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羅爾綱的主要成就

羅爾綱的主要成就

羅爾綱在天平天國史料發掘、史事考訂上用力甚勤,成為該研究領域引人註目的第壹代學者。 辛亥革命後,洪秀全被正式尊為民族革命運動先驅,太平天國成為民間熱議的話題,相關研究隨之揭開序幕。但最初的研究受到很大局限,主要是太平天國文獻已被清政府禁毀殆盡,包括筆記資料在內的清方記載有待搜集整理,相關史實眾說紛紜訛誤甚多。1934年,陳獨秀在獄中讀到羅爾綱未刊稿《太平天國廣西起義史》,特意托人請羅爾綱來南京與他晤談。新中國成立後,羅爾綱為太平天國研究之勃興,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作出了卓越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主持籌建南京太平天國紀念館,後擴建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牽頭大規模地搜集、整理太平天國資料,主持編纂《太平天國史料叢編簡輯》6冊以及《太平天國印書》、《太平天國藝術》等,另參與編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種《太平天國》8冊,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相繼出版《太平天國史記載訂謬集》、《太平天國史事考》、《太平天國史料辨偽集》等7本文集,為後學提供了壹把入門鎖鑰,推動了新生研究力量的崛起;廣泛調查、鑒定太平天國遺址和文物,促進了相關文物的保護工作。同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歐美、日本及中國港臺地區的研究也達到高潮,太平天國研究壹時成為世界性顯學,羅爾綱的名字也為更多人所熟知。積數十年之功力,羅爾綱85歲時將《太平天國史》殺青,凡88卷154萬言,開創著史新體裁,融合了敘論、紀年、表、誌、傳5種體裁;內容廣博,考訂縝密,多有創見。該書出版後廣受關註,被譽為新中國太平天國研究的總結性成果,獲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壹等獎。

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壹個分水嶺,也改變了羅爾綱的命運。他努力適應新的政治和學術環境,但仍因極左思潮泛濫吃到苦頭。1964年,戚本禹等人斷言“忠王不忠”,打著揪“叛徒”、彰“氣節”旗號,掀起對李秀成的大批判,將學術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羅爾綱因堅持認為李秀成是偽降而遭到批判,承受巨大壓力。“文革”初期,他被罰擦洗單位廁所的門,寫了三年高可盈尺的檢討,正常的學術研究被打斷,直至1971年奉調參加校點《清史稿》,處境才有所好轉。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研究太平天國的第壹代學者中,簡又文、蕭壹山、郭廷以等移居港臺地區。羅爾綱留在大陸,得到黨和政府的鼓勵和關心,成為新中國太平天國研究的領軍人物和奠基者,20世紀50年代初,羅爾綱在南京壹手創辦了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卻堅辭不就館長之職,轉而接受範文瀾所長之聘在近代史所來做壹名普通的研究員。截至1961年,在羅爾綱主持下,采用在圖書館摸底篩查等方法,***發掘1200萬字太平天國資料,其收獲是空前的。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羅爾綱牽頭編纂出版《太平天國文書匯編》、《太平天國資料匯編》(3冊),並與王慶成研究員***同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太平天國》10冊。新中國後通過工作和學習,羅爾綱改變了人生觀,接受了唯物史觀,明確了為人民服務意識,學術研究有了新方向新動力。羅爾綱將考據學與唯物史觀相結合,既繼承從乾嘉學派到胡適的考據學精髓,同時又打破為考據而考據、“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限,重視運用階級分析方法、站在人民立場進行研究,打開了研究新視野,其學術成就自然超過同儕。

1980年《李秀成自述原稿註》完稿,該書名物訓詁與史實考訂並重,從典章制度、避諱字、特殊稱謂等12個方面詳加訓詁,另從事實、時間等10個方面訂正原文錯誤或補充缺略,***註釋700條左右,註文是原文的四倍多,堪稱當代考據學經典之作。 羅爾綱窮半個多世紀之力註釋李秀成自述,從青春壹直註到白首,在史學界傳為佳話。

羅爾綱在歷史學領域尤其是天平天國歷史研究上的主要貢獻可總結為壹下幾點:

①將現代科學的假設演繹方法同乾嘉學派的考據方法融合起來,在辯證唯物論指導下,形成了歷史研究的新考證方法。

②改造中國古代紀傳體,創造了以敘論、紀年、表、誌、傳五部分組成的綜合體史書新體裁。

③在太平天國史的研究中,為解決《李秀成自述》真偽的疑案,提出壹種用八法鑒定字跡的新方法,以清除太平天國史中的偽史料。

④建立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發掘、編纂太平天國文獻和資料,為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⑤在他帶領下,新壹代有創見的史學家開始拓展太平天國史這壹領域。

⑥論證了太平天國革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遂為近代中國社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近百年中國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壹個證明。 羅爾綱治學的不斷創新,不只是表現在他具體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他對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這應當是他對學術界的最大貢獻、留給後人最寶貴的學術遺產。他並不滿足於得出若幹創新的學術觀點,而是要不斷地總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他長期用考據學的方法研究太平天國史,因此,他對考據的方法有過總結,寫出《本證舉例》、《辨偽舉例》、《說考據》等論文;他鑒定《李秀成自述原稿》的真偽,正如前文已述,他對筆跡鑒定亦有過理論和方法的思考;他長期註釋《李秀成自述原稿》,又對註釋體例進行探索,寫出了《我對裴松之註〈三國誌〉體例的批判與繼承——〈李秀成自述原稿註〉的體例》壹文;他多次撰述和修訂太平天國通史性著作,總是在不斷探索這種著作的體例,終於形成了“綜合體”這種通史著作的新體例,即以序論、紀年、表、誌、傳五部分組成壹種新體裁。 它與紀傳體有三點顯著的不同:第壹,增加“敘論”,概括全書,不僅改變了紀傳體“大綱要領,觀者茫然”的大弊,而且能夠擔負起理論性闡述的任務。第二,取消“本紀”將洪秀全、洪天貴事跡移歸“傳”內,消除了紀傳體以君主綱紀天下後世的濃重封建性。另立“紀年”,專記國家大事。第三,紀傳體以本紀、表、誌、列傳組成,本紀、列傳占全書四分之二部分,以人物為本位,表、誌居於從屬地位,故稱為紀傳體。現改為以敘論、紀年、表、誌、傳五部分組成,各有獨立的任務,傳只占全書五分之壹部分,在比重上和實質上對紀傳體作了根本的改變。 正是對史書體裁的這種創新,才使得用綜合體而寫成的《太平天國史》不同於壹般的史學著作,該書被茅家琦教授稱為是壹部內容十分豐富的“立體史學”,又是壹部“百科全書”式的歷史著作。羅爾綱對新體例的探索是對中國史學的重大創新和重大貢獻。

解放後,他通過初步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到舊考據方法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給他的局限,並開始逐步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去檢討和進行太平天國史研究,1957年,他修訂出版的《太平天國史論集》(***七集)約150萬字的著作,可以鮮明地看出他在史學方法和道路上發生了質的飛躍和轉變。 經過長期的探索,他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了6條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考據工作的原則:(1)全面地、聯系地看問題;(2)從本質看問題;(3)從矛盾對立之中去看問題;(4)發展地看問題;(5)揭露階級鬥爭;(6)運用群眾觀點和走群眾路線。 羅爾綱悉心獎掖後學,誨人不倦。他專註學術研究,勤於事而訥於言,平素惜時如金不喜應酬,但對求教者從不拒絕,為此耗費大量時間和心血。國內研究太平天國的第二代學者如王慶成、祁龍威,以及茅家琦、鐘文典、郭毅生、蘇雙碧等幾乎都得到過羅爾綱指教,自視為羅爾綱的私淑弟子。太平天國研究之所以能形成好風氣,之所以能保持數十年繁榮,研究之深入、成果之豐富在中國近代史學科首屈壹指,羅爾綱居功至偉,起了傳幫帶作用。

羅爾綱註重培養人才、獎掖後進。他是太平天國學術研究的壹代宗師。20世紀50年代,羅爾綱受聘為南京大學教授。當今南大的名學者中,便有他的高徒。60年代他返京任研究員,仍傾註心力於培養人才。他對中青年學人的文章,不僅詳細指點,而且針對文章需要,將他珍藏的未刊史料割愛相贈,這在學術界是難能可貴的。他不僅自己孜孜不懈於學術,更熱忱地提攜後學,引導他們走進歷史科學的殿堂。新中國成立後,新壹輩的太平天國史學者,幾乎都是在羅爾綱的啟迪和扶掖下成長起來的。太平天國史研究之所以花繁枝茂,郁郁蔥蔥,這與他的心血澆灌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裏 ,就設有專門的“羅爾綱史學館”。

羅先生不斷獎掖後學的努力終於獲得豐碩的成果。可以說,至目前為止,至少有三代太平天國史研究的學人得到過羅先生的教益。壹代代青年學人在羅先生的幫助和指導下迅速成長,成為各地科學研究事業的中流砥柱,促進了太平天國研究的深入開展。

  • 上一篇:一份好的演讲稿应该做到以下哪些要求?
  • 下一篇:翁同龢的翁同龢的生平介紹_翁同龢後人_翁同龢怎麽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