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侯志锋《亮晶晶的季节》

侯志锋《亮晶晶的季节》

家乡的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右还是山。我居住的那个小村叫可见屯,以前我出门还没打工前,不足二十户人家的村庄,近年有人结婚分立门户,补充了 几户人,大约二十户左右。

村子里过滤是清一色的侯姓,原来的女孩子招上门女婿因此,就多了韦姓和兰姓。

我祖父的曾祖父,帅气两兄弟,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个偏僻的山区里,花了大量的银子,从当地的一户大地主手里购买了一大片荒山荒地。两兄弟把 山和地分成两半,一人管一边,在一座山下建筑房屋,过着世代育儿育女的农耕生活。 直到解放后建立人民公社,那些土地和山林一起归生产队全部,后来包产到户,

这个湖泊湖泊到底有多少代人居住?清明节,我们上山去扫墓的时候才搞清楚的。哪座坟墓里是住祖父,哪座 冢穴里躺着的祖母,还有曾祖父、曾祖父,和他们的父亲、母亲、祖母和祖母。他们各自居住在风吹草木萧萧的山头,坟墓上荒草菁菁,山岚中观日出日落,夜里烛光 鸟声和虫鸣。只有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作为他们的子孙,难得地上山为人们先扫一次坟。一群人把坟上和周围的杂草去掉,先民的坟墓,在清明晶晶里 的季节里习惯光鲜上升。

村子后背的山,我们称它为村后山。从村前看,只认为村后山是一面独立的小山壁,其实不然 ,跨过村后面的小坳,沿着小路一直走,才发现这是一条有几里路长的山岭,岭后的山顶上,有一个小小的巨大山洞,山洞穿过山的几十个,似明亮的 一只眼睛,方圆里的人把这座山岭称为穿洞山。

穿洞山通向幼儿的那条小路,弓在半山弯上,像一条弯 来弯去的蛇。站在半山腰的小路上,望见胜利的群山,我们一个挨着一个,密不透风,每座山脚都有村庄或者小路。的祖先,分别埋葬在那些浩瀚茫茫的地方 每到清明节的雨雾祭,山村里的人们提着煮熟的鸡鸭猪肉以及猪肉和米饭,朝那些山间小路前进,奋起祭奠中的祭奠。

清明里最有口福的是我的祖父和祖母,他们两对夫妻葬在村后山下,村中的房屋集中在山下,被几座小山包围,我祖父留下的那间 老瓦屋,就紧挨着村后山,老瓦屋间隔着一块地就是他们的坟墓。伯伯家、我家、叔叔家,每当准备好清明节祭祀物品后,先给祖父和祖母的坟祭拜 ,我们清明节扫墓,是由近及远的方式。

祖父和祖母的坟墓,卧在一个干地方,两座坟墓并肩而立。坟墓上面山崖重叠,一年四季几乎淋不 到了雨天,那个干地方几乎不长草,每年去扫墓都不用除草,也不用在墓顶上加土。两座用石头磊起的坟墓,墓顶上堆着土,圆尖的下面。 祖母在村后山脚的坟墓,是二葬的坟墓。我们家乡的习俗,人死后都葬两次,第一次葬是人刚去世时,装在棺材里下葬,再过几年,三年 也好,五年也好,十多年也好,但必须三年以上,重新为去世的人找一个好地方,重新下葬。二葬时要买来金坛(装死人骨头的陶瓷坛) ,把一葬的坟墓掘起,看看棺材有没有腐烂,如果遇上好地方棺材没有腐蚀,直接打开棺材盖,把人的骨头捡到金坛里,先从脚骨头捡起,最后捡的 骨头在金坛里安置好后,盖上金坛盖,把金坛放在背娄里,儿孙们背起装金坛的背娄,一群人往事先给先人选好二葬的地方 进发。如果是泥地,就在土里挖一口洞,把金坛放下去,在上面用石头引起圆圆的坟墓,墓顶上堆着土。如果是石头地,无法掘洞,直接用 石块围着金坛墓,然后直接加土。二葬后的先人坟墓,不必一葬豪华一些,从开始墓碑到整个过程,都是非常讲究的。墓碑要找来石匠,在 上面刻字,碑文的记载,无非是墓里的人是谁,死于何年,还有他们的子孙是谁? 当然有些状况不好的家庭,请不起石找大师好的石碑雕刻,墓碑上也 可能没有文字记载。

我对祖母的印象,有一丝模糊,但又响亮。我小时候在地上爬过,此后没有学会行走,记忆里想是祖母要去世的那些日子,可能是节日里 吧,我记不太清楚了,我在奶奶的沙发边上盖了,奶奶在一个竹制的沙发里,叔叔用手撕着鸡肉,给奶奶喂食,奶奶的奶奶蠕动着,慢慢地嚼着 祖父。对祖母的印象,只是那一次发生了,记不起祖母去世的日子的情景,也记不起她当年去世的?

祖父的印象在我脑中是非常清晰的 了,以前去赶集回来,和一位大爷同路,大爷问我是哪个村子的人,是谁的儿子?我一照回答。那位大爷对我祖父崇拜有加,于是才知道我祖父喜欢 打猎。当时的祖父和附近村庄的猎人,背着猎枪,穿山越岭打猎,打黄猄、野山羊等等。那位大爷说我祖父会法咒,猎人们在山中追赶动物,从这山 追到那岭,几只猎狗汪汪地叫着追在猎人的前面,后来猎狗和猎人都被困了,动物不知去向了,我爷爷会摘来一根,跪在地上,口里默默地哀悼 着,被追的动物就会出现,跑得不动了,成为猎人们的枪下物。猎人们高高兴兴地抬着胜利品回村,把猎物的肉散装数份,每人都拿着一份 份回家。那时能吃一餐肉是多么高兴的事,条件而且还是不容易变异到的黄猄和野山羊肉。我们家乡的俗语“上山打猎,见者有份”,不管你有没有猎枪 ,只要你见到猎人们打猎了,你也上山跟着追猎物,猎物被追慌了,一见人扭头就跑,有猎枪的人会躲在山石后,见猎物出现在枪口前,一枪射 去,“砰”的一声,猎物就倒在地上。

那位大爷跟我得口水沫横飞,讲说最厉害的是那些野山羊,有的一枪打不死,只 打伤了跑不动,接下来得注意了,要补枪把野山羊打死,不能上去擒,万一受伤的野山羊把人顶下山悬崖就惨了。大爷说,这主要是我 的祖父,是祖父念了法咒,那些动物才跑不动的。

我不知道真假,但对去世了的祖父膜拜得要命。心想祖父为什么不把这个法咒 传下来给儿孙们?我没有吃过野山羊肉,但是吃过黄猄肉,记忆中黄猄肉非常好吃,软软的,比牛肉马肉还要好吃。我吃的黄猄肉,并 不是爷爷或者村里的猎去打来的,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村里有几杆猎枪的人们(后来猎枪被上交),但也没有看到父辈们打来野山羊、黄猄,他们无非是打 来一些鸟或者野兔和野猫之类。

我一生都没见过野山羊长的那种子,但我母亲留有一只野山羊角,那只野山羊角,到底是我母亲的陪嫁礼物 物?还是父亲留下给母亲的?不得而知。我没有问起野山羊角的来历,父亲英年早逝,记忆中不知道父亲长的什么样子,我才几个月大,躺在母亲的怀里 中吸乳,父亲就离开一家人而去了。那只野山羊角是宝贝,每当村里有人患海运症,就来我家借野山羊角去用,最有效的是在野山羊角里撒点水,把然后水 倒出,再往野山羊角里放一两粒火种,然后猛地把野山羊角紧紧地放在额头间(两个眉毛间的上方),角里的气就紧紧地把野山羊角紧在人身上 的额头,人就像一只有角的动物,待过了一会儿,感觉头不痛,就把野山羊角摘下来,额头留下就能一个圆圆的红印,红印儿几天后才可以 慢慢地消散了。我见母亲用过,村里的人也用过,我头疼时也用过。但用得最多我叔叔,叔叔经常害头疼,他头疼时就坐在我家的火炉前, 往野山羊角里放火种,然后把野山羊角紧在额头上,头部舒服了一些才回他的家里。

黄猄肉,是我小时候,妈妈带我去舅舅家做清明的 我没见过我外婆长的什么样的儿,他们在我出生时早就去世了,我母亲四十多岁才生下我,听说我父亲比我母亲年轻几岁。 但我的那几个舅舅,一位是大舅,一位是小舅,还有大舅妈和小舅妈,再就是几位表哥、表姐、表妹和表弟。吃黄猄肉不是我那舅舅 家里吃的,我的两个舅舅不会打猎,他们的儿子也不会打,在他们家里我没有见过猎枪。

我有一个堂表哥,他祖父的父亲是我曾外祖父的兄弟,他在村里的表哥字辈中年轻人是最大的,我母亲叫我喊他大表哥。大表哥喜欢用铁猫( 套野兽的铁夹子)套野兽,清明节前他套来一只黄猄。我和母亲刚到舅舅家,他就到我舅舅家唤我母亲和我到他家吃黄猄肉,他们全家人 已经吃过,还剩下一大锅黄猄肉,记忆中那一次是我吃到最美味的肉了。

我见过黄猄,那是我小时候去放牛的时候 ,在峁上望见一个高高的山顶,那山是被火烧过的,山顶上刚生出嫩嫩的草,我看见一只小黄牛正在山顶上吃草,我用手指着说:“ 谁家的黄牛能爬上那山顶上吃草。”几位大人笑着说:“那是黄猄。”因此我才知道,黄猄吃草的地方,是牛不可能爬得上的地方。 我没见过村里的人们去打黄猄,因为他们知道黄猄是我们很难捕获到的。我见过其他村庄的猎人追打黄猄时经过村庄几次,都是空手而去。因此我又想起 小时候那次去赶集,那位大爷和我谈起我祖父和他猎队的故事,感觉祖父非常的了不起。

但我的记忆中,没见过祖父打过猎,但 套鸟的手戏是祖父的传家宝,他的手戏就传到了叔叔的手上,叔叔家里的几只鸟笼都装有媒鸟,我认识的是鹧鸪,鹧鸪也叫杜鹃鸟, 每当鹧鸪旺盛的季节,就会在坡上此起彼伏地啼叫,互相叫唤着着异性,“杜鹃啼血”就是说鹧鸪旺盛的时候,叔叔就云游四方 去套鹧鸪,他背着两只媒体鸟去海南岛,他是小村里第一个坐轮船看大海的人。

祖父喜欢吟唱童谣,他有几本手抄本, 里面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有梁红玉的故事,爷爷用壮语童瑶,顺口地把他们背诵下来,他不光背诵古故事童瑶,还吟唱放牛的童谣。当时两三岁的 我,在叔叔的家里,祖父怀中摊堂妹,一边吟唱着童瑶,我就坐在一边静静的听。

记得祖父很紧张,经常责备我,也许是我小时候 太谋蛋的意图。我经常和比我大一岁的堂姐打架,也经常打堂弟。每当看到村子里哪家门口站着和我一样大的童年伙伴,我就跑他们把打 直到我四岁,大堂哭哥当小学老师,把我带在身边,和他一起上学校,我才没和村里的那些伙伴打架,我比早读书几年,他们七、八岁 才读。

祖父和祖母静静的躺在村后山的山脚下,去给他们做清明的,有堂哥堂姐、堂弟堂妹,还有哥哥和姐姐,堂姐夫 和姐夫,大姑妈、小姑妈,还有姑父,如果姑妈姑父们没时间,表姐和表哥们就会来,一群人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闹着清明。

做 清明时不光给死人烧纸,还在他们的坟墓上插上纸巾,纸巾是由几张白纱纸向上剪好的,打开来就一串呼啦啦的纸巾。去砍来一 根小树树,插在墓顶上,然后把纸巾悬挂在支架上。那些纸巾,每家一串,我家、伯伯家、叔叔家、还有姐夫和堂姐夫们的,他们是姑妈家 的,几大串白白的纸幡挂满了祖父和祖母的坟墓上。清明时可以从坟墓上的纸幡可见,谁的子孙多,坟墓上的纸幡就多。

我们 在祖父的墓碑前摆上祀品,然后在祖父的墓碑前插上一排点燃的香,请公平请祖母过来和祖父同食了,要不然就在祖父的墓碑前摆上祀品,在祖父墓前插 上一排香,请祖父过来跟奶奶同食。祀品是我家和伯伯、叔叔家各自带来的熟鸡、熟鸭,还有熟猪肉、酒、米饭和艾糍粑。清明节里艾糍粑是 每个家必须做的,外嫁的女儿们回家做清明,必须带上一些艾糍粑当回赠的礼品送她们。

清明时节的路上,外嫁的女儿们,她们挑 着鸡啊鸭啊酒啊,那些鸡和鸭,不光给父母家一只,还给伯伯和叔叔们每家一只,如果哥哥和堂哥分居了,还给他们每家一只。做女儿真 顺利,逢年过节回外家还要大量开支。

清明节里大多下雨,每当雨一停的时候或者细雨蒙蒙中,村子里的人各自祭奠完各家的坟墓后,兄弟姐妹们就集中在一起,各人 造型一顶雨帽,手拿一把镰刀,挑着祭品,朝着我们***同祖宗所居住的山上进发了,一群兄弟姐妹中,不光是我们侯姓的人,还有五个 姓和兰姓的人。

踏上几里路的山外,小道两边的草丛和枝掉上水珠晶晶闪亮。走在前面的人折来一把树枝,拍拍 草丛上的雨水,当时我们都争先当先锋,一直用大桥扫小径两旁的雨水,一直扫到了祖先的坟墓边。

一群人用镰刀给祖先的坟墓周围除草,有 把坟墓周边的草除干净,在墓前点上香,摆上祭品,然后烧纸钱,给墓顶插纸幡,然后放炮竹。

墓前的香火烟,袅袅地升起,溶入山间的雾色中。清明节里,炮竹声零零落不断地在山间里回荡。站在远处望去,几乎每一座山头都 有无数的坟墓,满山纸幡飘飘。

路上,不断地抬着祭品的人,或者坐在马车上的人,人来人往,有人从几十个 里外的地方走来,又从几十里外的地方走。那是我小时候眼里的景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人们把小车或者轿厢开到山下,才爬上山去观赏东方

在我的记忆里,雨蒙蒙的清明里,有插画师弟弟站在山下,雨越下越厚,路滑,姐姐和弟弟上不了山,只好在山下路边的作品 岩石下点上香火,摆上祀品,姐和弟用双掌围着嘴巴向山上高呼:“爷爷啊,我们上不了山,你就下山来吃饭吧!”这当然不是关于我的故事, 是别人的故事,我们在路上遇到她们姐弟俩的。这时我问哥哥姐姐们:“她们雨天路滑不了山,不知道等天晴朗朗时才上山吗?”姐姐哥哥们说: “等天晴朗了,清明节就过去了。”

算起来还是我们厉害,我曾祖父就埋在我们村左边的一座独立的山上的岩石下。那座山的路非常陡, 连羊都难上,路几乎不叫路,是顺着那些石崖上一级往上攀。但曾祖父也是最有口福,我们清明祭奠基都是由近及远,他居在村边的山上 ,自然也先祭奠给他了。

我虽然没有认识父亲的学校,但父亲葬在小后面凤凰山的山脚下路边的一座高地上,每当上学放学时,我都会 看到父亲坟墓静静的卧在高地上。放牛的时候,我也经常坐在父亲的墓顶上。直到有一天,我和哥哥发现父亲的墓顶有些陷下去了,母亲和伯伯说,得 给父亲找了一个新家了。选了一个好日子,买来了金坛,就去给父亲掘墓,那时候是大姐夫给父亲捡骨头的,大姐夫说棺材还没有烂父亲,一葬的地方 是个好地方。听村里的大人们说父亲长得高大,说话有些口吃,但父亲又是一个喜欢爱开玩笑的人。韦姓的庭芳哥说我父亲是他师傅,接下来我知道是一个 编制竹子的许多用具,他不光把父亲留给我们母子一间高大的瓦房(老瓦房后来被哥哥倒掉,在老瓦屋的地方重修楼房),在屋前种植水果树,我们在 果实成熟的季节里我们充分尝到了父亲给我们贡献的成果,父亲还给家里留下了一大堆一直编织的竹具,箩筐、背娄、竹篮等等。母亲最喜欢那一只大竹篮,把 它悬挂在灶上有烟火的地方,需要时铲来用,不需要时又挂在上面,那两只竹篮母亲用了一把世都没有烂。

父亲二葬的地方是村 后山下,离祖父母父亲的父母亲坟墓不远,就在我叔叔家后面的一块地边。我叔叔经常害头疼,有一次他来我家和哥哥聊天,说叔娘去问巫婆,巫婆说 叔叔头疼的原因是父亲在叔叔的家里埋葬了他,父亲有时经常烦他,头疼。当时我已经读了一年半的初中,因此在家读书,我和哥哥知道叔叔迷信,再加上上兰姓的一 户人家开辟了一条马车路,修过父亲的坟前,牛群和羊群经常经过那条路,调皮的羊常常爬到父亲的墓顶上,把石块踩落。家里就说,顺 着叔叔的意思吧,重新把父亲葬到其他地方。

地理先生给父亲找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在舅舅村前不远的马鞍山上的一个小岩洞里。等我长大了,就把父亲的金坛装在娄背上 里,背起父亲,撑开一把遮阳伞,温暖的父亲在我背后沉沉地朝马鞍山上进发。

我小舅以前当过乡长,后来因两脚枯不能行走, 只好把一张板凳垫在***下,屈膝的蹲双脚往前跳,一手抓着***下的板凳,像青蛙一样跳着走路。 听说父亲葬在他们村前的马鞍山上,非常 高兴,他说十多年没见到他姐夫了,就双脚蹲着跳,一手拿着***下的板凳,一路艰难地跳到马鞍山上去父亲。我们听到表哥和表姐说 他的事,都深受感动。再以后,小舅要去马鞍山上见我的父亲,表哥都会背着他去。

再后来,舅舅也去世了,每当清明节, 山上又多了一个祭奠坟墓。

我在外打工,哥哥和姐姐、姐姐们又给父亲重新找了一个离家近的地方安置,父亲就住到了我儿时经常放牛 村后面的峁上,日日夜地守着小村。

每当清明节里无人回家祭奠父亲和祖先们,只能在清明节里假想清明里的物事

侯志锋

壮族,作品曾在《广西文学》《芳草.潮》《佛山文艺》《黄金》 时代》《打工文学》《椰城》《金山》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多篇,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上一篇:BBC知识家的杂志社简介
  • 下一篇:篩石灰呀篩石灰誰寫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