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憤青是什麽?

憤青是什麽?

憤青

1、憤青的由來

憤青這個詞,誕生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屬於歷史遺留產物。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鄉運動,導致很多知識青年(所謂的知識青年壹般都是高中水平)下放到農村體驗生活。到了80年代,這些已經不再“青”的知識青年因為歷史原因,無法返城,其中相當壹部分產生了壹種“厭世”情緒。就是認為整個社會傷害了自己,或者自己被社會拋棄等等。這就是典型的憤青思想。

2、網絡上憤青的含義

這個首先要從中國的網絡發展說起,早在94年因特網初期發展的時候,中國的網絡和國外還沒有什麽接觸。此時的網絡還可為是純凈的天空,當時有條件上網的都是壹些大學院校學生。也有很多是從老BBS轉過來的人群。此時大家討論最多的都是中國的發展和政治問題。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校BBS(校園內部網)都有政治話題。但這時候還沒有憤青的稱謂產生。

直到98年網絡普及年開始,中國的互聯網逐漸和國外進行的相當的接觸。中國網民首次和國外的反華政治團體接觸。這時候憤青的稱謂便扣在了中國部分網民頭上。因為在這些反華團體看來,凡是為中國進行辯護的都是憤青(這裏面最先引用此稱呼的是89年跑到國外的那些人),凡是說中國好話的都是憤青。此時憤青的稱呼基本針對的是愛國者。這裏需要重點說明的是,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反華人士只把憤青稱呼送給那些偏激、罵人的愛國者。而是無論是誰,人手壹個)。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妳罵壹個反華人士,可用的詞很多,什麽漢奸走狗賣國賊,黴運豬玀等等。而那些被罵慣的黴運只有用“憤青/糞青”來反擊,也算是理盡詞窮的壹種正常反應。

3、憤青在網絡的發展

到了2002年,隨著中國有錢人的增多和貿易的發展。中國越來越多的充斥著日本的產品。此時中國網民開始有壹部分自覺地開始抵制日貨,並在網絡上開展普遍的宣傳。其理由也大多是,中日貿易逆差在逐年擴大,如果在如此發展,我們將沒有外匯去購買國外的產品。

而此時憤青的稱呼不幸就落在了這些反對日貨的人身上。只要妳反對日貨,妳就是憤青。不管妳的理由是什麽。

現在憤青的含義已經和開始的完全不壹樣了。就好像農民被某些自認為清高的人搞成了貶義詞壹樣。憤青現在也成為了那些支持日本貨的人手中的武器。誰敢不服,妳就是憤青壹個。

憤青這個本來是由於社會動蕩所產生的特殊群體,經過反華黴運和愛日漢奸的洗禮後,成為了網絡上又壹大奇景。

那麽憤青還會有什麽發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小結

憤青對美國、日本、臺灣三地的負面態度不僅針對其政府與軍隊,在很多情況下也針對三地的經濟、人種與文化。很多人對日、美、臺三地的民族有文化、種族歧視的情緒(有時亦對韓國產生這種歧視),在經濟方面呼籲全面“抵制日貨”(有時包括美貨、臺貨)等。

在對待國內同胞的態度上,他們對身邊的人宣傳不要購買外國貨,主要針對的是日本貨,少數情況包括美國貨。對哈日族、有時也對哈韓族十分厭惡,激進人士用“漢奸”、“特務”等詞匯描繪喜愛西方事物、贊同中國對美日保持冷靜的中國人。值得註意的是,抵制日貨的人有很多也並非憤青,而是確乎對日本的右翼勢力表示不滿。

憤青是壹種時代產物,也是很復雜的社會現象。被稱為“憤青”的人士有時並不認為自己是憤青,而認為認識與自己不同、稱自己為憤青的人,想法才有問題,是懦弱者、既得利益者或缺乏民族意識。因此憤青現象的內涵、走勢仍值得長期研究觀察。

  • 上一篇:銀行員工保密協議範本
  • 下一篇:从长沙汽车南站去杜甫江阁的公交路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