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針灸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針灸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1)體針

體針療法又稱為“毫針療法”,是以毫針為針刺工具,通過在人體十四經路上的腧穴施以壹定的操作方法,以調通營衛氣血,調整經絡、臟腑功能而治療相關疾病的壹種方法。體針療法是我國傳統針刺醫術中的最主要、最常用的壹種療法,是針刺療法的主體。

取穴:胰俞、脾俞、膈俞、腎俞、足三裏、三陰交。

配穴:多飲、煩渴口幹者,加肺俞、少商、金津、玉液、承漿、意舍、陽池,以清熱保津;多食易饑、便結者,加中脘、胃俞、大橫、腹結、內庭、豐隆,

以清胃瀉火;多尿、腰痛、耳鳴、心煩、潮熱盜汗者,加關元、太溪、然谷、照海、復溜、太沖,以滋陰益腎;神倦乏力、少氣懶言、腹瀉頭脹、肢體困重者,加胃俞、天樞、氣海、陰陵泉,以健脾利濕。

施術:背俞穴針向棘突,進針1~2寸。依據病情把穴位分成兩組交替運用,補瀉兼施,以針刺得氣為主,留針15~30分鐘,間歇行針,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為1療程,每療程間隔3~5天。註意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2)芒針

取穴:中脘、上脘、天突、關元、秩邊。

配穴:足三裏、內關、五臟俞穴。

施術:上消以天突、上脘為主;中消以中脘為主;下消以秩邊、關元為主。

(3)梅花針

梅花針又稱“七星針”,是用5~7枚不銹鋼針,集束固定在針柄的壹端而成,它是由我國古代的“半刺”、“浮刺”、“毛刺”等針法發展而來,屬叢針淺刺法,是用多支短針淺刺人體穴位的壹種針刺方法。

取穴:以脊柱兩側為主,重刺胸椎7~10兩側及額面部、足三裏、合谷;取後頸部,骶部與氣管兩側、顏面部、乳突區、內關、足三裏;以後頸部、骶部、胸椎7~10兩側為主,配內關、足三裏、中脘。

施術:輕度或中度刺激。

(4)電針

電針法是將毫針法與脈沖電流刺激相結合的壹種方法,利用不同波形的脈沖刺激以強化針刺穴位的調節功能,達到增強療效的作用。

取穴:胰俞、肺俞、脾俞、腎俞、足三裏、三陰交。

施術:每次選2~3個,針刺得氣後接電針儀,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通電15分鐘,隔日1次。

(5)耳針

取穴:胰、內分泌、肺、胃、腎、膀胱、三焦、渴點、饑點。

施術:每次選3~4個,常規消毒後針刺,中等或輕刺激,留針15~30分鐘,隔日1次。

或耳穴壓丸法:耳廓局部消毒,將王不留行籽粘附於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膠布中央,再貼敷於耳穴上,給予適當按壓使耳廓有發熱、脹痛感。壹般每次貼壓壹側耳穴,兩耳交替,也可兩耳同時貼壓。患者於貼壓期間自行按壓數次,每次每穴1~2分鐘。每次留丸3~5天,7次為1療程。

(6)灸法

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部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天然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壹種外治方法。它能治療針刺效果較差的某些病癥,或結合針法應用,更能提高療效,是針灸療法中壹項重要內容。施灸材料主要是艾葉制成的艾絨,其易於燃燒,氣味芳香,且燃燒時熱力溫和,直達肌膚深部。

取穴:胰俞、肺俞、脾俞、胃俞、眼俞、腎俞、大椎、足三裏、太溪。

配穴:肺熱加魚際;脾胃郁熱加中脘;腎氣不足加關元、氣海。

施術:將上穴分為2~3個壹組,每日選1組,每穴用艾炷隔姜灸5~10壯,懸灸亦可,以皮膚紅潤為度,切忌灼傷皮膚引起感染。

取穴:液門、陽池、胰俞、三焦俞。

施術:將鮮橘皮(或幹品用溫水浸泡變軟)剪成2平方厘米大小並切壹長約1厘米的切口。進針後行平補平瀉手法,然後將艾條插於針柄頂端並與之平齊,取備好之橘皮套在針身靠近皮膚處,使橘內皮貼近皮膚,取壹硬紙皮隔在艾條與橘皮之間,從靠近皮膚壹端點燃艾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 上一篇:辦理護照需要什麽材料
  • 下一篇:制作電子相冊哪個軟件比較好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