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我國智能建築行業的發展和趨向?

我國智能建築行業的發展和趨向?

在我國,智能建築真正形成規模的發展,是在1992年前後,在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的鼓舞和鼓勵之下,重申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各地興建了若幹開發區,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開放。在這樣的大氣候下面,建設規模空前擴大。同時,建設標準和設施規格,在經過壹系列對國外情況的調查之後,要求提高水平並逐步與國外接軌。在此背景下,加上當時壹些國際上有關智能建築的先進產品和品牌己先後進入我國,帶來了最新的技術。於是,大環境的需求與技術上的可能結合起來,便壹發而不可收地發展起來。

可以說,智能建築在我國的發展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優越條件的。所謂“天時”,便是改革開放的大環境,加上當時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所謂“地利",便是我國這壹塊原屬“壹窮二白"的土地,正好繪制“最新最美的圖畫,,:所謂“人和",便是我國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渴望與需求。真是上應天機、下合人意。若無這幾重優勢,建築的“智能化",也會發展的,因為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不過可能會慢得多,不會這樣快,象這樣氣勢蓬勃雷霆萬鈞地大規模地發展起來。9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我國經濟建設的規模異常宏大,速度異常迅猛,事實上,我國已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快的智能建築市場,從事此方面業務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出,國外壹些知名品牌產品及與之配套的軟硬件系統峰擁而至搶灘這壹肥沃的市場。

這壹市場,始於房地產開發,繼之以網絡布線行業和有關自動化、通信等領域的企業。這些行業的啟動牽動了科研和設計部門,境外企業進入我國市場後帶來了若幹國際上的最新技術成就和信息,使得我國技術界從設計、安裝與施工、驗收檢測與維護等方面全方位地與國際水平接軌,這對於使我國在這壹技術領域中迅速提高和趕上世界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1992年到1995年的早期智能建築市場,規模和速度都迅速擴大,由於來勢迅猛,技術準備不足,管理更為滯後,在此期間某些不全面的技術概念在市場上頗為流行,例如:要求智能建築“15年或20年不落後”:“A”愈多即是智能水平愈高:“有了綜合布線就是智能建築”……等等,這些理念不同程序地對行業發展起了誤導的作用。同時,由於市場甫立,智能型的建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既是科技發展的大勢所趨,又是社會需求的人心所向,而且它對建築物具有明顯的增值效應。因此,這個市場壹旦提出立即發展很快,特別是在早期,這個市場利潤頗豐。故此,壹時趨之若鶯。業主對此不甚了解加以廠商良秀不齊,技術人員又拿不出技術保障的措施和方法,市場無序發展甚為混亂。在此情況下,上海華東建築設計院首先制定了後來成為上海市地方標準的“智能建築設計標準(DBJ08壹47-95)。這壹標準於1995年頒布,1996年實施。其實早在它的蘊釀階段,討論稿便己傳遍全國。可見當時技術界渴望得到壹個有關智能建築規範的迫切心情。在這壹點上,上海標準對於這壹行業起到了無可代替的作用,它對於行業的規範化和有序發展,帶了壹個很好的頭。這壹點應當功標史冊。1996年到1998年這壹階段,有關智能建築以及相關技術(特別是有關綜合布線)的著作先後出版了很多,盡管人們對某些著作中的提法尚存在異議,但從整體上看,標準的頒布以及論著的普及都對於行業的規範化和在觀點上取得***識,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在此期間,壹些最新的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業已進入我國,而且,在我國工程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術如饑似渴的追求驅使下,很快就把這些最新技術學習到手,並應用於工程實踐之中。幾年實踐之後,壹批精心設計、精心施工而且建成後運轉良好的智能建築已經出現,它們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經過實踐的鍛煉,我國的技術隊伍趨於成熟,若幹國外的知名品牌產品的進入我國,縮小了我國智能建築行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但是,我們的管理工作還是跟不上迅速發展的行業形勢。

壹個重要的標幟是在1997年10月,國家建設部頒布了〈97〉290文件,即“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這是我國政府頒布的有關智能建築管理的第壹個文件。它宣布了政府決心對這個行業進行管理和整頓,以使這個市場更加合理和規範。應當說,這個文件的頒布對於這個行業來說:是從粗放到規範管理的壹個裏程碑。盡管它由於體制和管理運作等方面的問題,在實施中尚存在壹些問題,但是它明確地指出了智能建築建設發展中的壹些重大管理問題,即:

1、明確地界定了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內涵。

2、明確了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壹管理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計工作"。

3、規定了智能建築工程項目的立項程序。

4、明確規定了智能建築設計的指導思想。

5、明確規定了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應由該建築建築物或建築群的工程設計單位總體負責。

6、智能建築的設計工作必須由具有甲級設計資格的設計機構進行設計,必須由取得專項工程資質的系統集成商進行深化系統設計。

7、系統深化設計必須在與設計方案協調統壹的條件下進行優化設計和系統調試,對物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技術支持和維護服務。

8、智能建築投入運行壹年後將對工程進行評估。

以上這些文件的基本內容應當說是概括了有關智能建築的領導體制、內涵、技術、歸屬關系、責任、標準、評估等重要問題,除近年國際技術動向上,智能建築的內涵有所擴展之外,其他的管理概念和辦法都是正確和及時的,但是,若幹條文有待近壹步充實和補充細節。盡管如此,這個文件對於行業的有序和健康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協助政府對行業的領導和促進全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建設部勘察設計司成立了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工作委員會,作為政府的參謀、顧問和助手,同時為全行業提供服務。成立兩年多以來,進行了許多活動,對市場的規範化,技術標準的制定,技術的交流和普及,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998年建設部頒布的194號文件,是繼〈97>290號文件頒布之後另壹個有重大影響的文件。這就是“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和系統集成專項資質管理暫行辦法和相關的資質標準。在這個文件中規定了從事智能建築設計和智能建築系統集成的設計機構和系統集成機構應當具各的專業資質條件。它是建設部進行勘察設計資質管理和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在智能建築方面的具體體現。由於這壹文件涉及到專業市場的準入條件,對整個行業震撼很大。1998年底進行了第壹批試點,此後直到2000年底其審批了獲得專業資質單位700余家,其中設計機構,系統集成單位和子系統集成單位大約各占三分之壹。如今,這壹條件已被社會所接受,成為參與這壹市場投標資格的必備條件之壹。這個專業資質己成為整頓智能建築市場力度很大影響很大的措施,試點之後已轉入正常運作,每年定期審批。

近十年的智能建築建設,建成了壹批技術水平很高、設施完善、效益明顯、管理到位的智能建築。通過這幾年工程實踐的鍛煉成長了壹大批與國際水平毫不遜色的設計、安裝技術人員隊伍。這裏,也應當包括在外國企業中工作的我國技術人員,以及廣大的代理商與系統集成商,他們能更早更快地接觸到最新的技術成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介紹過來。

但是,從總體上看行業管理和市場的整頓還僅僅是開始,特別在技術上還缺乏統壹的規範要求,為此,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建設部在2000年7月頒布了國家標準"智能建築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這部由上海現代設計集團為主編,由北京市建築設計院,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和建設部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專家工作委員會為副主編單位制定出的國家標準,其內容較五年前的上海地方標準更為切實,基本上總結了近十年智能建築的建設經驗。又有建設部、信息產業部及公安部三個部派出的專家制定。此標準己於2000年10月實施,應能對統壹技術要求起到作用。有關智能建築的施工驗收規範亦己開始制定。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智能化建築的諸項需求業己深入人心,新建公***建築,對於樓宇設備的自動化、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安全防範系統、消防系統等,均已成為新建築的必備要求,在此,情況下,“智能化"系統的提法有淡化的趨勢。這其實是好事,只有這樣才能說明這些功能是真正普及了。

近兩年來,智能化建築己從寫字樓發展到住宅和居住小區的智能化。在這方面,建設部住宅產業化推進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在1999年年初召開的住宅智能化座談會基礎上,同年4月,住宅產業化辦公室與勘察設計司聯合發文在全國開展申報“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示範工程",經過幾個月的申報與篩選,在2000年初評出七個示範小區方案。今後對這幾個小區的實施還將進行跟蹤,竣工時將進行驗收並對此後的運行進行觀察。199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建設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等八個部委“關於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幹意見,,的通知,對推動住宅現代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1999年底,住宅產業化推進中心頒發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示範工程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試行稿),這對於規範住宅及小區智能化市場起到了統壹口徑的推進作用。與此同時,頒發了“全國住宅小區智能化技術示範工程建設工作大綱",對於智能化示範小區作出了具體的實施綱要。

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中,針對著“智能化"這壹個專項技術,發出如此多的管理辦法和文件,相對其他行業來說,力度不可謂不大。盡管這些管理辦法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實施間尚存在若幹困難,或某些規定有待實踐之後進壹步修正,但畢竟是布法可依、有章可循。立法總有個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的不斷循環,不斷提高的過程,總是突破了從無到有的這壹步。

政府壹直關心著這個行業的成長,近十年來,己建成的智能化建築,僅在幾批資質評審中,各送審單位所報的工程業績應不下二三千項,從業人士應在萬人以上,我們已建成了象金茂大廈、上海博物館、北京外交部辦公樓、東方廣場、工商銀行總行、深圳地王大廈、廣州中信廣場等等這些國際水平的大廈,它們擁有十分復雜的功能要求和實現這些要求的設備系統。我們用我們的雙手把它們建造了起來並正常地運轉著,說明我們壹壹中國的智能建築技術人員和工人是能夠掌握這個先進技術的。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時間中,我們建成了與國際上知名工程毫無遜色的業績。今後,我們要讓建築智能化技術為中國建設提供更加安全、方便、舒適和成本適中的建築物和建築群,為我們的人民創造更多無愧於信息時代的高智能化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環境。政府也將繼續加強管理,引導這個行業朝著更加健康、更加有力、更加蓬蓬勃勃的道路上前進。

智能建築市場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而興旺,卻未曾因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而出現低谷,近十年來壹直常盛不衰,足見這壹市場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從宏觀發展來看這壹行業,也可以看到,在二十壹世紀這個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建築的智能化將大行其道。這是歷史的必然發展趨勢,不可逆轉的。

就行業本身和工程專項建設經驗來說,我們總結到應註意以下壹些問題:

(1)準確的建築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築建設的首要問題。

(2)要有長遠考慮的總體規劃,具體實施則要分步驟進行。

(3)正確處理好技術先進性與可靠性的關系,在工程實踐中,如兩者出現矛盾,應首先考慮技術的可靠和成熟。

(4)保證資金到位,量入為出,防止浪費。

(5)系統設置應力求簡潔優化,以提高效益為目的。

(6)設計要量體裁衣,突出建築物的特點。

(7)系統集成要根據需要而定,不宜盲目地追求“壹體化",要適度留有冗余。

(8)設備擇優使用,摒棄不良產品。

(9)安保系統應當技防、人防、物防並重。

(10)工程實施要嚴格遵從規範要求。

(11)項目策劃宜力求多贏方案。

(12)力求建立開放平臺,以適應多種系統的不同要求。

(13)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擇優推廣。

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上看,我認為有兒個問題值得提出:

(1)智能建築具有涉及多個行業的特點,它除了涉及自動化、計算機網絡、通信,供暖空調以及土建諸行業以外,近年國際動向,它已向環境保護和節能技術方面發展。國際上已有“智能建築與綠色建築結合起來"的提法。這壹發展動向極其值得我們重視,我國現在已有若幹科技工作者介入這壹方向的探討,而且,有壹些公***衛生方面的專家業已與我們合作。因此,智能建築的內涵仍固於BA、0A和CA己不能涵蓋它的全部內容了。將來很可能隨著科技的發展,它的範疇還會擴大。

(2)智能建築具有鮮明的設備和設備系統的特色,它的生命周期比建築物要短得多。根據英國DEGW公司1999年的文件中刊載,建築物生命周期為50-70年,機電設施的壽命為15年,而通信設施及系統的壽命只有3年。這就意味著通信設備3年就面臨更新換代的問題。而且,設備和設各系統的管理遠比建築物管理要復雜得多。因此,對於智能化系統的建設來說,不能只顧“建",不顧“管",或者說,只考慮設備的“硬件”建設,忽視建設後的“管理和使?quot;。須知,再好的設備和系統,沒有合乎壹定素質的人和必要的管理制度去進行運轉和使用也是不行的。為此,智能建築的建設必須從工程立項需求定位開始就給予註意,直到工程建設結束之後的驗收和運轉,只有運行良好,效益明顯的系統才是壹個好的智能系統。所以,智能建築的建設不可不顧頭尾,只管中間的設計與安裝,而這壹點正是當前不夠註意的。

(3)從目前反映出的種種問題看,追溯其根源,我認為:當前我們仍存在著有關智能建築或者建築智能化的若幹基本理論性問題並未弄清,例如智能建築的定義問題迄今還沒有壹個國際公認的解釋,又如“智能與建築到底是什麽關?quot;,以及“在智能建築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等等問題均未得到恰當的解釋。這些問題雖然看上去似乎與實際工程建設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它卻是若幹模糊思想的根源。本著“正本清源"的精神,我認為應當對這些根本問題在百家爭鳴的精神指導下進行探討,在這些問題上沒有權威,大家平等地進行討論,力求通過討論得出壹個較為合理的說法。我想,現在到了應將這些根本問題討論清楚的時候了。

(4)智能建築技術發展異常迅速,特別由於它涉及的技術十分廣泛,因此,各行各業中的高新科技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反應到智能建築中來。例如,近年在通信行業中新興的藍牙技術配合了網絡電器和計算機很可能形成全新的通信和控制系統。再如新型的供暖系統,如家用燃氣爐、電熱采暖技術以及相關的控制問題。又如新型效果更好更節能的空調技術,無論是變風量、蓄冰制冷,熱泵技術乃至小型中央空調等,都為控制技術帶來新的問題。網絡中的寬帶技術、因特網的進入千家萬戶也為通信事業帶來了新課題,這些在諸多行業中的最新技術動向,無壹不在智能建築中有所體現。因此,我們必須緊密跟蹤這些最新的技術發展,吸收、消化,並將它們用在我們工程實踐之中。

面對21世紀信息時代的大潮洶湧而來,我們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傳統行業壹壹建築事業,面臨著強烈的挑戰。這就是我們這個古老的行業如何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為自己來壹番脫胎換骨的改造。而在這場改造之中,建築的“智能化"將扮演著先鋒的角色。勇往直前,前途似錦。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關於睡眠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 下一篇:cdr申购单怎么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