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孔子對“克己復禮為仁”的解釋

孔子對“克己復禮為仁”的解釋

孔子對“克己復禮為仁”的解釋

說起“克己復禮為仁”這句經典中的經典,我們壹般都知道出自《論語·顏淵篇第十二》的“顏淵問仁”,對其解釋也都以夫子所講“四勿”作為圭臬。

原文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壹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白話

顏淵向孔子請教行仁之道。孔子說:“約束己身(修身)返歸於禮(踐行禮)這就是仁。壹日能做到克己復禮,天下就稱其仁。行仁是由自己啊,難道是由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其要點。”孔子說:“凡屬於不合禮的不去看,凡屬於不合禮的不去聽,凡屬於不合禮的不去說,凡屬於不合禮的不去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按照夫子的話去做。”

還有壹件事,記錄在《孔子家語·正論解第四十壹》之中。不同的是這次是孔老夫子自己在讀書之後,自然而然發出的感嘆,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用具體人具體事給我們詮釋了什麽是“克己復禮為仁”。值得思考。

原文

楚靈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趨而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曰:“夫良史者,記君之過,揚君之善。而此子以潤辭為官,不可為良史。”曰:“臣又乃嘗聞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將過行天下,使皆有車轍並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昭》,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歿於文宮。臣問其詩焉而弗知,若問遠焉,其焉能知。”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昭之愔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無有醉飽之心。’”靈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則固不能勝其情,以及於難。

孔子讀其誌,曰:“古者有誌:‘克己復禮為仁。’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期辱於乾溪?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風也,稱詩以諫,順哉。”

按照楊朝明先生的解釋,意思是:

楚靈王驕縱奢侈。壹次右尹子革在旁侍坐,左史倚相快步走過。楚靈王說:“這個人是個好史官,妳要好好待他!他能夠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樣的書。”子革答復說:“所謂的好史官,應該記錄君主的過失,彰揚君主的善行。而這個人只是以潤飾文辭為官,不能算作好史官。”又說:“我還曾聽說周穆王想放縱他的私欲,準備周遊天下,使天下到處都有他走過的車馬痕跡。祭公謀父就作了《祈昭》來勸諫周穆王,周穆王因此得以善終於文宮。我曾經向倚相問起這首詩,而他不知道,若再問更遠的事情,他哪裏會知道呢?”楚靈王說:“那妳知道嗎?”子革回答說:“知道。這首詩說:‘祈昭之樂和悅安舒,足以昭顯德者的聲音。想起我們君王的風範,像金玉般純美。現在卻無節制地濫用民力,而沒有任何滿足。’”楚靈王聽了,向子革作了揖就走進房內,送上的飯不吃,躺下也不能入睡,過了好幾天還是不能克制自己,以至於遇上禍難。

孔子讀到這篇記載,說:“古代有這樣的記載:‘克制自己而復於禮制,這就是仁。’說得確實好啊,如果楚靈王能這樣去做,怎麽會有乾溪之辱呢?子革不是左史,所以只能諷諫。這是合乎道義的。”

在這裏,孔老夫子不僅誇贊子革的諷諫符合道義,更主要的是將楚靈王的“饋不食,寢不寐”,反求諸己,退思補過,稱贊為“克己復禮為仁”,可謂是對“仁”又壹個補充解釋吧。

《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衛靈公篇》孔子也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弟子規》也說“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壹辜。”

由此可見,改過,也是“仁”的重要內涵。

  • 上一篇:申論調研報告提綱格式範文是什麽?
  • 下一篇:溲疏(山梅花科 溲疏屬)栽培技術是怎麽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