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古代日本政府

古代日本政府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統壹。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壹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範圍僅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第壹代天皇——神武天皇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壹。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壹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壹天定為“建國紀念日”。神武天皇,是聖德太子曾借道教辛酉年之說,編排的“皇紀”。推古九年正好是辛酉年,也是聖德太子在斑鳩宮推行改革的年份。辛酉年每60年出現壹次,亦稱壹輪。按道皇居二重橋教的說法,每壹輪辛酉年是發生變革之年。而第21輪的辛酉年則是發生徹底的大變革之年。 於是,聖德太子以推古九年(601年)為起點再往上推第21輪的辛酉年為日本建國之年。規定該年的陰歷壹月壹日為神武天皇登極之日(陽歷為2月21日)。按照這種推算法,公元1990年是皇紀2649年。結果把皇統向前多推算了大約壹千年。在這壹千年的空白中人為地安插了10位虛構的天皇。聖德太子按照這種邏輯編修了日本史。後人便加以延用至今。[6]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壹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紀初,武烈天皇去世後,缺乏皇位繼承人,大伴金村從越前迎來男大跡王繼承皇位,他就是繼體天皇。當時,在朝鮮半島,新羅、高句麗的勢力擴張,威脅百濟,並使日本在朝鮮南部任那發展勢力的半島經營策略陷於窘境,另壹方面,導致大批大陸移民的流入。 在國內,皇室在統壹國土後,不斷霸占地方貴族的領地,擴大自己的屯倉,並將侵略朝鮮的軍事負擔強加在他們身上,皇室和地方貴族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侵朝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引發了人民的反抗。6世紀中葉以後,部民制已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開始瓦解,部民紛紛逃亡。朝廷內部新舊勢力之間的鬥爭日益加劇。在6世紀初,在朝廷中握有實權的大伴氏曾因主張把任那四縣割讓給百濟而受到攻擊,從而失去政治勢力,物部氏和蘇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軍事的貴族,是維護原有統治方式的守舊勢力。蘇我氏從5世紀後半葉起,在朝廷中掌管財政,勢力逐步擴大。蘇我氏與大陸移民的關系密切。當時,蘇我氏是積極吸收外來思想和文化的進步勢力。當百濟聖明王獻給日本朝廷佛像和經論時,蘇我稻目積極主張崇佛,力圖通過崇拜佛教來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統壹全國的思想,加強皇權。物部尾輿則主張信仰原來的氏神,以維護氏姓制和部民制,堅決反對崇佛,於是兩派間圍繞崇佛與排佛展開了激烈鬥爭。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後,以皇位繼承問題為契機,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之子物部守屋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馬子討滅守屋取得勝利,物部氏滅亡。打敗物部氏之後,蘇我馬子立泊漱部皇子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為蘇我馬子的傀儡,曾指著獻上來的野豬說:“何時如斷此豬頭,斷朕所嫌之人。”蘇我馬子聞言大驚。592年,蘇我馬子唆使東漢直駒刺死天皇。為了獨攬朝政,同年12月,馬子推舉外甥女飲屋姬繼位,是為日本歷史上第壹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遺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並“錄攝政,以萬機悉委”。後來世人因廄戶皇子聰慧,治政英明,稱其為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書紀》稱他“生而能言,及壯有聖智,壹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辯”,具有能吏的素質。他師從高麗僧惠慈學佛教、百濟博士覺哿習儒學,自幼受到大陸思想文化的熏陶。 聖德太子執政之初,朝廷正處在內憂外患之時。所謂外患,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統壹的封建集權國家隋朝;在朝鮮半島,漸趨強大的新羅,占據漢江、洛東江流域,並在吞並任那(日本在朝鮮的據點)之後,與日本的關系急劇惡化。所謂內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畢現,以蘇我氏為代表的豪族勢力尾大不掉,皇室勢力單薄。聖德太子受中國的尊王大壹統思想影響,試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挽救社會危機,為此實行了壹系列改革。

幕府時代

1192—1852年 在12世紀,日本形成了稱霸關西的平氏和稱霸關東的源氏兩大勢力集團。1167年,平氏集團首領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從此武士開始掌握實權。源氏和平氏兩大集團在1180年與1185年爆發兩次戰亂。此後,各武士集團之間爭鬥不斷,先後出現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又稱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又稱德川幕府)統治的時代。期間日本爆發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多次對外征戰,使得這壹時期的日本政治混亂內憂外患頻發。

明治維新

1852—1912年 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裏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許多日本人在黑船叩關後覺醒,力圖推翻幕府統治,建立壹個新的政權。明治維新就是在日本19世紀進行的壹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改革,促進了日本的現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維新的主要領導人是壹些青年武士,他們以“富國強兵”為口號,企圖建立壹個能同西方並駕齊驅的國家。1871年廢藩置縣,摧毀了所有的封建政權。同年成立新的常備軍。1873年實行全國義務兵制和改革農業稅。另外還統壹了貨幣。明治政府在1885年實行內閣制,翌年開始制憲,1889年正式頒布憲法,1890年召開第壹屆國會。在政治改革的同時,也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工業化。軍事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都得到大發展。1872年建成第壹條鐵路,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直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壹的帝國主義列強。

大正、昭和時代

1912年7月30日—1989年1月7日 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日本的裕仁親王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2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壹八事變”爆發,日軍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壹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7]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單獨占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來。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 上一篇:万科中粮假日风景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 下一篇:o型橡胶密封圈生产厂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