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身為壹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麽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

 大概由於“初生牛犢不怕虎”吧,我在接到轉正公開課的任務時,選擇了壹個略讀課作為上課內容,師傅知道了我的選擇後說我很有勇氣,但她並沒有勸我放棄,而是鼓勵我好好加油,保持年輕人的沖勁兒和幹勁兒。

 《漁夫的故事》這壹課的課文並不難懂,主要講了壹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壹略讀課文,因此在設計這個課時,我深知要使學生“壹課壹得”,不僅要自主地學習課文內容,更要學會壹個方法。而且這課文在整本書中很特別,它是最後壹個單元的最後壹課,所以在這課文中既有對本單元“故事”主題的延續,又在壹定程度上呈現出對其他單元壹些要點的回顧,比如這課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與第七單元有隱形聯系。與此同時,由於這課文幅較長,情節也比較曲折,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確定了使用“長文短教”的方法。

 在確定好要上這節課後,我首先關註的是導讀的要求,在導讀中***有兩個比較明確的要求,壹個是要求學生理解課文中“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另壹個是要求學會簡要復述故事內容。

 壹開始,我對第壹個要求的設計是直接分析兩個人物形象,由我帶著分析第壹個,再讓學生自主分析第二個。後來試教壹次後發現,因為這兩個問題是平行的,所以沒有梯度,學生在上課時會感覺沒有難度,沒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比較悶。所以我將這壹環節改為壹個小辯論,讓同學們從文中找依據,來辯論漁夫和魔鬼誰更強大,這樣壹個問題帶動整課文的學習,而且課堂更加開放,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活躍。

 我原本預設會有壹部分同學覺得魔鬼強大,壹部分同學覺得漁夫強大,但是在正式上課時,幾乎所有同學都是支持漁夫的,這非常考驗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我臨時做起了魔鬼的“代言人”,從辯論的主持人轉變為辯論的壹方,增加了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在辯論環節中,因為大家都抓住了漁夫的勝利來談,所以我趁勢讓他們思考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大家壹下子就能想出來,思維的遞進非常流暢。

 原本在辯論後還有個分角色朗讀的環節,但當時時間不是很夠,而且同學們在辯論時也將句子讀得比較到位,於是在正式上課時這個環節沒有進行,而是在點明道理後直接進入到了復述環節。我所任教的班級平時上課時對主要內容的概括訓練得比較多,這學期的課前演講也是脫稿講壹個成語故事,所以他們對於講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還是比較駕輕就熟的。原本想著課文較長,就讓他們從文章的四個部分中任選其壹來復述,但在這個環節,有超過壹半的孩子復述了兩個以上的片段,近十人復述了全文。

 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壹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所以在最後壹個環節,我引導學生開拓想像,將這個故事進行續寫,大部分同學都能夠依照文章呈現的人物性格來進行續寫,有個同學認為魔鬼是有可能被漁夫打動從而改邪歸正的,所以我也將他的正能量大力表揚的壹番。

 這節課總體而言,上得還是達到了預設效果的,節奏也比較適中,時間安排也卡得很準,在我喊完下課的十秒後就打了下課鈴,孩子們都對我的“未蔔先知”感到和驚奇。但是作為壹個新教師,我的課肯定還是有許多瑕疵的,課後的評課時間裏,來聽課的老師們也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收獲良多。

 壹位老師說,在續寫環節後,可以簡單幾句話重新引回《壹千零壹夜》,讓孩子們從課本所選的《漁夫的故事》切入這本故事書,課內指導課外,進行更加深入的擴展閱讀。

 壹位老師說,在復述環節中,因為學情關系,可以讓孩子們在復述的基礎上演壹演,這樣能夠更加生動形象,課堂也由看到讀到演,更加有梯度。

 壹位老師說,環節間的過渡語和學生回答問題後的點評語還需要再斟酌。過渡語要簡潔生動,既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又要貼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調動起課堂氣氛。點評語則需要從學生回答的話入手,更加精準,更加生動,更加豐富多樣,以評促學,使學生的上課狀態更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壹名新教師,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需要磨練的地方也很多,我必將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壹步壹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提升自己,爭取做壹名優秀的教師。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

 《漁夫的故事》是壹課內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壹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壹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狀況→男女生分主角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

 也許本故事情節受學生喜歡,也許故事資料並不復雜,再也許是學生用心去預習了。課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簡單,而且有了更多的發現。發現學生的進步,發現學生的細心,發現學生有了必須的學習潛力……

 比如:只在檢查完生字詞掌握狀況後還未理解故事情節前就讓全班同學分主角朗讀課文,刪去了自由朗讀、指名讀,糾正評析等環節,學生們竟能做到流利、整齊,甚至有感情。這足能說明孩子們真的預習進去了。

 又比如:在討論漁夫和魔鬼各是怎樣的人時,小不點嘉威同學說:“我覺得漁夫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還能想出辦法來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鶯’壹樣。”好壹個“有勇有謀”,好壹句“他就像‘小夜鶯’壹樣。”比老師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師講得更貼切。

 而小淥同學說:“魔鬼是個狡猾的人。魔鬼對漁夫說:‘整整過了400年了,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十分生氣。從今以後,誰要是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可現實是所羅門已經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說的.自己才被所羅門封鎖400年,魔鬼的話分明是殺人的借口。魔鬼殺人還要給自己找臺階下,簡直是狡猾到家了。”“真是個既細心又聰明的孩子,竟懂得聯系前後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來識別魔鬼的謊言。”

 正當我的內心為小淥同學的進步喝彩時,“機靈鬼”商發兵說:“老師,我不同意小淥的意見,課文沒有具體寫出魔鬼到底被關在瓶子幾年了,只是說‘從今以後,誰要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從今以後是幾年呀,也許是1900年了。所以我覺得魔鬼的話是有道理的,不能說他狡猾。”

 話未說完,“非洲黑人”楊朱勇已把雙手舉得高高的,他說:“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說法,但是不從‘1800年’和‘400年’來分析。課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寫的魔鬼態度的變化就能說明魔鬼是陰險狡詐的人。”……討論還在繼續,而我卻沒了插嘴的機會。

 這堂課,我有了另壹個身份——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者。

 這堂課,我發現“教是為了不教!”正向我綻開笑臉。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3

 選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壹千零壹夜》中的《漁夫的故事》是本學期的最後壹課文,而且是最長的課文。對於這麽長的故事,我們該如何找準突破點呢?我想首先得關註故事中的兩個人物──漁夫與魔鬼。就這文章而言,在梳理完故事的脈絡之後,可以首先抓住“魔鬼”這個恐怖的形象。文章中對魔鬼的描繪雖然簡短,但卻非常形象直觀。要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有關細節描寫的語句,體會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壹定要引導學生關註、想象、體悟。當我們把魔鬼的形象做足、做厚,再來揣摩漁夫這個普通的人物又是如何戰勝強大的魔鬼的。而漁夫的機智勇敢主要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表演他與魔鬼之間的對話來感受。這樣通過魔鬼的反面襯托,再加上人物語言的體會,漁夫的形象才能真正“立”起來。

 我在教《漁夫的故事》壹文時,第壹節課學習到漁夫救了魔鬼,可魔鬼卻還要殺害漁夫。此時,下課鈴響了。漁夫智鬥魔鬼而獲生的情節,須在第二節課繼續學習。這節課我是這樣結尾的:“這個魔鬼不但不感謝、報答漁夫,反而還要加害漁夫。究竟漁夫的命運會怎樣呢?……”我的話還未講完,就有學生接著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嘿,想不到接得還真溜!於是我順水推舟,借古章回小說的結回語來結束本堂課,既風趣,又勾起學生繼續學習的欲念。第二節課我又這樣開講:“上節課我們的漁夫遇魔了,這個魔鬼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將仇報,要殺害漁夫,那漁夫是否就束手待斃呢?”這樣啟發思考、留有余味的過渡性語言,既使學生不因下課而中斷學習興趣,又使整個教學過程渾然壹體,無中斷之痕跡。

 另外,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也是學習知識的壹個重要手段。文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漁夫的故事》後面的資料袋裏介紹了《壹千零壹夜》,但只有幾個故事的題目,我就布置學生閱讀這些書籍、查閱相關資料,並向同學推薦好書、舉行讀書交流會。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非常濃厚,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語言積澱,豐富語文素養。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4

 《漁夫的故事》是壹略讀課文,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到人類智慧的力量。我計劃壹課時講完。上午第三節課,在四(3)班講授了這壹堂課。課後,自己感覺有壹點小小的進步,但整體而言,距離壹位優秀語文老師差的就不是那麽壹點點了。

 課後,經過範老師的的指導和點評,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不足。

 1、沒有完全進入教師的角色。教師應該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去體悟文章的真正含義。在這壹點上,我有時仍會將自己當成壹個授者,只是單純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有時也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2、對教材的理解沒有達到深入的程度。因為對教材掌握的不到位,所以在課堂上,經常會被學生們牽著鼻子走,從而打亂了教學的計劃,使課堂顯得淩亂無章。在這個問題上,我以後壹定要做到將教材教法爛熟於心,抓住教學的重點,先穩住自己的陣腳,才能帶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3、忽略了學生不同的感受。比如《漁夫的故事》這課文,在理解漁夫這個人物特點的時候,他除了聰明、善良這些之外,學生還提出了“貧窮”這個詞。其實,課文的第壹句話就指出“漁夫家裏很窮”,學生的感悟有理有據,更說明他善於觀察,而我卻在聽到這個答案之後,沒有深入地讓他們找出感悟的原因,而是壹帶而過,錯過了壹個讓學生更深理解課文的機會。所以,以後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壹定要註重課堂上不同的聲音。

 4、沒有貫徹落實在“讀”中學習語文。上課之前,範老師給我作指導的時候,就提出了壹定要讓學生多讀多練;在課堂上,我也多鼓勵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出來,可是還是忽略了重要的壹點——讓壹個學生讀,只是壹個學生的理解,對重點語句應該讓全班同學都來齊讀,讓壹個人的正確理解變成全班人的,這樣才能使全班學生壹起進步。

 5、教態上的問題,包括與學生的眼神交流,過渡語言的連貫性,與學生的互動等等。

 以上,只是相對於《漁夫的故事》這堂課而言存在的壹些較明顯的問題,還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不斷地去總結、糾正,讓自己可以逐漸成長為壹名真正的優秀的語文教師。

四年級語文下冊《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5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個小小音樂劇,目的是想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引導學生自己創編壹個有說、有唱、有歌、有舞的綜合音樂劇,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本著這壹目的,我先讓學生熟悉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講壹講,然後完整的給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了這兩次的聆聽經歷,學生對故事的大概內容也有了壹定的了解,然後學習歌曲,邊聽邊體會俄羅斯歌曲的特點,運用音樂要素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為了鍛煉學生的說、演、唱、創等多方面的能力,我還設計了拓展練習,讓小組合作,發揮大家的智慧,為歌曲做簡單的表演,最後形象生動的加入了解說詞,邊說、邊唱、邊表演,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音樂表現了,達到了小小音樂劇的目的。

 然而,教學是壹門遺憾的藝術,每壹節課都會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本節課中學生的創編有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而是看著別人去做。老師應該及時的啟發、鼓勵,應該讓學生多參與,慢慢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雖然表演是學生的弱項,但做為教師還是應該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以後我在上課時要多進行這方面的培養,讓每壹個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都能得到提高。

  • 上一篇:無縫鋼管有什麽材質
  • 下一篇:服裝店名大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