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故事大全 -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模板格式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模板格式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模板格式

數學老師可以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範文壹:兩步乘法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壹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壹、情景引入激活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壹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4、解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5、匯報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匯報時候要說清楚思考的過程,即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教學預設]學生已經學過用壹步乘法算式解決問題,看到主題圖後會很快收集到數學信息,學生也能清楚表達出思考的過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個1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8×10=80(人)表示求10個8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7、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加以提煉學習方法:讀----想----做----說,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8、揭示課題。

(本環節設計意圖運用學過的壹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課,了解學生思維的基礎,激活學生思維。然後經過總結學習方法,表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考過程來規範學生的解題思路,為下壹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探究新知訓練思維

1、出示剛才提出的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

2、思考解決方法

(1)獨立列式,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組長統計:本組有幾種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教學預設]學生的解決策略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壹種: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種: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種: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種: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種:80×3=240人

第六種: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預設處理: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解釋,教師相機用課件演示學生思考過程,利用課件的直觀效應幫助中下水平學生渡過思維困區。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較每種方法有什麽不同,引導學生發現最簡單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勵全體學生都嘗試做壹做。)

3、課堂小結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想、做、說等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後說,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註意嚴密規範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發展思維

1、課本中的做壹做學生獨立試做

(設計意圖:做壹做的練習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並且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能判斷出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補充問題並解答:

小青有兩本相冊,每本有24頁,每頁可以放4張照片,()?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範文二:直角、銳角、鈍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探索用壹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鈍角,知道用直角和銳角拼出的壹定是鈍角。

2.進壹步鞏固對直角、銳角、鈍角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壹項內涵豐富的數學活動,又是安排在第三單元最後的壹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它既能鞏固學生對直角、銳角和鈍角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積累學生活動和解決問題的經驗,還能使學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點,為後續學習作好鋪墊。

教學重點:用壹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鈍角,知道用直角和銳角拼出的壹定是鈍角。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角的知識拼角。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尺

教學過程:

壹、活動前──充分準備

(壹)理解“壹副三角尺”的含義

1.觀察壹副三角尺中兩個三角尺中的角分別是什麽角?

2.給壹副三角尺上的每個角編號。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編為A尺,其中的直角為A尺直角,另兩個銳角分別為A尺①號銳角和A尺②號銳角;另壹塊三角尺編為B尺,它的直角為B尺直角,另兩個銳角分別為B尺①號銳角和B尺②號銳角。

(二)復習舊知,激趣引入

1.銳角、直角、鈍角有什麽關系?(銳角<直角<鈍角)

2.三角尺上直角、銳角都有,就是沒有鈍角,妳能用它們拼出壹個鈍角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壹副三角尺拼角活動前學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壹副三角尺”中“壹副”的含義,知道壹副三角尺中的兩塊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麽特點。同時調動銳角、直角、鈍角之間大小關系的知識,為“拼角”作好準備。

二、活動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壹副三角尺拼壹個鈍角。

(壹)小組討論,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壹副三角尺拼壹個鈍角。

2.學生動手拼角並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二)匯報展示,師生交流

1.組長匯報。

2.挑選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鈍角的過程中,妳有什麽發現?

(三)作品分類,討論質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妳能將它們按壹定的規律分類嗎?

2.討論交流:壹類是銳角與銳角拼成的,另壹類是直角與銳角拼成的。

3.質疑:銳角與銳角壹定能拼成鈍角嗎?(不壹定)直角與銳角壹定能拼成鈍角嗎?(壹定)

(四)驗證鈍角,優化拼法

1.交流驗證方法

目測──看上去比直角大

測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與銳角壹定能拼成鈍角

2.總結拼法

用壹副三角尺上的壹個直角與壹個銳角壹定能拼成壹個鈍角。

設計意圖:通過“用壹副三角尺拼壹個鈍角”的活動,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類討論中質疑,在驗證優化中升華。理解根據直角和鈍角的關系,以直角為基礎和銳角去拼的優勢。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三、活動後──運用拓展

(壹)教材第42頁“做壹做”

1.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壹個鈍角。

2.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壹個直角。

3.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兩個,拼出壹個銳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展示。

(二)從兩副三角尺中選三個,拼壹個鈍角。

同桌合作拼角,並畫下來,再全班交流討論。

(三)教材第45頁練習八的第13題。

綜合運用銳角、直角和鈍角的知識,用七巧板上的圖形靈活拼角。

設計意圖:運用拓展分為三個層次,第壹層次在用壹副三角尺拼的基礎上,用兩副三角尺中的兩塊拼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層次用兩副三角尺中的三塊拼角,發散學生的思維;第三層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種圖形拼,進壹步加深對角的認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數學美,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活動總結

(壹)這節課妳有哪些收獲?

(二)拓展延伸

1.鈍角去掉壹個直角是什麽角?鈍角去掉壹個銳角是什麽角?為什麽?

2.妳還想到了……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獲歸納總結全課,讓學生感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內在的興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範文三:長度單位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厘米的實際長度。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說明尺子的用處,之後讓學生看著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厘米、2厘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壹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壹個學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用厘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壹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致、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厘米和用厘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並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並學會用厘米錄比較短(整厘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厘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厘米。紅彩條長5厘米)、邊長是1厘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壹、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壹根長10厘米。豎放;另壹根長11厘米。橫放。請同學們猜壹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壹樣長。

設問:用什麽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壹)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妳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壹比、找壹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於這些***同點。妳們想知道什麽?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壹看、指壹指、比壹比、說壹說、找壹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悅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於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厘米1.1厘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著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厘米。通過認真觀察,妳發現了什麽?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厘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妳的尺子上壹***有多少厘米?妳是怎樣看出來的?妳可得出什麽結論?

  • 上一篇:海明威的代表作有哪些
  • 下一篇:浪潮財務管理軟件的優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