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中国古代关于感恩的典故

中国古代关于感恩的典故

一、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的连接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心的“感谢”吧。

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译为“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传承初期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纂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三、慈母之恩:

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春晖三晖

四、小羊跪着吃奶,狗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依次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 先前讲结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去世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绊倒恩人的敌手;寂静讲一个儿童拯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概括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六、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因而常遭受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饱一半。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会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感动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俞相赠。

七、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伯牙擅长弹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玩耍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援用古琴弹了起来。也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附加伯牙每奏一首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死亡。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八、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吞炭弄哑声,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遇到却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九、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的脊梁。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另一位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然而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如果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一要求于是,邻近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块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惫。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 上一篇:汙水處理工藝流程(從汙水到清潔水的轉化過程)
  • 下一篇:相愛33年堅持不要孩子,嫁給豪門浪子的周慧敏,真的幸福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