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摘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摘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彼得·德魯克(1909——2005)。被譽為管理學科開創者,現代管理學之父。

滿分10分,我會給這本書打9.5分。經典書籍,確實不錯,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的壹些讀書摘抄。

即知識工作者,有別於體力工作者。對於“體力工作”而言,我們所重視的效率,即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對的事情。關於體力工作,我們已有壹套完整的衡量方法和制度。我們卻無法對知識工作者進行嚴密和細致的督導,我們只能協助他們。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地完成任務,自覺地做出貢獻,自覺地追求工作效益。知識工作者並不產生本身具有效用的產品,因此知識工作者,必須做到壹些體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須具有有效性。

在主管人員中,也有很多人不是管理者。換言之,許多人只不過是別人的上司而已或者只是“ 監工 ”而已。同樣地,任何壹位做決策的人,其工作也跟董事長和行政領導相同。即使他的管轄範圍有限,甚至於他的職能或他的大名不見於組織系統裏,辦公室連專用電話也沒有,但他確實也是壹位管理者。

1.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於別人,而不屬於自己。

在卡爾松教授的研究中,即使是最講效率的管理者也發現自己的時間絕大部分都被別人占用,而且所花的時間往往並不產生任何效益。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於"日常運作",除非他們敢於采取行動來改變周圍的壹切。

3.使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項現實因素,是管理者本身處於壹個"組織"之中。

?只有當別人能夠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算有效。

對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並不是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屬,而是其他部門的人,即所謂"旁系人士",或是管理者本人的上司。壹位管理者如果不能與這些人主動接觸,不能使這些人利用他的貢獻,他本身就沒有有效性可言。

4.管理者是身處壹個組織的"內部",受到組織的局限。

每壹位管理者,通常總以為組織內部的事才是他最密切相關的現實,他不能親身體驗外部事務的變遷,他看到的外部世界,是已經經過主觀加工的、高度抽象的外部世界。

對於外部的情況,真正重要的不是趨勢,而是趨勢的轉變。 趨勢的轉變才是決定壹個機構及其努力的成敗關鍵。因此, 對這種轉變,必須要有所覺察。

我們必須學會這麽壹種建立組織的方式: 若某人在某壹重要領域具有壹技之長,就要讓他充分發揮這壹特長。

通才也和天才壹樣,可遇而不可求。我們應該努力的是, 學會善用那些專精於某壹領域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壹個***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壹段訓練,這壹訓練使他們工作起來能卓有成效。換句話說,有效性是壹種後天的習慣,是壹種實踐的綜合。既然是壹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

要成為壹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5個習慣: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麽地方? ——時間管理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他們並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

3.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利用長處, 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他們還善於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

4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 即,要事第壹。

5.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並不是壹開始就著手工作,他們往往會從時間安排上著手。

“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壹安排時間”, 這三個步驟,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礎。

時間是壹項限制因素。要想與他人做有效的溝通,總得花上足夠的時間。如果妳真想影響別人,那至少需要壹小時以上。與其他的知識工作者建立關系尤其費時。人事決策都是費時的決策。

壹起工作的人數越多,工作者用於彼此協調關系的時間肯定越多,而真正用於工作的時間就越少了。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時間實際上是怎麽耗用的。

要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第壹步就是記錄其時間耗用的實際情形。即,

1. 記錄時間。

事實上許多管理者都備有壹本小冊子,且必須在處理某壹工作的"當時"立即加以記錄,而不能事後憑記憶補記。管理者都經常保持這樣的壹份時間記錄,每月定期拿出來檢討。

2.?要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 。先要將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盡可能將這類活動從時間表上排除出去。

首先要找出什麽事根本不必做,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費時間,無助於成果。

第二個該問的問題是:"時間記錄上的哪些活動可以由別人代為參加而又不影響效果?

第三,還有壹項時間浪費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並且可以消除的,這項因素是:管理者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壹位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人總有壹種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認為許多事非躬親不可。縱然是最有效的管理者,仍然免不了有許多不必要的和非生產性的工作。

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絕對無損於有效性。

時間浪費有時也是由於管理不善和機構有缺陷引起的。

1.找出由於缺乏制度或遠見而產生時間浪費的因素。

2.人員過多,也常造成時間浪費。

3.另壹個常見的浪費時間的原因,是組織不健全。其表現就是會議太多。”

我們之所以要開會,只是因為各有各的工作,要靠彼此合作才能完成某壹特定任務。

壹位管理者花費在會議上的時間如果過多,便是組織不健全的表現。雖然也有例外——有些特別的組織,設立的目的就在開會。但原則上,壹位管理者的時間,絕不能讓開會占用太多。會議太多,表示職位結構不當,也表示單位設置不當。會議太多,表示本應由壹個職位或壹個單位做的工作,分散到幾個職位或幾個單位去了。同時表示職責混亂,以及未能將信息傳送給需要信息的人員。

4.最後壹項浪費時間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

高級主管真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大概只有1/4。壹位管理者的職位越高,其不能自行支配的時間也壹定越多。即使是只想獲得最低程度的有效性,管理者的絕大部分任務也需要相當多的整塊時間。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必須集中他的自由時間。 時間分割成許多段,等於沒有時間。 所以,時間管理的最後壹步,應該是 將可由管理者自行支配的零碎時間集中起來。

eg:有些高層人員,在壹星期內,留有壹天在家工作。“召開業務會議、約請高級職員討論和接待重要客戶之類的工作,都排在星期壹和星期五。星期二、三、四的下午,則不排固定的工作。”

“以90分鐘為壹個單元。”

壹種不好的情況:人們以為可以晚上加班,因此反倒沒有抓緊白天的工作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第壹步應先估計究竟有多少"自由時間",真正是他自己的時間,然後保留出相當分量的壹段連續性的整塊時間來。

壹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對時間的控制與管理不能壹勞永逸。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所謂有效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己的工作 ,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水準及其影響;( 2)自己與他人的關系 ,包括對上司、對同事和對下屬;(3) 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 ,例如會議或報告等。

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註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同時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視外部世界。

提出"我能做出什麽貢獻"的問題,是為了挖掘工作中尚未發揮的潛力。管理者如果不自問"我可以做出什麽貢獻",他在工作中就不會有遠大的目標。

壹般機構對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直接成果;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培養與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壹個組織必須有自己的主張和想法,否則就難免解體、混亂和癱瘓。

知識工作者並不生產"實物",他生產的是構想、信息和觀念。

如果願以貢獻為目標,就必須使自己的"產品"——即他的知識能為別人所用。

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際關系上都比較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往往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有效的人際關系,有四項基本要求: 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

強調貢獻有助於橫向的溝通,因此能夠促成團隊合作。

有效的管理者會在事前想清楚會議目的,想清楚要求什麽報告,以及想清楚簡報的用意。他壹定堅持開會必須真正有所貢獻。

他還要設法讓會議緊緊圍繞著主題。他絕不會使會議成為壹次擺龍門陣的機會,任大家隨便發言。

重視貢獻,就是重視有效性。

用人所長,不要求樣樣精通,不要求是個“完人”。

林肯的用人政策,是求其人能發揮所長,而不求其人是個"完人"

不管是誰,如果他在任用壹個人時只想避免短處,那他所領導的組織最終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所謂"樣樣皆通",實際上可能是壹無是處。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也往往越多。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

重視壹個人的長處,也就是要對他的工作績效提出要求。過多考慮人的短處,會影響組織實現自己的目標。人的長處可在組織中產生實效,而人的短處可以使其不產生作用。

能建立起第壹流經營體制的管理者,通常不會與周圍的同事及下屬保持過分親密的關系。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來挑選人才,而應當看他們能幹些什麽,看他們的工作表現,絕不能看他們是否順從自己。因此,為了確保能夠選用適當的人選,管理者應該與直接的同事或下屬保持適當的距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某人不稱職,只是不稱'此'職,並不是說他也肯定不能勝任別的職務。

如果上級主管的能力不夠,下屬通常是無法爬升上去的。上司如果沒有升遷,下屬只好永遠屈居其下。如果有壹天上司因成績不佳調職了,繼任者也往往都是來自別的部門,很少在本單位中選人提升。

要使上司能發揮其所長,不能靠唯命是從,應該從正確的事情著手,並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有效的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然而年輕的下屬卻不容易有此了解)。上司既然是人,所以肯定有其長處,也肯定有其短處。

若能在上司的長處上下工夫,協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屬也才能有效。

有效的管理者肯定關心自己所面臨的局限性,但他們也應該了解自己能做的和該做的其實還有很多。盡管有人覺得委屈,不能做事,但有效的管理者卻能勇往直前。

所謂"別人不讓我幹",恐怕是惰性和沒有勇氣的借口吧 。就算是客觀條件真有限制(事實上任何人做任何事均免不了有限制), 也壹定仍然可以做出許多有意義的重要工作來 。

重要的是,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個性特點,不會勉強自己。

多問"此人能做些什麽",而不必問"此人不能做些什麽。

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任何壹個團體,其行事標準都取決於領導人的表現。所以,有效的管理者會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揮所長上。

提高領導人的水平容易,但提高全體人員的水平很難。所以,他壹定要找出有條件做出突出貢獻,並能起帶頭作用的人才,賦予他們領導人的地位。

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者的任務,在於運用每壹個人的才幹。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麽秘訣的話,那就是善於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 things first),而且壹次只做好壹件事(do one thing at a time)。

管理者越是想做重大的貢獻,越是需要有更長的"整塊時間”。每次只集中精力幹好壹件事。而結果是,他們所用的時間總比別人少得多。

壹事無成甚至很吃力的原因:

1.他們低估了完成壹件任務所需的時間

2.壹般的管理者(往往也是不大有效的管理者)總喜歡趕工——而趕工的結果,總不免使進度更加落後。有效的管理者不願賽跑,他們按部就班,穩定前進。

3.壹般的管理者喜歡同時著手幾件要事,結果對每壹件事,他們都無法獲得足夠的最低整塊時間。只要任何壹件。

如果不是非辦不可,他們就會放棄這項工作,或者會將它擱置起來。至少他們不會再將資源投入到不再產生價值的過去。

每壹位管理者都必須不停地花費時間、精力和才智,來彌補及跳出昨天的行動和決策。”

先後次序考慮——哪些事重要的事

以下是幾條可幫助確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每條都與勇氣密切相關: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決策。管理者之所以為管理者,正是由於他擁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識,所以人們期望他能做出對整個組織、績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響的決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麽時候應依據原則做決策,什麽時候應依據實際的情況需要做決策。

在整個決策過程中,最費時的不是決策的本身,而是決策的推行。

壹位有效的決策者碰到問題,總是先假定該問題為"經常性質”

壹位有效的決策者,第壹步總是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

有效的管理者明白,壹項不符合邊界條件的決策,肯定是無效和不適當的決策。不符合邊界條件的決策,有時比壹項符合"錯誤的邊界條件"的決策更加誤事”.

關於決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問題,如果老是要考慮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會反對,那就完全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結果.

“所謂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間的選擇,最多只是"大概是對的"與"也許是錯的"之間的選擇”

有效的決策,常自多種不同而且互相沖突的見解中產生;常自多種旗鼓相當、優劣互見的方案中產生。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壹項決策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這樣做是正確的。因為凡在某壹領域具有經驗者,都應該有他的見解。

有效的管理者鼓勵大家提出見解。但在鼓勵的同時,他也會叫大家深思其見解,認清其見解經過實證後的結果。

有效的管理者壹定要求先有若幹種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選取最適當的壹種。

  • 上一篇:2021商城名字大全 简单又有创意的商城名字2021
  • 下一篇:bigpigfish发音一样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