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深度解析2018全國卷II高考作文:妳可能看幾遍都不懂

深度解析2018全國卷II高考作文:妳可能看幾遍都不懂

#高考# 導語全國卷II的作文題目,應該是爭議最多了吧。有人說是試卷的壹股清流,看到心就涼涼滴。現在就跟著 壹起解析這個有點“坑”作文題目吧。

全國卷II

 (適用地區: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吉林、重慶、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海南)

 閱讀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裏彈痕多就加強哪裏。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註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作文解析

 讓人“涼涼”的高考作文

 其實說的是“幸存者偏差”

 覺陜西高感考作文是所有高考作文中最讓人心涼的……6月7日上午11時30分,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又到了全民寫作文的時候,但是今年陜西高考作文,妳可能看幾遍都未必能懂。

 看似簡單 其實“坑”很深

 可結合西安的現狀來寫

 昨日語文科目結束後,壹位考生給華商報記者說:“看到材料想到第壹個標題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最終的作文題目也就是它了。寫完都很蒙。”

 作文題目也引發了網友熱議,“有人和我壹樣壹臉朦朧嗎?”網友“卡卡璽”說,“連題目都看不懂了。”網友“馬建斌”說:“感覺是幾套考題中最cool的,讓人心涼涼的。”

 網友“胖的很犀利”說:“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其實坑很深啊,我估計很多考生會掉到‘亡羊補牢’、‘防患於未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等論點的坑裏,看似貼近,實則與材料反映出的論點有本質上的不同。個人認為這個題目的要旨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多數人分析問題時,只註重於眼睛看到的現象,往往沒有考慮到現象背後的本質,而那些沒看到、想到、隱藏於現象背後的問題,才是最要命的。沃德看到的是幸存的飛機,但是想到的卻是那些沒有飛回來的飛機,這才是關鍵。”

 也有人說可以結合西安的現狀來寫——西安是壹個文明且歷史印記比較深的城市,在西安的人才大戰中,有好處有壞處,人才的聚集代表了西安的發展,但後勤的缺失很難讓人才留住。既然需要人才,就應該想辦法解決後勤問題。這壹切源於古時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沒有好的居住環境和交通環境,讓誰來?雖然說大家提出來修復戰機需要註意經常挨打的地方,這是防,只防不守是打不了勝仗的,所以也有人提出要註意沒有受傷的地方,因為全面地保護好自身才會不吃虧,這個題目體現了壹句話——“可持續發展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強調邏輯思辨能力

 科學理性品格

 華商作文大講堂特邀講師、陜西省發展中心研究員、教育部“國培計劃”教師培訓專家講師郭凱告訴華商報記者,從審題立意上看,研讀材料、緊扣關鍵詞不難得出結論:①“力排眾議”,崇尚科學敢於質疑;②“秉持己見”,遵從邏輯理性判斷;③“結果正確”,力避經驗主義陷阱。④“數據忽略”,穿越表象洞見本質。

 從精神內涵上看,陜西卷(全國II)以關註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出發點,考查“文化基礎”中的“科學精神”,其精神主要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考後反思:日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著的諸如重形式不重內容、重技法不重寫作、重講解不重閱讀、重套路不重思維、重情感不重思辨、重隨機命題不重系統訓練等弊端,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對未來考生也是壹個十分重要的提醒: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義。

 “幸存者偏差”不算超綱

 可以談片面與全面

 西安遠東第二中學教研室副主任、省級教學能手張建成老師認為,材料中的現象可以概括為“幸存者偏差”,駁斥的是壹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談:

 1. 壹葉障目不見泰山——談片面與全面。分析材料會發現:中彈後能飛回來的飛機,說明損害的不是要害部位,油箱引擎受到損壞的已經飛不回來了,開始篩選的過程就錯了,結果必然是錯誤的。從社會生活現象觀察,比如個人層面的北大才子賣肉,教育方面的分數為王,科技方面的自我陶醉……都可能是片面篩選的結果。文章可以從正反兩面去辯證思考,從而避免幸存者偏差,而不是經過錯誤篩選的片面認知。

 2. 力排眾議堅持真理——談科學質疑精神。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分析信息比占有信息更重要,如何去分析篩選有用信息是個人必備的能力之壹,這就需要批判性思維和質疑精神。例如壹些網友往往在了解事實真相之前,就受情緒鼓動,在道德上綁架他人,不會冷靜思考,仔細分析,或者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蹭熱點“澆壹己塊壘”,造成網上亂象叢生。

 材料體現的統計學理論“幸存者偏差”,不能說是超出了學生的認知範圍,它恰恰是學科整合、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如果有大量的閱讀應該會接觸到這些詞,還有很多:破窗效應、馬太效應、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等等。即便語文課堂沒有講到,政治課和數學課也會有所涉獵。

 別“壹心只讀聖賢書”

 全面發展 辯證思考

 陜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中語文教師田甲林認為,今年的作文題沒有設置太多的審題“陷阱”,重點考察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寫作能力。要求考生摒棄“壹心只讀聖賢書”的“小我”,做有全面發展辯證思考的“大氣”之人。

 田甲林認為考生至少可從五方面來考慮作文的立意:

 壹是重視系統思維,全面地看待問題。考生可以借助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去思考如何避免“壹葉障目,不見泰山”,事實上,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運用系統思維來處理問題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失敗的樣本不該被忽視。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更多地是將目光投向成功者,但事實上,失敗的樣本更值得去觀察和反思,正如這則材料中提到的,中彈少的部位壹旦中彈可能就無法返航,正是引導人們從失敗中汲取成功的要素。

 三是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在材料中,軍方只關註到彈痕多的地方是需要加固的,忽略了彈痕少的地方更需要加固,這提醒我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要不得,要更加理性、深入地去認識事物。

 四是*者迷,旁觀者清。在這則材料中,軍方身處戰爭之中,被求生欲、求勝欲遮住了雙眼,此時旁觀者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命脈所在,核心所在,因此考生也可從這壹層面進行立意。

 五是不迷信數據和所謂的專業人士。材料中的軍方經驗豐富,其調查也有客觀數據,但統計學家並沒有被牽著鼻子走,反而關註到被忽視的、未采納的數據,從而得出了更加準確的判斷,因此,不迷信權威,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思考與判斷也是立意的壹個方向。

 要寫出立意深刻

 有思維性的作文有難度

 華清中學正高級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張德昌認為,今年高考作文題立足培養學生認識、參與社會的能力,著重考察學生的思辨力,檢查學生處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張老師認為作文立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看問題要全面,只有全面認識問題才能做出科學結論。尤其要留意被大家忽視的地方,像材料中所說,大部分人只看到飛機受了重傷的部位,而沒有留意其受了輕傷的部位,但沃德卻分析這些輕傷部位壹旦重傷後果不堪設想,考生可從現實生活中應給予普通人群體更多關註的角度引申,盡管他們時常不太顯眼,可壹旦發生問題將牽涉甚廣,比如,可以從城市若無外來務工賣早餐者或保潔員或建築工人,是否還能正常運轉等方面來引申。

 其次,要勇於堅持自己的觀點。只要經過科學分析得出的結論,壹定要堅持,不要被權威****。

 第三,要有預防挫折的能力。材料中飛機因某些部位沒有受傷得以飛回,若這些部位壹旦受傷,飛機再無法飛回。考生可從抗挫折教育方面引申。

 張德昌老師認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性,要有大局意識、求真意識,這些正是壹個人成功的必備要素,既可從大的方面比如國家的發展,政策的制定,也可從小的方面,如人的成長來談。大部分學生都能依據材料寫出自身見解,但要寫出立意深刻、又有思維性的作文還是有壹定難度。 華商報記者 雷婧 付啟夢

 發散思維

 擇校熱問題上

 容易犯“幸存者偏差”的錯誤

 看到陜西高考作文題目時,西安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張維群教授和幾個同事也在熱烈討論,因為材料體現的正是統計學理論“幸存者偏差”。提到高考作文,張維群說,“題目出得非常好,但是對於高中生來說稍微有點難。如果我寫高考作文,會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談個人、企業和政府決策的科學性。”

 “幸存者偏差最初是統計學概念,又叫生存者偏差,是規避‘沈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決策偏差問題。現在‘幸存者偏差’在統計學、經濟學和哲學學科中都有其寓意的詮釋。從統計學角度來說,是獲得決策的樣本數據要有代表性,若出現‘選擇性樣本’,推斷是有偏的,結論自然會有錯誤。”

 “幸存者偏差”是大家在生活中經常犯的錯誤。例如壹個孩子說,姐姐穿花襯衣喝牛奶吃雞蛋考上北大了,我也要穿花襯衣喝牛奶吃雞蛋,也能考上北大。例如擇校問題,家長的想法“上就壹定能考上好的大學”,但實際上,考上好大學,還與個人天分、勤奮、老師培養等很多因素有關。還有看病時,親朋建議,我的病就是找某個醫生看好的,可能100個人中只有壹個病愈了,也不壹定是醫術高明的原因,也有個體差異因素。這些現象都是有偏信息,產生的決策悖論。

 現實中,企業喜歡向成功企業學習,研究熱門領域,但沒有看到其實該企業成功的本質信息也許是看不見的東西。比如,阿裏巴巴的成功,除了取決於管理者個人能力,還要取決於那個時代和環境等諸多因素。企業學習很重要,但決策壹定要充分掌握全面信息,否則,可能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

 而壹個地區政府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成功有***性的問題,但也有地域、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學習過程中,若掌握信息不充分、不全面也可能會導致決策偏差。所以無論是個人、企業、政府乃至國家做決策,首先是應保證決策源信息的充分全面,其次是還應在信息中分析梳理找出內在本質因素,最後制定適合的戰略決策。反面的典型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東施效顰”等。這就要求,在大數據時代保障信息源和數據源全面充分和多元、多渠道的信息,有效避免決策信息的偏誤,才不會導致“幸存者偏差”。

  • 上一篇:八字模型經典題型
  • 下一篇:空心杯電機和無刷電機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