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中药谱大全:大蓟谱

中药谱大全:大蓟谱

药名:大蓟

拼音:daji

中文名:日本蓟草或根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

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溃肿毒,疔疮。

性味归经:甘,凉。①《别录》:“根,味甘,温。”②《药性论》:“味苦,平。”③《日华子本草》:“叶,凉。”④《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入肝、脾经。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模拟汁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虚弱。不思食之”

药物配伍:配蒲黄,凉血止血,逐瘀;配茜草,凉血止血;配金银花,清热解毒;配小蓟,凉血止血;配侧柏叶,凉血止血。

别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 》)、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纲目》)、茨芥(《本草述》)、牛触嘴、鼓椎(《医林抄要》)、鸡姆刺(《质问本草》)、恶鸡婆(《草木便方》)、大牛啃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姆刺、六月霜、萝卜姆刺(《福建民间草药》) 》)、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老虎脷(《广西中兽医药植》)、刺萝卜《民间常用草药烹饪》)、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模式刺子、马刺草(《中药材手册》)、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广西中药志》)、土红花(《四川中药志》)、野刺菜(《药材》)学》)、牛不嗅、猪妈菜(《闽东本草》)、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江西民间草药体验方》)

食谱名称:大蓟、大蓟草、大蓟根、大蓟炭、鲜大蓟

食谱中写大蓟指生大蓟,为大蓟碎带根全草除外,切晒干入药者。

鲜大蓟为大蓟鲜品入药者。

大蓟炭为大蓟切碎晒干,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入药者。止血作用增强。

商品名称:大蓟草:为大蓟的地上部分。

大蓟根:又名土人参、土洋参、六轮台,为大蓟的根。

大蓟:为大蓟的带根全草。以色绿完整、标记花序、无创伤者为佳。

药用部位:考诸古代本草书籍亦以根为主,故有“土人参”、“土洋参”之名。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等产。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多用全草,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

药材的采收与蕴藏:全草于夏秋两季当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晒干,以秋天采者为佳;根于8~10月采割,除去基质、残茎,蜕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原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炮制方法:大蓟:拣去少量,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捞出晒干。 《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

考证:出自《本草经集注》。

生药材鉴定:①干燥全草,秸秆纤维素,粗约4~10毫米,表面紫褐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密被灰白色丝状绵毛;质松而脆;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部。具不等长的针刺,质脆而易脱落;头状花序存留于枝端,管状花多萎落不存,息芽枯黄色,表面微带紫黑色,白色羽毛状冠毛外露;气微弱②干燥块根呈长圆锥形,或微弯曲,表面黑褐色,具细密的纵纹,有时有屈曲的纵槽;顶端与根茎相连部分带纤维性,断裂细瘦部分通常切除,长6~10厘米,直径5~15毫米。质稍硬而脆,折断面较整齐,黄白色,略带颗粒状。以粗壮、茄根、芦头者显微鉴定:茎横切面:腋下细胞多皱缩;有时可见鞭状非腺毛,在棱脊处的腋下有厚角组织;皮层为5-9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有微木化的韧皮纤维束;稀疏部内部也有微木化的纤维束髓;部占茎大部分,中央常成空洞。叶面观:上整形细胞类多角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或类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鞭状非腺毛极长,多破断,完整者4-18或更多细胞,基部细胞直径15-150μm以上,下部细胞极细长而扭曲,直径约7μm;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3-24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5μm。根横切面:涉及细胞壁木导管化,常缺损;皮层较宽,紧靠内皮层有类圆形冠状动脉,直径形成70-140μm,较紧密地排列成环;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较窄;层状形成环;整形部导管数成群,心脏排列;冠状宽阔,中央有髓。地上部分粉末:棕绿色。①鞭状非腺毛极长,多断,完整者4-30余个细胞碎,下面1-2或数个细胞甚细长,皱缩扭曲,粗细悬特殊,直径17-182μm,壁厚3-14μm,有的基部细胞壁较厚,并有略弯曲的表皮条纹,有的细胞含黄棕色物。②单细胞非腺毛(冠毛)短不一,直径约至17μm。③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细胞形,垂周壁稍增厚或略呈连珠状;下表皮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都有微细的表皮纹理。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表皮及叶肉细胞中含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晶呈针簇状或扇形,直径3-18μm。④苞片下表皮细胞表面观条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斜纹孔,其间散列厚壁细胞(短硬毛)。厚壁细胞黄色,参照类卵圆形,直径28-35μm,长40-58μm,壁厚8-15μm,微木化或木化,层纹明显,细胞腔类圆形或狭缝状,有的细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断面观类圆形,突出于表皮。 ⑤苞片上表皮细胞细长,直径8-15μm,壁稍厚⑥内果皮石细胞菱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58μm,长38-144μm,壁厚3-14μm,少数可见孔沟,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方⑦果皮薄壁细胞成片,长条形,逐渐逐渐倾斜,壁薄,表面有极细密交错纹理。⑧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其间布有长圆形细胞,具微细螺纹⑨果皮纤维梭形,直径10-17μm,长47-167μm,壁厚3-5μm,有圆纹孔,孔沟明显。苞片纤维长条形,直径8-25μm,壁厚3- 状纹理。 7μm,有斜纹孔。茎纤维细长,直径10-26μm,壁厚至3μm,有细小圆纹孔。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yl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a一香树脂醇(a一amyrin)、b-香树脂醇(b一amyrin)、b-谷甾醇(b一sitosterol)。鲜叶含柳穿鱼花甙(pectolinarin)2.1%。根含挥发油,油中含4种不渗透碳氢化合物,为单紫杉烯(aplotaxene)、二氢单紫杉烯、四氢单紫杉烯、六氢单紫杉烯。从地面部分还分得β-骨骼香脂醇、三十三烷醇、β-谷甾醇、豆甾醇、5,7-二甾-6, 4′-二甲补黄酮、φ-甲状腺蒲公英甾醇。

  • 上一篇:互联网络品牌资源的用处是什么啊~~ 急~~~~
  • 下一篇:有人了解鼎捷的PDM軟件嗎?誰給介紹下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