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部編版高壹上冊語文第八課《琵琶行並序》課文原文、教案及知識點

部編版高壹上冊語文第八課《琵琶行並序》課文原文、教案及知識點

#教案# 導語《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壹首長篇敘事詩。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 敗、民生雕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以下是 整理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部編版高壹上冊語文第八課《琵琶行並序》課文原文

 琵琶行並序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唿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消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2.部編版高壹上冊語文第八課《琵琶行並序》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這種文學體裁

 2、領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涵;體會詩人貶謫郁悶之思

 3、體會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難點: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教學準備:PC機、《琵琶行》朗讀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主要內容:

 1.了解詩人白居易及其詩歌創作。

 2.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本內容。

 3.理清文章結構,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壹)音樂是壹種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它不像藍天白雲、飛禽走獸、山峰河流那樣可視可感。如何才能把這難以捉摸的音樂用文字表現出來呢?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寫音樂的典範,自唐以來歷詠不衰。今天,我們就壹起聆聽這美妙的音樂。(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壹位盲人將要離開人世時,對別人說:“我多想看看陽光及世間壹切美好的東西啊!”人們請來莫紮特,莫紮特用小提琴拉了壹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淚,說:“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陽光、鮮花、小鳥、河流。”盲人帶著喜悅滿足的神情離開了人世。俄 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後,老淚縱橫,說自己“觸摸到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美妙的音樂能引起不同經歷、不同心境的人***鳴。《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沈演奏就使壹代詩人白居易潸然淚下。現在,我們就壹起來體會琵琶女的高超技藝,欣賞作者化琴聲為美妙詩句的非凡本領,探究作者淚濕青衫的原因。(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行”這種體裁及寫作背景

 (壹)作者(參《教學用書》)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以44歲為分界線,前期抱定“兼濟天下”之思,後期則“獨善其身”。

 是唐代繼杜甫以後又壹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生活在安史之亂之後,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青年時代,因而能廣泛接觸社會,了解民生疾苦,所以他的詩歌從創作開始就走上了現實主義道路。

 2.詩歌主張和創作: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反映時事,為現實而作。

 “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反映人發疾苦。

 著有《白氏長慶集》,有代表作《長歌恨》、《琵琶行》等。

 (二)“行”這種體裁

 明確::“行”是樂曲的意思;“歌”與“行”名稱雖不同,但並無嚴格的區別,後來就有“歌行”壹體。“歌行體”為南朝宋鮑照所創,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自創格調,而其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壹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希夷的《代悲白頭吟》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誌。

 特點:

 1、篇幅可短可長。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十八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壹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車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有八十八句。

 2、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議論、抒感慨融為壹體,內容充實而生動。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詩中既有“行人”出征時的記敘,又有“道旁過者”與“行人”的問答,也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感嘆,讀後真能摧人肝腸。再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有風卷茅屋的記敘,也有“歸來倚杖”的嘆息,更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強烈抒情與願望,讀後令人唏噓不已。

 3、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歌行”體詩歌在格律、音韻方面沖破了格律詩的束縛,由於它要“放情長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壹韻到底,平仄講究就很困難了。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換了好幾個韻腳。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4、句式比較靈活,壹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嗚呼”),也有九言的(“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三)寫作背景

 《琵琶行》作於唐憲宗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秋,時白居易四十五歲,任江州司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遺,後又任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禦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嘩。藩鎮勢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進壹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的“反側”之心。這時白居易挺身而出,堅決主張討賊,認為否則國將不國。白居易這種主張本來是對的,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有人就說他官小位卑,擅越職分。再加上有人給他羅織罪名,於是貶之為江州司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是刺史的助手,聽起來也像是不錯,但實際上在中唐時期這個職位是專門安置“犯罪”官員的,是變相發配到某地去接受監督看管的。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學依次朗讀序文和全詩,每人讀壹段,並正音。

 2、小聲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教師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把握詩歌內容:

 學生快速默讀詩序文和全詩,把彼此對應的部分找出來。

 明確: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壹段對應;第四、五句(“問其人……轉徙於江湖間”)同詩的第二、三段對應;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對應。

 四、作業:反復讀全詩

 第二課時

 壹、鑒賞詩歌

 1、提問: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確: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壹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詩人邀請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

 2、賞析琵琶女的第壹次演奏

 (1)學生自由朗讀詩的第壹段。

 (2)學生思考:琵琶女第壹次演奏的曲子是什麽,文中沒有明確交代,同學們能判定出是哪種基調嗎?有什麽理由?

 明確:它的基調是悲涼的,理由有二:壹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確實打動了“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其余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寫餞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托它的。

 (3)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壹段。

 3、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2)學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弦,並已進入樂曲的境界中。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寫琵琶演奏大概根據當時心緒選定的壹支曲子,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第三極端(“輕攏慢撚抹復桃……四弦壹聲如裂帛”)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

 (3)學生思考:作者分幾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麽》?每壹個樂段的內容是什麽?詩人是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樂曲情調的?

 明確:作者分四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第壹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之聲作比,再著壹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憂愁暗恨”,並期待著變化的到來。第三樂段壹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 潮到來的信號;它發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了“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第四樂段寫樂曲的終止,寫出了琵琶樂曲終止時的特點,跟鋼琴曲子最後用主和弦終止全曲壹樣具有顯著的藝術效果,使聽眾繼續沈浸在樂曲的境界裏。

 (4)本段用“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麽作用?

 明確:小側面烘托,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沈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

 (5)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二段。

 4、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學生默讀三至五段。

 (2)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調子如何?理由是什麽?

 明確:調子悲涼,與《霓裳》、《六麽》不同,從“滿座重聞皆掩泣”和“江州司馬青衫濕”可看出。

 (3)作者寫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麽不同?

 明確: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境界。第三次作者從側面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二、寫作特色

 1、情節曲折,波瀾起伏

 在“醉不成歡慘將別”的時候,便“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將情節推向另壹個境界。第壹次琵琶演奏已畢,“東船西舫悄無言”,似乎可以結束了,忽然又“沈吟”、“斂容”,琵琶女要訴說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訴說壹完,詩人便抒發自己的感慨,將自己的遭遇與琵琶女的遭遇聯系起來,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奏壹曲,樂聲進入了高 潮,但詩人不再作正面描寫,只說其聲“淒淒”,並“不似向前”,寫到這裏,就戛然而止。這樣,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產生意深境遠的感覺。這種曲折多變的情節,使琵琶女富於戲劇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現,她的琵琶絕技也得到了細致的描繪;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2、以情動人

 這首詩以情動人,敘述事件,描寫人物全都充滿抒情 色彩。送客壹節即以“秋瑟瑟”、“慘將別”、“茫茫江浸月”,給環境制造了傷感的氣氛。琵琶女第壹次演奏,詩人在描寫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調時,讓情思幽恨貫穿始終。自敘身世壹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滿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產生的種種哀傷。詩人自嘆經歷,處處以環境襯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寫了漂淪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淒淒的弦聲與哭泣聲相互照映,更是寫盡了詩人的悲痛之情。全詩使用的典故很少,語言精練明暢。詩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寫詩吊念他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可見本詩在白居易生前就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傳誦極廣。

 3、畫面精采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稱絕妙的“有聲畫”,畫面非常精采。

 ⑴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圍。如秋江夜別“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這種蕭瑟的秋景對離情別緒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四句描寫了環境的惡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淪落”之情。

 ⑵用人物的神態、動作描繪出畫面,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畫面傳神地描繪了琵琶女嬌羞的神情和猶豫遲疑的復雜心理。再如“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這裏描繪琵琶女曲終時的動作、神態,不僅使人感到她的教養、經歷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現她由彈奏到自敘身世的內心活動。另外“滿座重聞皆掩泣”之後的壹個特寫鏡頭,詩人“淚濕青衫”。畫面的基調落在壹個“泣”字上。當然對曲調理解最深的,動情最濃的,以至“淚濕青衫”的,還是詩人自己。“泣”的內涵顯然是豐富的、深沈的。

 4、敘事抒情水乳交融

 本詩所敘之事(秋夜江頭送客、琵琶女的悲劇命運、作者的貶謫生活)飽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人物的動作,心理的細致描寫;人物以抒情方式傾訴悲懷;精當的說明和議論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誌”、“說盡心中無限事”、“初為《霓裳》後《六幺》”、“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等等,對於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畫龍點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視的。

 凡此種種,都使這首詩滿含著抒情氣息,做到了敘事與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強了作品的感情 色彩和藝術魅力。

 5、形象類比,抒情言誌

 《琵琶行》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在中唐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畸形繁榮的生活環境裏,在當時互相傾軋、仕途險惡的政治背景裏,琵琶女的形象和詩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現實的典型意義。此詩用形象類比法把兩人之間的悲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進行類比,最後融合為壹,從而推出兩個藝術形象都有懷才不遇、淪落天涯的感慨的結論。形象類比,抒情言誌,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6、結構謹嚴

 詩從“送客”起筆,繼而寫了“尋聲”,“邀彈”、“詢問”、“訴衷”、“感慨”等壹系列互相關聯,層層推進的情節。這些情節分則各為壹個場面,合則是壹篇完整、和諧的詩篇。

 三、作業:

 1、背誦全詩

3.部編版高壹上冊語文第八課《琵琶行並序》知識點

 壹、作者簡介

 《琵琶行並序》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壹。白居易772年—846年,號香山居士,河南省新鄭人。唐代先生主要詩人。

 二、背景

 唐元和十壹年秋天,詩人被貶江州司馬已有兩年了,詩人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時,偶遇壹位年少時的藝技,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非常的郁悶,結合自己遭遇,創作出了這首的詩。

 三、字詞解釋

 (1)左遷:貶官,降職。與下文所言“遷謫”同義。古人尊右卑左,故稱降職為左遷。

 (2)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

 (3)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

 (4)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

 (5)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這裏指嫁的意思。

 (7)為:做。

 (8)賈(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擺酒。

 (10)快:暢快。

 (11)漂淪:漂泊淪落。

 (12)出官:(京官)外調。

 (13)恬然:淡泊寧靜的樣子。

 (14)遷謫(zhé):貶官降職或流放。

 (15)為:創作。

 (16)長句:指七言詩。

 (17)歌:作歌,動詞。

 (18)凡:總***。

 (19)言:字。

 (20)命:命名,題名。

 (21)潯陽江:據考究,為流經潯陽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龍開河(97年被人工填埋),經湓浦口註入長江。

 (22)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

 (23)瑟瑟:形容楓樹、蘆荻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24)主人:詩人自指。

 (25)回燈:重新撥亮燈光。回:再。壹說移燈。

 (26)掩抑:掩蔽,遏抑。

 (27)思:悲傷的情思。

 (28)信手:隨手。

 (29)續續彈:連續彈奏。

 (30)攏:左手手指按弦向裏(琵琶的中部)推。

 (31)撚:揉弦的動作。

 (32)抹:順手下撥的動作

 (33)挑:反手回撥的動作。

 (34)《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為西域樂舞,唐開元年間西涼節度使楊敬述依曲創聲後流入中原。

 (35)《六幺》:大曲名,又叫《樂世》《綠腰》《錄要》,為歌舞曲。

 (36)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37)嘈嘈:聲音沈重抑揚。

 (38)小弦:琵琶上最細的弦。

 (39)切切:形容聲音急切細碎。

 (40)間關:象聲詞,這裏形容“鶯語”聲(鳥鳴婉轉)

 (41)幽咽:遏塞不暢狀。

 (42)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為冷澀。難,與滑相對,有澀之意。

 (43)凝絕:凝滯。

 (44)暗恨:內心的怨恨。

 (45)迸:濺射。

 (46)曲終:樂曲結束。

 (47)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壹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48)帛:古時對絲織品的總稱。

 (49)舫:船。

 (50)斂容:收斂(深思時悲憤深怨的)面部表情。

 (51)蝦(há)蟆陵:“蝦”通“蛤”。在長安城東南,曲江附近,是當時有名的遊樂地區。

 (52)教坊:唐代管理宮廷樂隊的官署。第壹部:如同說第壹團、第壹隊。

 (53)秋娘:唐時歌舞ji常用的名字。泛指當時貌美藝高的歌伎。

 (54)五陵:在長安城外,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個漢代皇帝的陵墓,是當時富豪居住的地方。

 (55)纏頭:用錦帛之類的財物送給歌舞ji女。指古代賞給歌舞女子的財禮,唐代用帛,後代用其他財物。

 (56)綃:精細輕美的絲織品。紅綃:壹種生絲織物。

 (57)鈿(diàn)頭:兩頭裝著花鈿的發篦;銀篦(bì):壹說“雲篦”,用金翠珠寶裝點的首飾。

 (58)擊節:打拍子。歌舞時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59)等閑:隨隨便便,不重視。

 (60)顏色故:容貌衰老。

 (61)浮梁:古縣名,唐屬饒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鎮市,盛產茶葉。

 (62)去來:離別後。來,語氣詞。

 (63)夢啼妝淚:夢中啼哭,勻過脂粉的臉上帶著淚痕。

 (64)紅闌幹:淚水融和脂粉流淌滿面的樣子。

 (65)重:重新,重又之意。

 (66)唧唧:嘆聲。

 (67)嘔啞嘲哳(zhāozhā):嘔啞,擬聲詞,形容單調的樂聲;嘲,形容聲音繁雜,也作啁哳”。

 (68)琵琶語:琵琶聲,琵琶所彈奏的樂曲。

 (69)暫:突然,壹下子。

 (70)卻坐:退回到原處。

 (71)促弦:把弦擰得更緊。

 (72)向前聲:剛才奏過的單調。

 (73)掩泣:掩面哭泣。

 (74)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當時的官階是將侍郎,從九品,所以服青衫。

  • 上一篇:鋼筋有哪幾種符號?
  • 下一篇:qq空间说明大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