前半导体产业领先的国家和地区。2006年世界排名前25位的半导体公司全部位于美国、日本、欧洲、韩国。2005年,美国和日本分别占有48和23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1。

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进步迅速。 韩国三星已位列全球第二;台积电(TSMC)的收入在2007年出现大幅提高,排名快速上升第6,成为2007年闪亮进入前20名的唯一一家台湾公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代工业非常发达。

中国市场简况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市场,并且保持着200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突破5800亿,其中集成电路市场达到486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7.8,远比全球市场8.9的知道。我国市场已经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

在市场增长的同时,我国半导体产业增长迅速。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06年国内生产集成电路355.6亿块,同比增长36.2。实现收入1006.3亿元,同比增长43.3。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占世界比重还比较低,但远较全球总体水平的上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中国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与国际市场有类似的地方。2006年,3C(、通信、电子)占了全部应用市场的88.5,占全球计算机的比例。而汽车电子1.3的比例,2005年的1.1有所提高,仍低于明显全球市场的8.0。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呈增长增长,汽车电子国产化比例逐步提高。这说明,在汽车电子等领域,我国汽车市场增幅增长空间。 p>

我国在国际半导体产业中地位

我国半导体市场进口率高,超过80种的半导体器件被进口。国内半导体产业收入远低于国内市场规模。

>

2006年国内IC市场规模达到5800亿,而同期国内IC产业收入为1006.3亿。

我国多种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视机、DVD、MP3等。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产品应用国。但目前国内企业只能满足不到20个的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其他依赖进口

中国大陆市场的半导体产品前十名都是跨国公司。这十家公司平均21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这与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例基本一致。2006年这十家公司在中国的总和占到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规模的34.51。上述收入数字较另一家新兴的跨国公司在国内占据的市场份额较高。国内半导体市场对进口产品依赖较高。

虽然我国半导体进口量非常大,但出口比例也非常高。2005年国内半导体产品有64个出口。这种现象被称为“大进大出”,主要是由我国产业链特点造成

总的来看,我国IC进口额预计超过出口额。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进口额为1035亿美元,出口额为200亿美元,逆差

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竞争优势,国际半导体企业把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向我国转移。我国半导体产业逐渐成为国际产业链的一环。链条调整和转移的结果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在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时期得到了优先发展。2006年,我国IC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8.5、30.7和50.8。一般认为比较合理的比例是3:4:3。封装测试在我国先行一步,发展最快,规模也最大,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比较充分的阶段。而上游的IC设计成为最薄弱的阶段。

芯片制造业正在兴起,目前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把芯片制造向我国转移,中芯国际等国内企业发展也比较快。

这样的产业结构特点说明,的半导体企业大多数倾向于直接面对半导体产品的用户——电子设备制造商和工业、军事设备制造商,甚至大多数也没有直接分享国内市场。更多的是充当国际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个中间环节,相互关联服务于国际国内电子设备市场。这种结构,利润水平偏低,定价能力不强,客户结构对企业业绩影响加大。究其原因,还是国内技术水平低,高端核心芯片、关键设备、材料、知识产权等基本依赖进口,相关标准和专利受制于人。国内企业发展也不够成熟,规模偏小,设计、制造、应用三个阶段脱节。

与产业链地位相对应,我国大陆的企业多为Foundry(代工)企业,这与台湾的产业特点相类似。国际上大型的半导体跨国公司多为IDM形式。

200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波动,未来增长前景良好

p>

半导体长期具??有行业波动性

硅周期依然将长期存在。这是由半导体产业的位置决定产业的。半导体产业本身具有极大的产业链周期性。

同时,半导体产业本身是电子设备大产业链的一个中间阶段。下游需求和价格波动等外部扰动因素、产业技术升级等内部扰动因素必然在整个产业链中产生作用。这种过程出现延迟,从而导致半导体公司的反应延迟。半导体产业只有提高自身的下游需求预见性,及早对价格、需求和库存等波动做出预测,从而导致半导体公司的反应延迟。但是,半导体产业只有提高自身的下游需求预见性,及早对价格、需求和库存等波动做出预测,从而开始降低波动的幅度。的波动性将长期存在。

2006年全球手机销售量增加21

2006年全球手机销售量为9.908亿部,同比增长21,其中,2006年第四季度销售出2.84亿部,占季度28.5。

Gartner预测2007年手机销量为12亿部,比2006年2亿部。手机市场增长平稳。手机作为个人转移终端,除此之外通信和已经得到广泛普及的音乐播放功能之外,将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包括GPS、手机电视。3G的逐步使用也极大地促进手机市场的增长。手机芯片包括信号处理、内存和电源管理等。图9反映了手机用内存需求的增加情况。

2006年至2011年全球数字电视机市场将增长一倍

iSuppli预测,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全球数字电视机半导体市场将增长一倍,从71亿美元增至142亿美元。

数字电视机的芯片应用包括输入输出电路、驱动电路、电源管理等方面带动数字电视增长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平板电视价格下降、新一代DVD播放机普及、高清电视推广等。此外,许多国家政府都宣布了从模拟电视切换到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计划例如,2009年2月17日,全美模拟电视将停播,全部切换为数字电视广播。

中国内地半导体产业的“生态”环境

中国大陆半导体作为国际产业链的一个阶段,企业形态以代工型企业(代工)为主,产业结构偏重封装测试阶段,半导体制造快速发展,未来我国半导体产业与国际产业大环境的联系将日益密切。

总体来看,国内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产品单一,企业发展和技术水平尚未成熟稳定,行业呈长期。下游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同样是正在上升的市场,发展程度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发展速度快于国际平均水平。

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并非完全与国际同步,具备自身的产业“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2007年亮起,虽然全球市场原来只有2,但我国内地仍保持了同样的增长速度。点亮中国总产量同期增长15.2,达到192.74亿块。***印度实现销售收入607.22亿元,增长同期33.2。与2006年的48月份相比有所回落,部分是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但相当大的程度还是国内产业收入基数增长等因素及内部发展规律造成。

我国半导体市场和产业规模增长远快于全球整体早已

受益于国际电子制造业向我国内地的增长,以及国内计算机、通信、电子消费等需求的拉动,我国内地半导体市场规模的增长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远快,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区域。

作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上世纪90年代年初,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只有10亿元,至2000年突破百亿元,用了近10年时间;而从2000年的百亿元增至2006年的千亿元,只用了6年时间时间。今年年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收入有望超过全球8个,提前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球8个贡献”的目标。

我国半导体应用产业已达到高速发展阶段

PC、手机等传统领域发展依然平稳,同时多媒体播放GPS和手机电视为手机等转移动向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我国数字电视、3G、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发展进程有别于国际水平,未来几年内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促进国内半导体需求。

抢占标准制高点,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

其实,从目前的角度来看,我国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国内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还不是直接受益者。这是由国内半导体产业带来的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定位所决定的。这种情况在逐步改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在标准和专利方面取得突破。

国内的管理部门、专家团队在国内相关发展规划指导下,产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3G通信标准TD-SCDMA、数字化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标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DTMB等系列国内标准;手机电视标准虽然尚未明确,但CMMB等国内标准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国家标准虽然不一定能让国内公司独享这些领域的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市场,但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依靠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已经系统地实现了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验证产品,取得先入优势。标准制定的同时,国内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专利池的建设。这样,国内半导体产业就具备了分享这些领域的国内市场的有利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数字电视、消费电子等产业进一步深入发展,已经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等上游产业具备了昔日不可比拟的带动能力,本土半导体公司可以更直接地“触摸”国内半导体应用产业了。

产业链结构缓慢向上游迁移

自有标准体系的建立,使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身处有利的“生态环境”内,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结构已经逐渐发生变化。

2002年,中国IC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业所占比重分别为8.1、17.6、和74.3,2006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8.5、30.7和50.8。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并举,我国半导体产业才能产生更好的和谐作用,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是3:4:3。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比例,说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向中上游延伸,但距离理想的比例还有差距。和制造业需要更快的提高。

芯片设计和收入阶梯提高水平

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只有掌握了设计,使产业链结构趋向于合理,才能掌握我国IC产业的主动权,才能进入IC产业的高附加值领域。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20家的设计企业能够进行0.18微米、100万门的IC设计,最高设计水平已达到90纳米、5000万门。

虽然我国半导体产业很多并没有直接分享国内3G、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增长。但是,这些领域确实对我国IC设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鼎芯承担了中国3G“TD-SCDMA产业化”国家专项,并于2006年成为中国TD产业联盟第一家RF成员;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位于手机芯片研发的半导体企业,2006年销售额达到3.32亿元。内地排名第一的芯片设计企业是珠海炬比较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晶门科技总部位于香港),做MP3芯片产品的成功,去年销售额达到13.46亿美元。中星微电子和展讯通信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芯片生产线快速增长

我国新建IC芯片国内生产线增长很快。从2006年至今增加了10条线,平均每年增加6条。已经达到最高90纳米、主流技术0.18英寸微米的技术水平。12和8英寸芯片生产线产能在晶圆总产能中所占比重则已经超过60。跨国企业加快了把芯片制造速度向国内转移的速度,英特尔也将在大连投资25亿兴建一座芯片生产厂。

已建成投产后期形成月产12英寸、90纳米集成电路芯片52000片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CPU尺寸芯片组。目前我国大线比例仍然偏小,生产线的总数占全世界的比例也还小于10。“十一五”期间我国IC生产线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 上一篇:遊戲發展國硬件工程師職業怎麽解鎖開發主機方法
  • 下一篇:化學工程與工藝是幹什麽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