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清明節的來歷20字左右

清明節的來歷20字左右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蠶花會、牽鉤、放風箏和蕩秋千等。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晉文公流亡時,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壹塊肉,幫助晉文公脫離苦海。後來晉文公為了紀念他,把寒食節的後壹天定為清明節。

擴展資料: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春祭大節,與春祭相對應的是重陽節的秋祭。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采取墓祭方式。

另壹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壹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壹種方式。

還有壹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清明節祭祖,按照習俗,壹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踏青: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壹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壹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壹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壹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壹面大旗為界,壹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壹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為精彩隆重。

  • 上一篇:湖北衛視《精誠所至》
  • 下一篇:尼康L110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