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如何認識機器大生產的出現惡化工人的生活勞動條件

如何認識機器大生產的出現惡化工人的生活勞動條件

李楠

摘要:從社會發展的進程來認識機器出現後對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發展的重要影響。同時,認識在生產發展的進程中逐漸形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工人的對立中,對工人的主體性的摧殘和對物質及肉體上的傷害。機器的逐漸應用在破壞社會原有的生產形態的同時也對大工業的形成及工業立法的普遍使用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機器 大工業 工廠 工廠立法

中圖分類號:F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5-0228-02

壹、機器

(壹)機器產生的過程

我們要知道的壹點是,機器出現的目的就是要使商品產量增大,是要縮短工人為自己花費的工作日部分,以便延長他無償地給予資本家的工作日部分。機器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手段,反之對剩余價值的追求也是機器產生的必要因素。按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工人的工資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的:維持工人基本生活的開支;維持家人基本生活的開支;工人個人的培訓費用。而其中大部分工資用於維持工人及其家人的基本生活。機器的出現,使生產力大大提高,維持工人及其家人生活的商品價值降低,隨之而來的是工人工資的下降,也就是說,當工人生產出的產品超過雇傭自身的工資這壹定點時,就產生了剩余價值。機器的產生是必然的,不否認會對工人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人類進步的標誌。在這裏,我們首先要討論的是“勞動資料如何從工具轉化為機器,或者說,機器和手工業工具有什麽區別”。生產方式的變革,引起的不僅僅是工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引發了對於機器與手工業工具區別的討論,壹些數學家、力學家、經濟學家認為:“工具是簡單的機器,機器是復雜的工具,即機器只是工具的結合”。而另壹些人認為“工具的動力是人,機器的動力是自然力”。按後壹觀點豈不是在很早就有了機器,這壹觀點是很膚淺的。實際上,發達的機器在壹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勞動。而且機器的組成大多是以前舊的工具的組合。這不是壹種簡單的組合,這是“人支配工具”到“工具綁架人”的開始。在機器沒有出現之前,人類直接實用工具但又受到身體機能的限制,而機器的出現使壹個人可以操作多臺機器。這是人類歷史的進步,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起初,機器只是壹個簡單裝置,還沒有完全擺脫人的操作而自行產生動力,如紡車需要人腳提供動力。直到蒸汽動力的出現並應用到機器制造才使機器擺脫人力成為可能。隨著發展,壹臺發動機可以同時推動許多工作機,隨著同時被推動的工作機數量的增加,發動機也在增大,轉動機構也跟著擴展成為壹個龐大的裝置。這樣壹來出現了這樣壹種生產現象:工作機完成各種不同的操作。其實,上面提到的體系,就是現在人們口中說的流水線。這種體系中,機器生產要通過工人的分工,工人通過機器對產品各個部分的生產來完成最終的程序。很顯然,這種體系中工人處在被動的狀態,這也是工場手工業和機器生產之間壹開始就出現了的本質區別。在工場手工業中,單個的或成組的工人,必須用自己的手工工具來完成每壹個特殊的局部過程。而在機器生產中,產品不斷地從生產的這壹階段轉到下壹個階段,各個局部機器不斷地相互交接工作,逐漸形成了壹個有組織的體系。以前的機器是有很多工作機壹同發揮作用是機器運作,而現在形成了壹個機器只有壹個強大的原動力機推動,成為壹個機器體系。當工作機不需要人的幫助就能完成加工原料所必需的壹切運動,而只需要人從旁邊照料時,就有了自動的機器體系。

縱觀機器的產生過程,不難看出有手工工場的身影。因為,起初機器的產生就是根據工場手工業時期各個工人的分工不同而相應地產生了代替工人操作的簡單機器,隨著簡單機器的不斷發展以及各機器之間聯系越來越密切,也就為大工業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機器價值轉移及對工人的影響

機器之前,產品的生產不會因為生產力的投資而增加成本。機器產生之後,需要工人用壹個自行操縱工具的機器去做工。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不直接創造價值,而是通過生產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由它的服務所產生的產品上。因為機器是有價值的,它把價值轉移給產品,它是產品價值的壹個組成部分。機器進入勞動的過程也是價值增值的過程。而機器給產品增加的價值,決不會大於它由於磨損而平均喪失的價值。在機器生產的過程中,每壹個階段對產品價值的加入都是不同的,而且產量的不同也會導致價值不同。比如產品數量多,相對於磨損的平均數就小。再如,在機器新投入使用時生產速度快磨損小,而隨著老化生產同樣件數的產品磨損程度肯定要大得多。機器生產方式,雖然在壹開始會投入壹定的成本,但這些投入在短期內是不會再投入的,考慮到機器會使產量增多而機器的價值平均到每壹個產品上,每壹個產品與使用機器之前的成本幾乎是壹樣的,但是產品數量增多了。再隨著機器生產速度的不斷提升獲得的收益會大大提高。前述的情況,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因為機器的生產率是由它代替人類勞動的程度來衡量的,如果使用機器的效率不如使用工人的大的話,機器肯定是不會被使用到生產中來的。用壹個簡單的例子來說,20個工人的工資為2000,每天生產的產品為200,而購買機器的價值為1500,每天生產的產品為200。不言而喻,肯定要用機器來代替20個工人。事實上,這樣的壹個道理也揭示了資本家的黑暗:他們只考慮機器的使用是否能帶來更大的利潤。

每當壹個新事物產生,隨著它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產生壹定的影響。機器的產生也不例外。第壹,機器生產對資本補充勞動力的占有,即對婦女勞動和兒童勞動的占有。第二,機器生產使工作日延長。機器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資本家就會利用機器的這壹優勢更多地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即機器是可以壹直運轉的,只要使人最大限度地工作就會使產量大大增加。最終的結果就是,商品便宜、勞動力貶值、失業人數激增。第三,機器生產帶來勞動的強化。無止境的無限度的工作日的延長終究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產生了受法律限制的正常工作日。在工作時間不受限制時,資本家只會考慮延長工作時間而不考慮勞動強度。當法律對工作日進行限制後,就只能提高勞動強度了。資本家會在同樣的時間內迫使增加勞動消耗,提高勞動力的緊張程度,使勞動凝縮到只有在縮短了工作日才能達到的程度。

  • 上一篇:司馬懿是怎麽死的死時多大
  • 下一篇:愛的華爾茲五線譜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