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求生命科學導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論文

求生命科學導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論文

已經過去的20世紀是壹個知識爆炸的歷史時期。該世紀四五十年代,壹門直接關系人

類自身、人類生活的新學科— — 生命科學開始發軔,到70年代已成為當代熱門學科,使廣大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工作者不能不密切關註、積極參與。生命科學的崛起,豫於生物科學的

突飛猛進,然而又不局限於生物科學範圍。例如,研究生命運動的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揭開

了生命的奧秘,特別是生物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基因成分研究的突破,首例無性

繁殖“多利 克隆羊的試驗成功,以及安樂死問題在世界範圍內的爭論,都和社會科學有著千

絲萬縷的聯系,從而生命科學不僅是當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最大趨勢,而且對人類的生命活動

規律和現有生存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把握這種規律,認識這種影響,又勢必成為社會科學

專家學者的課題。生命哲學、生命倫理學、生命法學、生命美學等新學科,就是由生命的發展

所拓展的當代社會科學新視野。

、生命哲學:對生命本身的哲理思考

過去的哲學只關註人的社會或文化屬性,而忽視人的自然生命屬性,這就把人只看成是

社會或文化的存在,投註意人因為有了自然生命存在而存在。生命科學啟示我們,投有自然

生命就投有壹切,對人來說,第壹寶貴的就是自己的自然生命,因此人應該認真思考,人怎樣

括著才符合生命的本性,才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生命科學又啟示我們,人的自然生命之所

以能夠存在,是因為有自然生命的能量即生命力存在,因此人活著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

活得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所以人應該激發、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

限的生命力。這種從生命科學引發而成的生命哲學,促使現代人辯證地對待自己的生命歷

程,既克服消極的悲觀主義,又消除盲目的樂觀主義;既懷有積極人世的人文主義精神,又不

乏順其自然的自然主義態度;既洋溢對生命限度的超越性,又充滿對生命價值的創造性。

生命哲學之所以能夠從生命科學獲得啟示,原因蓋出於對現代人自然生命態度和質量

的憂慮。人們看到現實社會中,固然有不少人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甚至為他人生命的存在

而奉獻自己的生命,體現了最為輝煌的生命價值取向,但也有不少人為了滿足聲色犬馬的生

理刺激,追求燈紅酒綠的官能滿足,不 暗浪費生命,甚至為吸毒而摧殘自己的生命,為貪財而

毀滅他人的生命。人們還看到現代文明固然為現代人帶來了福祉,但也帶來了人類生存環

境的破壞,使不少人產生了壹種源於自然生命深層的憂患意識。此外,過於理性的社會和富

裕的物質生活,又使不少人緣於自然生命底蘊的欲望和血性之氣消弭,失去了個性的鮮亮的

原生色澤,遞減了生命力的自然形態的強度。因此,出於對現代人自然生命的深切關懷,生

命哲學也就以喚醒生命、指導生命、強化生命為己任。

生命哲學在獲得以上所述生命科學啟示的同時,又把這種啟示和與生態學相互聯系的

生態哲學結合起來,研究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成為壹種引人註目的生態智慧。哲學不僅是

古希臘人所說的極具活力的“愛智慧”的學問,而且哲學關註的智慧本來就是人生命中的能

力和對生命的態度。生態智慧發現,人和自然相互作用,實際上就是人的生命和自然生命的

相互作用;還認為人對自身生命的熱愛和珍惜,首先要建立在熱愛和珍惜自然生命的基礎

上。生態學的重要分支大地倫理學的奠基人萊奧波爾德指出,人只是自然有機體中不可分

割的組成部分,其他生物和人壹樣都有自己的生態位和自身的內在價值,因此人類除了滿足

生機的需要外,沒有權力縮減生命形式的豐富多樣性。歷史學家湯因比更在《人類與大地母

親》壹書中提出警告:“如果生物圈不再能夠作為生命的棲身之地,人類就將遭到種屬滅絕的

命運,所有其他生命形式也將遭受這種命運。”?

生態智慧或生態哲學,作為壹種生命哲學,決不是灰色的理論,而是人和自然親和活動

的產物。這在被人譽為世界哲學泰鬥的挪威學者奧耐·聶斯的人生和學術經歷中可以看得

十分清楚。對聶斯來說,哲學不僅是壹種愛智慧,而且是將智慧之愛付諸行動。他是壹個著

名的喜馬拉雅山攀登者,長期生活在渡羅的海的壹個小島上,經常觀察並驚嘆海中物種的多

樣性和生命的豐富性。他在壹個小木屋裏構建他的生態智慧理論,滿懷熱情地引導人們走

出這個充滿生態危機的時代。他的“太我實現”觀點認為全體生命有著內在聯系,人類真正

的成熟的心理發展應該是和所有生命合作,和諧相處,在壹個“太我”中實現所有生命最大的

潛在的價值。可見,由於生態智慧或生態哲學的參與,使具有堅實的科學性的生命哲學,又

平添無限生機和活力

= 、生命佗理學:對生命控制的道德觀念

生命科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社會模式不僅具有巨大的沖擊力量,而

且改變了傳統社會價值觀,提出了種種道德倫理理論,特別是使原有的生命道德問題空前復

雜化尖銳化。為了研究與生命直接相關的包括醫學中的倫理問題,探討生命科學控制生命

過程和生命質量的倫理原則,生命倫理學這壹社會科學新學科應運而生。

生命倫理學發軔於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1969年和1971年分別於紐約和華盛頓相繼

成立了生命倫理學研究機構,並分別出版《海斯區斯中心報告》和《醫學與哲學雜誌》,1978

年肯尼迪研究所又編撰了《生命倫理學百科全書》,從而把這壹學科推向各地,形成世界規

模。近年來,生命倫理學研究又出現了幾個熱點,如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的科研小組。

首例無性繁殖綿羊“多利 克隆成功,引起了世界性的激烈反響。因為人們看到此項技術有

可能應用於人而產生克隆人,從而造成生育模式的改變,人倫關系的模糊、性別比例的失調、

人類基因的損害。又如世界各地許多人贊成安樂死,也有許多人反對,贊成者認為安樂死可

以使病人免受疾病長期折磨的痛苦,因而符合人道主義精神。反對者認為安樂死違反了生

命的神聖性和不可侵犯性,因而和傳統道德規範沖突 由此又產生病人的安樂死自主決斷

是否應該成為實行主動安樂死道德上的充分理由的不同意見,因為這有可能出現醫療道德

滑坡、護理質量降低情況,甚至使某些醫護人員或病人家屬的險惡用心得逞。再如,生命科

學的基因診斷技術可以使得基因治療成為可能,但也可能使人類喪失千萬年來在繁衍過程

中形成的多樣化的遺傳特性,從而人類基因庫就失去生態平衡。而且這壹技術在治療“致病

基因”時,又存在對基因遺傳病人是否尊重個人的自主權、平等權和隱私權等原則分歧,因而

有可能導致壹些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由於生命倫理學從人性出發,立足於人權,維護人的生命道德,因此它的研究是以人類

生命權益為宗旨的。例如它為了提高人類生命質量,探討自然、社會、環境和生命、生命權的

關系;它還關懷人的生命結束時期,提出自然死、尊嚴死等倫理規範。為此,托馬斯·比徹姆

和詹姆斯·奇爾德雷斯在《生命倫理學原則》壹書中,提出了自主、不傷害、行善、公正四條基

本原則。

對生命科學控制生命過程和生命質量的倫理研究是全球性的。在我國,也存在體外受

精、試管嬰兒、重組DNA、優生術、變性術、性別選擇、器官移植、精神病遺傳者的婚姻控制、

精神病人的行為控制、殘缺新生兒的地位和待遇、“植物人”護理,以及動物實驗、植物保護、

環境衛生等許多和倫理道德有關的問題。我國學者邱仁宗在1987年出版了《生命倫理學》

專著,說明這壹新學科在我國也引起了重視,但近十年來在新條件下的醫護患關系、人體實

驗、康復醫學等重大倫理問題在書中尚未涉及,又表明我國的生命倫理學研究還需要提高壹

個新的層次。 ·

三、生命法學:對生命保護的法律意識

“多利羊 克隆成功,成為全球熱門話題,影響所及,法學界也聞風謀劃因克隆而來的法

律對策。其實,自生命科學誕生之時起,為生命立法的問題早就在有識之士的考慮中了。在

20世紀7O年代,各國有關生命的立法,已至少涉及20多個方面,如精神衛生立法、生育和人

123政策立法、醫療事故預防立法等等。現在,以基因工程、遺傳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

已成為生命科學的主旋律,有人預言2l世紀是統壹生物學世紀。將“生物壹社會人”的生命

科學研究,統壹到科學規範和法律制度的軌道上,是生命法學的形成原因,也是生命科學對

生命法學的巨大挑戰。

從DNA被發現到“人體阿波羅計劃”,再到“多利羊”克隆成功,表明生命科學的發展越

來越快,但也會引起很多麻煩。例如,人類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組研究或實驗活動,如果缺

乏嚴格法律規則約束.有可能因科研人員違規操作或其他各種原因導致對人類的毀滅;對人

類個體基因的檢測與公開,有可能會侵犯個人隱私權;異常基因者的檢測和公開,有可能受

到社會各方面歧視;發現異常基因胎兒是否都要求孕婦中止妊娠;基因改變是否為新的民族

主義創造技術條件;對基因疾病患者治療是否有法律依據?

又如,人體克隆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有可能混亂人與其克隆體的倫理關系和法律關系;

為了延長或拯救人的生命,截取克隆人部分器官,是否會觸犯殺人罪、傷害罪等刑法罪名;為

了優化生殖生育功能、改善人類生命質量,通過基因選擇、基因識別篩選後復{6j健康、有特定

基因的克隆人,有可能改變人類固有的遺傳性狀.從而打破人類自然進化的運動規律,導致

後天免疫力功能性匱乏等致命缺陷的潛伏與發生;人體克隆等復制技術應否設定法律禁區

和如何設定?

再如,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防治遺傳病的醫用研究,有無設定法律限制;生產人體器官替

代品或人體有用物質,是否進行安全性、科學性、可行性的測試與論證;研制在人體中植人的

“生物芯片 以調節、改善人體生命活動機能.是否設定符合有關法規的風險防範機{6j和嚴

格操作規程;電子生物工程技術的研制、開發和應用,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的失控

而給人類帶來某種傷害和災難?

以上所述.表明“尋求壹個滿足人類自然生命體未來發展要求的,且為科技發展、社會倫

理標準與法律規則***同認可的法律制衡機制,這將成為今後生命法學研究的攻堅課題”。

令人欣喜的是,生命法學研究在我國已經登堂人室。1997年6月,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

究所召開了上海市生命法學理論研討會,會上宣布成立我國第壹個“生命法學研究中心 。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這門充滿生命力的新學科,在我國必然更加發揚光大。

四 生命美學:對生命狀態的審美觀照

古今中外哲人智者對生命狀態大都重視,黑格爾更認為“自然美的頂峰是動物的生命”。

但是,從美學角度對生命狀態進行審視,並對生命美異乎尋常的關註,還是生命科學興起之

後的事。

當代社會科技相當發達,物質文明程度很高,但生命狀態不壹定美輪美奐,甚至暴露出

許多假惡醜的反審美傾向。自然界生物慘遭塗炭和銳減,已成不爭之事實。但人們還是在

殺戮野生動物,砍伐原始森林.以滿足永無饜足的欲望。殊不知摧殘自然界生物的生命.等

於摧殘人類自己的生命.人類已經無可奈何地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了。更嚴重的是現在人們

生命力的弱化速度越來越快.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今非昔比,恐懼、焦灼等生命萎縮現象屢

見不鮮.頹廢、自虐等生命墮落現象觸目驚心。近年來生命科學的欣欣向榮,使美學界人士

深切感到社會生活中生命狀態的反審美傾向再也不能任其泛濫了。他們發出重塑生命、還

我生命的呼籲,渴求生命之樹茁壯成長 生命之花燦爛開放、生命之火輝煌燃燒、生命之水歡

暢流動。某些美學界精英人物還清醒地看到,長期以來我們的美學家在象牙之塔裏陶醉於美學

的空虛繁榮,沒有對現實生活中由於壹些人對生命的冷漠、欺騙和殘暴所造成人生的不幸予

以正視和關懷,於是美學成了壹種於世無補的點綴。再有,我們的美學研究面雖然很廣,但

恰恰忽略了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沒有對生命意識、生命體驗、生命創造進行美學的闡釋。

於是,我們的美學體系和教材雖然林林總總、蔚為大觀,但難以在其中看到生命的綠色或剖

傷,聽到生命的呼喊或哭泣,嗅到生命的芬芳或黴味.魁摸到生命的歡跳或窒息。美學這種

落後狀況,比起生命科學的如火如荼,顯得太不協調。於是-~-]以生命科學為參照系的生命

美學悄然綻放,成為美學園地鮮艷奪目的奇葩。生命美學雖然和生命科學壹樣,關註人的生

命現象,但是它不是像生命科學那樣執著於生命的功利性和科學性,而是著眼於生命審美性

和本體性。這也就是說,它對生命的審美現象和本質更感興趣,在對形形色色生命狀態的審

美觀照過程中,如我國學者所說的那樣,。時肘顧念著人的現實歷史境遇、顧念著人的生存意

義、顧念著有限生命的超越,顧念著生命中無比神聖的東西 ,而且思索生命的終極追問、終

極意義、終極價值,通過生命的存在實現生命的超越,因此,生命美學是壹種研究人類生存方

式與審美活動的關系, 以探索生命的存在與超越為旨歸的美學”。Ⅱ

順便指出.美育作為壹種運用美學原理進行審美活動的教育,也是美學的有機組成部

分。由此,生命美育也是生命美學研究的對象。它壹方面涉及生命的全過程,研究人類從受

孕到死亡的審美現象和審美方法,指導人們如何進入審美的人生境界,因而和終身教育有密

切的關系;另壹方面有助於人的審美素質的形成,審美素質能夠把人生的外在目的轉化為內

心的生命體驗,使個體生命環境充滿詩意,在提高生命質量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因而又和

素質教育有內在的聯系。

  • 上一篇:放牛班的春天主題曲歌曲(翻譯·要漢字的·(學得快些呢·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呢)·謝咯(*^__^*) ……
  • 下一篇:初二下學期數學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